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吧 关注:15,130贴子:288,355
  • 0回复贴,共1

心儿:关于呤俐和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兰婷说,“但纵观时人的记叙——无论清方或是太平天国方面,在太平军中经常被得及或是有份量的洋人是白齐文。林立要不是有本《太平天国亲历记》,恐怕不会有人知道太平军中有这么个洋人。以他的书来看,,除了一些英国式的传奇之外他没有什么新鲜的、有关当时太平天国的史料——他的史料部份来自于《李秀成自叙》——比如那个广为流传的让马于幼天王的情节,部份来自己英国方面的一些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我个人的看法是,林立与黄文金部下的史密斯一样,不过是当时太平军中的洋人雇佣兵。”
   
    我觉得兰婷的结论下得太武断了,首先我想你并没有完整读过呤俐的书,因为呤俐自己说过,他在1864年初已经离开嘉兴去上海,所以之后一切记载都是根据时人的报道整理的,可见让马一事不能作为证明呤俐虚构经历的证据----怎么能以他自己已经说明并非亲历的部份去断言他自述亲历的部份也是参考自他人著作呢?呤俐对太平天国早期历史的记载,包括对李秀成本人经历的记载,都有不止一处与《李秀成自述》明显矛盾的地方,如果他看过《自述》,即便是虚构也尽量避免与《自述》出现矛盾吧?何况呤俐本人曾经公开说他怀疑所谓的“忠王自述”的真实性。说呤俐的书部份来自于《自述》如何解释以上情况?别忘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出版于1866年2月,那时候身在英国的呤俐是怎么看到清王朝内部资料的《自述》的呢?
   
    关于呤俐得到的凭证,不是一份普通的凭证,正如罗尔纲先生所说,当时太平天国自天京至无锡,从无锡至杭州,清军已经全面向太平天国发起疯狂反攻,各处都在进行生死存亡的战斗,而李秀成不仅命令沿途关卡放行,并且切切命令“准其往来无阻”,对于一个普通的雇佣兵,而且还是正与太平军为敌的英国的公民,李秀成会这样信任吗?
   
    一八六三年十月,上海的《中国之友》刊登了呤俐写的重游苏州的通讯,按语介绍作者时说,“就我们所知,作者是曾在太平天国服务过的唯一可敬的外国人,而他与太平军的交往而论,已有数年的经历”。《中国之友》是一家上海出版的严守中立的英文刊物,而此文出版时呤俐尚在中国,因此《中国之友》对他与太平天国关系的断言自然不是无的放矢,怎么能说没有呤俐的书就没人知道他的事迹呢?
   
    在戈登的私人秘书和通讯员写的《常胜军》一书中,“飞而复来好在上海附近为同情太平军的外国人劫掠而去。。。。。。英军驻中国总司令柏郎少将希望会晤戈登上校。。。。。该汽船在上海抛锚过夜,鲁德兰上校留宿于(飞而复来号的负责人)在柏郎少将,船上职务又多慰上校代理,此外船上尚有XX副官,XX工程师,XX中尉,午夜时,若干外国人登船,为首者自称叫呤俐,由鲁德兰上校的广东仆人引导上船。。。呤俐将汽船献于忠王李秀成。。。。。。其后参与劫船行动的怀特被上海领事法庭控以海盗罪。。。。。。”
   
    《常胜军》一书出版于一八六八年,而《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出版于一八六二年二月,绝不存在呤俐参考《常胜军》的问题,而且《常胜军》作者本人是戈登的亲信,书中涉及的一系列人物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名有姓的英国将领,从英国驻华军总司令到数位上尉,上校,以及上海领事法庭的判决,也不可能是《常胜军》的作者根据《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写的,它只能是这个人从当事人口中确认的事实。文中提到的“为首者自称呤俐”以及呤俐的副官怀特在上海被捕两事,就是呤俐在太平天国经历属实的最雄辩的证据。
   
    另外,李鸿章写给曾国荃的信中,提到了守卫九伏洲的战斗中有“洋匪”参加,并且“受伤逃至上海”,与呤俐的经历是吻合的,而呤俐不可能看到过这封私人书。”
   
    白齐文和绝大多数为了升官或发财打仗的雇佣兵一样,是一个哪边价高倒向那边的无赖,他曾经在清军一方效力,清朝人对他当然知名知姓。而呤俐一直是太平天国一方的人,除了和李秀成个人关系比较密切外,并不是什么显要将领,敌我双方的记载中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并不奇怪。(何况所谓敌我双方,其实太平天国方的文书流传下来的不到1)。但以上几份文书或著作中记载的都是呤俐著作中提到的,但绝不可能是参考自这些文书著作的经历,足见呤俐的基本经历是真实的。只凭几个人就夺取飞而复来号,是一种何等的勇气,在九伏洲炮台坚守,那已经是到了太平天国领土全面沦陷的末期,又岂是一般的雇佣兵能做到的。
   
    从李秀成在路凭中表现出的信任,从《中国之友》对呤俐身份的说明,从上面几次事件的文献史料中,可以看出呤俐是真正曾经为太平天国浴血战斗的友人而不是什么雇佣兵,也可以看出李秀成的确很信任他,以及他的著作中确实包含了其他保存下的文献所没有涉及或是极为简略的史实,具有重要价值。
   
    当然,呤俐本人有美化太平天国和李秀成的行为,连对李秀成和呤俐十分推崇的罗尔纲先生也承认这一点,并且认为这是为了引起英国人对太平天国的同情,至于关于英王那段“浪漫经历”完全是虚构的,这罗老也有详细考证,罗老指出,呤俐的书是写给英国普通人民看的,想引起他们对重洋以外的遥远的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情,乃至反对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为此不得不虚构一些能够吸引人的故事,也就是“骑士救美人”式的英王的传奇故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也虚构过一些战役或事件,如李秀成领导北伐军,他本人参加苏州军事会议,及李秀成指挥在湖口打败清军等。但这是所有史料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即使无论是自述,私信,公函,都可能说过假话,难道因此就能否定所有的史料?对这类不实记载,对照其他史料甄别真伪即可,但没有理由怀疑一切,特别是某些基本情况(例如呤俐参加太平军,既然不是为了钱和地位,那冒那么多风险,又写这样一本和官方唱反调的书,至少证明太平天国有值得他这样做的地方。他对忠王的推崇,虽然有不少溢美,但也是因为忠王有值得他推崇溢美之处,因为他从这种推崇中得不到什么实际利益) 
 




1楼2007-08-01 01: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