先知教吧 关注:305贴子:59,268
  • 6回复贴,共1

试验一下,看哪儿又非法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8之后中国不踢球? 数据揭示足球人口惨痛现状
[url]http://sports.163.com[/url] 2005-12-16 03:38:33 来源: 足球报(广州) 作者:赵震 网友评论 6 条 
专题撰稿:赵震

虽然国家队在这一年里无缘亚洲8强赛,但青少年足球却表现出了少见的强势头。5月U20国家队在荷兰世青赛打进了16强,9月U17国少队在秘鲁又打进了8强。这是自1985年以来中国足球在青少年上少见的“大”年。



1楼2007-08-02 13:49回复
    在这一年里,中国足协再一次进行了高层的人事更替。谢亚龙替代前任阎世铎出任足管中心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在这一年里,08奥运成了中国足球的主旋律。从年初开始中国足协就一直在筹划08足球工作小组。随后的国家队组建和比赛都在围绕着08奥运的大主题进行。在这一年里,更换了主教练的国家队也开始有反弹的迹象。虽然全年没有什么大型赛事,但国家队依然夺得了两项地区性赛事的冠军,当然这也是历史性的。总的说来,2005年中国足球一片“形势大好”。

    在这一片形势大好之下,没人发现危机已经如薄冰之下的暗流喷涌欲出!没人发现在青少年表面的成绩之下,未来的基石已经开始出现致命的裂纹。如果说始于2001年的联赛危机还只是“病在腠理”的话,今天的青少年危机已经开始“病入骨髓”——一项始于沈阳民间的调查显示,目前的10到13岁的小学生当中,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踢足球的人数只有4%;同样在这次调查里,家长支持孩子打篮球的人数超过了21%。来自辽宁省足协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05年省足协注册的运动员人数只有721名,如果除去职业队和成年队的球员,青少年球员的注册人数只有不到600人,而在2001年青少年的注册人数超过了2000人。

    数据总是让人触目惊心!比数据更惊心的是现实!从1995年开始,足球学校开始大批上马代替了传统的业余体校。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几乎被足球学校把持。但这是什么样的10年啊!10年过后,当年大批临时成立的足校已经解体,剩下的也在苦苦支撑。10年过后,基层的青少年足球基础几乎被破坏殆尽。不客气地说,过去的10年是对中国足球青少年竭泽而渔的10年,是杀鸡取卵的10年。


    2楼2007-08-02 13:49
    回复
      2025-08-12 17:1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止一位采访对象对记者提起未来的担忧:“现在足协眼光只盯着2008年奥运会,但一个现实问题是,08奥运会之后怎么办?”一个并不算耸人听闻的结论是,08之后中国足球将面临无人来踢的局面!

      我们接下来所做的工作在某些人看来或者有些让人讨厌,因为我们在揭开一个盖子,而那个盖子下面显示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家觉得不是那么舒服。同样的,这个工作也有些残酷,就像告诉一个重症病人实情一样。不过还好的是,中国足球还没有到无药可治的地步,否则直接“安乐死”就行了。


      3楼2007-08-02 13:50
      回复
        足球已经开始被厌弃

        32岁的张宏家是沈阳体育学院的足球理论研究生,让他对青少年感兴趣是因为他的导师——梁殿乙,现任辽宁省足管中心的副主任,主管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今年5月,张宏家组织了一次面对沈阳市内的青少年调查。接受调查的是3年级至6年级的小学生,换言之是10-12岁的孩子,正是准备接受足球教育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调查张宏家选择了小学生的家长,因为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多时候是家长而不是孩子自己决定将来自己会做什么。


        4楼2007-08-02 13:50
        回复
          谈起半年前的那次调查,张宏家依然印象深刻:“我是想通过一次社会学的调查来看看足球在人们心中特别是青少年的心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

          在全国来说,沈阳是仅次于大连的足球城,以前学校里足球的基础相当好。我至今还记得在我上学的年代里,足球是学校里男生当中的多数人运动,那时候不踢足球的男生常常被人们认为不合群。而篮球在那个时候只属于足球的附属品,篮球场上通常是大个子和那些怕冲撞的男生天下。

          但仅仅10年的时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张宏家给我讲了与学生家长进行座谈的细节:“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踢球,主要是怕受伤,觉得足球太粗野。而打篮球,很多家长都支持。理由可能你们想不到,家长认为打篮球孩子可以长大个,现在一家都是一个孩,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个头长不起来。”

          在这个调查里,一个更让人沮丧的结果与经济有关,调查显示,家庭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越不主张孩子踢球,让孩子踢球的几乎都集中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而一个无情的事实是,目前的足球学校月收费都在1000元以上,这几乎断了这部分孩子学踢球的道路。

          一些我们平时忽视的细节甚至也在决定着人们对足球的兴趣。在完成那个调查之后,张宏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学,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在一所私立中学客串体育老师,以完成自己的调查。他对记者说:“现在篮球在中学生当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在学生当中认为踢足球没有打篮球‘酷’啊!就为了泡妞很多男孩子都去打篮球了。”

          一个巧合的现象是,在过去的10年里正好是中国篮球大发展的10年。无论是NBA还是CBA都在经营着一种理念——把篮球变成一种时尚的文化融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当中。而这10年里,足球做了什么?过去的10年里我们又把足球塑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张宏家的调查里也反应了足球在目前青少年心中的地位。不少家长都认为足球当中“假、黑、丑”的东西太多,很多家长在座谈中坚决拒绝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职业足球。“花多少钱不说,能不能踢出来不说,现在足球这么黑,孩子到里面能受好的影响吗?我们就怕到最后连做个合格的好人都难!”

          就在我进行这次调查的时候,辽足又闹出了赵本山退出的新闻。虽然在小品当中屡屡上演“大忽悠”,但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赵本山却是少见的能人、少见的老实人,在普通的东北老百姓心里他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见的。

          “确实不想再趟这浑水了,我快被淹死了!足球这东西太复杂、太脏,没人再敢介入了!如果不是为了球迷,我可能早就撤了!”——赵本山都撤了,谁还敢把自己的孩子往足球里推?


          5楼2007-08-02 13:51
          回复


            8楼2007-08-02 13:53
            回复


              9楼2007-08-02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