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意马从善
唐僧和悟空师徒来到蛇盘山鹰愁涧,涧中钻出一条龙来,把唐僧的白马吃了。这条龙乃是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是观音菩萨亲见玉帝,讨来做唐僧的脚力的。唐僧肉眼凡胎,又怎能识破真机。倒是悟空会寻根究本,降不住龙子时,便取出金箍棒,把那个土地爷打了出来,向它兴师问罪。土地只好老实交待,说出了前因后果。于是,悟空着金头揭谛请了观音菩萨来,才收服了三太子,把它变成白龙马,度唐僧西行。
金头揭谛是到彼岸的意思,金头就是头放金光,佛的头上是放金光的,揭谛是去的意思。因此,为了度过鹰愁涧,就由金头揭谛请来观音。看来,一个人要成佛,慈悲心是很重要的,遇上困难,总要依靠它。岂止成佛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世间,遇到艰难,不也是常常得到慈悲心的拯救,摆脱困境?只是慈悲心对善心人才会发挥作用,对恶人,就会显得力有不足了。如今唐僧过鹰愁涧遇到了困难,就又去请观音菩萨了。
土地是坤卦,由三个阴爻组成,乃是个纯阴之卦,代表物质。人心出了问题,总是有物在心,才会不自在。本心是纯阳之乾卦,是本来无事的,既然生非,拿土地是问,就是一条正确的路子。表现在修心方面,就是当我们心中有事时,要做反省功夫,佛教又叫做忏悔。看看自己的心,到底被什么事物夺走了,然后把这个心收回来,就没事了。
鹰愁涧不是世间有的东西,只有开悟的人才会来到这里。因水清澈,鸟鹊飞过,会把水中的影子误认为同类,因而坠水,故名鹰愁涧。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可见此涧的不同凡响。要过此涧,必须收服神龙,才能做得到。
龙是水中精,道家谓水中真金,也即坎卦中的一点真阳。烧了殿上明珠,就是丢失了自己的真阳,真阳也就是真心。人的真心丢失了,当然流落生死了。所以三太子犯了死罪,幸亏观音菩萨的启示,明白有不死之路,因而在鹰愁涧潜养性灵,等待唐僧的到来。鹰愁涧清澈,纤尘不染,就是由于龙子在这里的缘故。因此,人只有心里清净了,道理透彻了,才能见到"鹰愁涧"。到了鹰愁涧,就可以见到龙子。道家修炼金丹,最重视水中金,取得水中金,人就能做到清心寡欲。唐僧的马是凡马,凡马到不了西天,因而被龙子吃掉。凡马就是凡意,马是意嘛,西游记里的马都是指"意"。
龙马可不是凡马,龙虽然在水中,但它是水中真阳,是坎卦中间一阳爻,乃是乾卦中爻,是本心的"组成部分"。观音菩萨把它变成白马,就使得这水中真阳变成"真意"。唐僧收了悟空,找回了真心,得到白龙马,又找回了自己的真意,有了真心真意,西天就再不遥远了。
"真意"可不是"有意",一切"有意",都是凡尘意识,是生死的根本。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是道破了天机。真意乃是无意之意,去除了一切思想意识,清除了所有杂念,真意就显现了。真意和真心,本来就是一回事,可是世间既然有心又有意,就要让心意返本归根。真心也就是本心,就是悟空;真意就是本意,就是白龙马。
有意,鹰愁涧过不了;无意,鹰愁涧都没有了,还能过不去?唐僧得到白龙马,鹰愁涧的水神就把唐僧师徒度过河去。
佛教三乘教法,都是有为法,讲究以有为入无为,也就是从有为的功夫入手,通过次第修习,最终进入无为之境地。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可致不坠恶道;小乘修四谛,即苦集灭道这四种世间出世间的真理,通过对人生是苦的认识,找出苦的根源,然后把苦根挖掉,从而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小乘的最高果位,是证入阿罗汉道。大乘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密。通过修六度万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功德圆满,证成佛果。这三乘教法,都是有意为之,最后是无意而成。禅法是无为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所谓教外别传,就是在言教之外传播的意思。因此,禅法是无法的,是不能言传的,只能通过大善知识的启示,自悟"本心",自修自证。这是最上乘法。
金禅子修禅,一路行来,先舍俗人心,见到悟空,明白了自己的本心,接着舍掉六识,又找回了自己的本意。这些都不是靠什么法可以修到的,只能依靠自己参究,才能觉悟出来。原因在哪里呢?这就好象眼不能自见一样,眼睛怎么能够看自己呢?心不能看到自己,意也不能见到自己。只有心不看意不想,才知心意自在,这样就能觉悟出来。就是这个本来就在那里的心,它就是自己的本心真意。
