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给大家讲一讲黑鱼的壳体材料和加工问题。首先是非耐压壳体,厚度可以用毫米来计算,材料也只是普通的舰用合金钢;而耐压壳体就不行了,他的材料方面绝对是“高标准,严要求”,并且有一个专门测量抗压强度的指标家“X公斤级钢”或是“X磅钢”,意思是每平方毫米可以承受多大的外力。比喻兔子的33艇(就是小明)用的就是45公斤级钢,大致相当于牛牛的100磅钢,这个数值就是低碳钢的几倍了。但是只有好钢也是不行。想要承受住水下可怕的压力,黑鱼的耐压壳体厚度是动辄10厘米开外的。这样的钢板就需要在钢板上面开V型斜槽,一道一道的的填充式焊接(有懂的能说明一下,谢谢)。
黑鱼使用单壳体还是双壳体这个不仅仅是加工精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黑鱼的设计思路,你是要“隐蔽性”,“机动性”?还是更好的储备浮力以求在战时的生存力?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一种概念:“小储备浮力大分舱”与“大储备浮力小分舱”。其中,储备浮力=(水下排水量_水面排水量)/水下排水量,所以比值的大小可以直接反应黑鱼的抗沉性好坏。
无论单壳体还是双壳体,大分舱和小分舱。其艇体都面临着克服失稳与压力破坏的问题。以双壳体为例,期非耐压壳体的海水受压问题可以借助通海阀来解决,而黑鱼内部的耐压壳体需要加装“肋骨”——环形抗压骨架进行强化。与此同时,在2壳体之间还有大量期固定作用的衬板、支撑角钢等构件。作为耐压结构“三剑客”(另外两种为艇体壳板与横隔板)。黑鱼肋骨有球扁钢(谁懂,之声科普一下)制成,并根据位置分为内肋骨和外肋骨。其中内肋骨多见于单壳体,外肋骨只能用于双壳体,形状就像桶箍一样缠绕在耐压壳外。
现在黑鱼的壳体加固完成了,现在就要解决分舱的抗沉问题,这就要请另一位世外高人解决了,有请“横隔壁”大师出场,鼓掌!!!!!其实吧,这个就是形态、强度各异的“装修隔断”,吧黑鱼的空间分成耐压舱与非耐压舱。通常小黑鱼会布置3出救生舱:艇艏雷舱、指挥舱和艉舱,这些舱段不仅设有专门的求生出口,同时具备与耐压舱相同的强度结构。在小分舱种使用球面舱壁,特点是体积重量较小,但只能单面耐压;而在大分舱布局里大都使用平面耐压舱壁,两面皆可受压,但是体积重量就大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