唐僧和悟空师徒来到蛇盘山鹰愁涧,涧中钻出一条龙来,把唐僧的白马吃了。这条龙乃是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死罪,是观音菩萨亲见玉帝,讨来做唐僧的脚力的。唐僧肉眼凡胎,又怎能识破真机。倒是悟空会寻根究本,降不住龙子时,便取出金箍棒,把那个土地爷打了出来,向它兴师问罪。土地只好老实交待,说出了前因后果。于是,悟空着金头揭谛请了观音菩萨来,才收服了三太子,把它变成白龙马,度唐僧西行。
金头揭谛是到彼岸的意思,金头就是头放金光,佛的头上是放金光的,揭谛是去的意思。因此,为了度过鹰愁涧,就由金头揭谛请来观音。看来,一个人要成佛,慈悲心是很重要的,遇上困难,总要依靠它。岂止成佛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世间,遇到艰难,不也是常常得到慈悲心的拯救,摆脱困境?只是慈悲心对善心人才会发挥作用,对恶人,就会显得力有不足了。如今唐僧过鹰愁涧遇到了困难,就又去请观音菩萨了。
土地是坤卦,由三个阴爻组成,乃是个纯阴之卦,代表物质。人心出了问题,总是有物在心,才会不自在。本心是纯阳之乾卦,是本来无事的,既然生非,拿土地是问,就是一条正确的路子。表现在修心方面,就是当我们心中有事时,要做反省功夫,佛教又叫做忏悔。看看自己的心,到底被什么事物夺走了,然后把这个心收回来,就没事了。
鹰愁涧不是世间有的东西,只有开悟的人才会来到这里。因水清澈,鸟鹊飞过,会把水中的影子误认为同类,因而坠水,故名鹰愁涧。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可见此涧的不同凡响。要过此涧,必须收服神龙,才能做得到。
龙是水中精,道家谓水中真金,也即坎卦中的一点真阳。烧了殿上明珠,就是丢失了自己的真阳,真阳也就是真心。人的真心丢失了,当然流落生死了。所以三太子犯了死罪,幸亏观音菩萨的启示,明白有不死之路,因而在鹰愁涧潜养性灵,等待唐僧的到来。鹰愁涧清澈,纤尘不染,就是由于龙子在这里的缘故。因此,人只有心里清净了,道理透彻了,才能见到"鹰愁涧"。到了鹰愁涧,就可以见到龙子。道家修炼金丹,最重视水中金,取得水中金,人就能做到清心寡欲。唐僧的马是凡马,凡马到不了西天,因而被龙子吃掉。凡马就是凡意,马是意嘛,西游记里的马都是指"意"。
龙马可不是凡马,龙虽然在水中,但它是水中真阳,是坎卦中间一阳爻,乃是乾卦中爻,是本心的"组成部分"。观音菩萨把它变成白马,就使得这水中真阳变成"真意"。唐僧收了悟空,找回了真心,得到白龙马,又找回了自己的真意,有了真心真意,西天就再不遥远了。
"真意"可不是"有意",一切"有意",都是凡尘意识,是生死的根本。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是道破了天机。真意乃是无意之意,去除了一切思想意识,清除了所有杂念,真意就显现了。真意和真心,本来就是一回事,可是世间既然有心又有意,就要让心意返本归根。真心也就是本心,就是悟空;真意就是本意,就是白龙马。
有意,鹰愁涧过不了;无意,鹰愁涧都没有了,还能过不去?唐僧得到白龙马,鹰愁涧的水神就把唐僧师徒度过河去。
佛教三乘教法,都是有为法,讲究以有为入无为,也就是从有为的功夫入手,通过次第修习,最终进入无为之境地。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可致不坠恶道;小乘修四谛,即苦集灭道这四种世间出世间的真理,通过对人生是苦的认识,找出苦的根源,然后把苦根挖掉,从而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小乘的最高果位,是证入阿罗汉道。大乘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密。通过修六度万行,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功德圆满,证成佛果。这三乘教法,都是有意为之,最后是无意而成。禅法是无为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所谓教外别传,就是在言教之外传播的意思。因此,禅法是无法的,是不能言传的,只能通过大善知识的启示,自悟"本心",自修自证。这是最上乘法。
金禅子修禅,一路行来,先舍俗人心,见到悟空,明白了自己的本心,接着舍掉六识,又找回了自己的本意。这些都不是靠什么法可以修到的,只能依靠自己参究,才能觉悟出来。原因在哪里呢?这就好象眼不能自见一样,眼睛怎么能够看自己呢?心不能看到自己,意也不能见到自己。只有心不看意不想,才知心意自在,这样就能觉悟出来。就是这个本来就在那里的心,它就是自己的本心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