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天文吧 关注:4,886贴子:130,429
  • 10回复贴,共1

《天文简报》72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72期
主编:昨夜星辰版务:空白
编辑:sirius,wuhaohao,pluto,lynn,半弦月,天文Q哥,云渡
美编:Lyra, of_who
终端:大海,亮辰,琦跨客,探索者(更多信息请访问官网)
网址:http://www.yyxxcc.tk
微信:tianwenjianbao
APP :各大市场搜索“天文简报”
信息合作:零度星系,杨轶,wap天文,天之文 等
本期版面通知:
因版面更新影响,本月暂停“星宇——wap天文合作刊物”一期,下一期再来看看新样式的“星宇”吧!
关于撤销新闻版的通知:
简报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爱上星空,我们已经创建了最好的微信账号和APP,每天为您提供最新鲜的咨询,经讨论我们决定撤销正刊播报“旧闻”的新闻版。


IP属地:新疆1楼2013-06-03 20:14回复
    【地球译馆 彗星—我才不是扫帚星呢】
    上一期我们讲到流星和陨石。流星体的来源跟彗星可是关系密切呢。很多流星雨介绍中都会讲到它们的“母彗星”,比如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其母彗星就是大名鼎鼎的哈雷彗星(1P/Halley)啦! 古人是很害怕彗星的。“彗”即是扫帚的意思,他们认为彗星的出现预示着厄运和灾难。现在我们知道了,彗星不过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留下的“脏雪球”,主要由尘埃和冰组成,对我们的命运并无影响。成千上万的彗星存在于太阳系的边缘,在冥王星的轨道以外。

    部分彗星个头很小,离我们又很远,即使用最大的望远镜,一般也是看不到的。当它们英勇地往太阳飞奔而去,彗星中的冰和尘埃会因为太阳的热量而被蒸发出来,在彗核周围出现一层模糊的“绒毛”,即彗发。更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压和太阳风会把这些气体和尘埃往远离太阳的方向吹走,形成长长的彗尾。这时,我们就可以一睹它们的风采了。(在英语中彗星的单词comet的意思就是“长着头发的星星”。)彗尾长度虽然可达数百万千米,但是其中包含的尘埃粒子还没有沙粒大小。这些尘埃,还有某些彗星分解留下的碎片,分布在太阳系的广袤空间中,就成为了流星体。造就某场流星雨的彗星就被称为该流星雨的母彗星。
    有的彗星只用几年便可绕太阳一圈。而像哈雷彗星(75或76年出现一次)这样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还有的只出现一次,之后便离开太阳系,永不相见。有些彗星的轨道近日点十分靠近太阳(距离太阳表面仅数千公里),这些勇敢的冒险者称为掠日彗星。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宇航局合作的SOHO飞船就是用于发现这些勇于追日的小彗星。其中很多都是一头撞进太阳里或者被太阳的强大潮汐力所分解。
    说到掠日彗星,不得不提2011年末备受瞩目的洛夫乔伊彗星(lovejoy ,C/2011 W3)。它过近日点时几乎贴近太阳表面,然而在度过近日点后它居然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而发展出来的新彗尾比原来的彗尾还要漂亮,着实让许多之前预言它无法生还的人们大跌眼镜啊。 还有一类彗星,它们又大又亮,悬于天际,毫不吝惜展示它们明亮又华丽的彗尾,甚至明月与之相较都觉得黯然失色。它们被称为大彗星,一般来说每十年就会出现至少一颗。最近二十年出场的大彗星各有特点:1996年百武二号彗星(首次发现有X射线辐射的彗星)、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首次发现彗尾中含有钠元素的彗星)、2007年的麦克诺特彗星和霍尔姆斯彗星(前者亮度最大时达到视星等-5.5等,后者则因是爆发彗星而著称),当然洛夫乔伊彗星也能算上一份。
    比较著名的彗星还有:恩克彗星、比拉彗星、舒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等等。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道来。
    今年三月泛星彗星(PanSTARRS,C/2011 L4)过近日点,而光科网彗星(ISON,C/2012 S1)预计也将于今年11月过近日点,届时有可能无需借助仪器就能一窥其身姿。
    似乎近些年的大彗星比较多出现在南半球,什么时候有大彗星再光顾北半球呢?


    IP属地:新疆5楼2013-06-03 20:23
    回复
      2025-08-21 13:1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菜鸟晋升基地——第五站:科学的真正崛起(2)】
      在牛顿求学的早年,他接触到一个致力于用炼金术以及魔法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科学社团,而这种观点也在牛顿的心里扎了根,直至牛顿去世,他依旧相信着炼金术的理论。
      牛顿在剑桥镇学习的第二年是他新人生的一个起始点。那一年牛顿开始渐渐抛弃学校的传统教程,并开始思考他所学到的所谓的真理。牛顿意识到:科学家们不能用所见即所得的原则定义自然现象,而必须要用客观的实验来建立起理论。而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所没有想到的,他只是简单的将自己所见,所感的现象定下了规则,却没有用客观的实验加以验证,而这也正是他的科学思想错误百出的真正原因。
      从1664年起,牛顿开始自己做实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棱镜实验,而他发现实验结果推翻了笛卡尔的颜色理论。1704年,牛顿在他的《光学》(Opticks)一书中发表了他的第一个改变世界的理论。这段时间里,牛顿在剑桥学习高等数学。他的数学教授,艾萨克•巴若(Isaac Barrow),是剑桥第一位卢氏体系的数学教授。有一次教授给牛顿布置了一次数学测试,旨在确定牛顿是否有资格赢得本科生阶段的奖学金,他发现牛顿甚至连欧几里得的数学理论都不知道。虽然巴若教授没指望牛顿成为一名数学家,但是他还是没有宽容的放牛顿一马,决定不授予牛顿奖学金。不过牛顿可没有就此放弃,在考试过后他立马开始学习欧几里得的空间几何和代数。1665年,牛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校方希望他能留校工作,牛顿欣然接受并发誓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阐明自然之法的事业中去。
      1665年伦敦大瘟疫爆发,超过10万人死于这次的瘟疫之中,幸运的是我们的牛顿先生逃过了这次的瘟疫。在此期间,牛顿去了他母亲家,直到1667年才返回到牛津。在老家的这段避难的时间里,牛顿打下了微积分的基础,并进一步研究了他的光学理论。除此之外,那第二颗改变人类历史的苹果(大家知道第一颗,第三颗以及第四颗苹果又分别是什么吗?)砸到了牛顿的脑袋上,牛顿因此开了窍发现了引力。不过事实上这只是个故事,是由牛顿的一位粉丝,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以及历史学家伏尔泰先生,编的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们能确定的是,牛顿关于引力的思想是在他于老家避难的这两年间产生的。当然,牛顿关于引力的思想也绝非他一个人闷声发大财的结果,引力理论的出现是也要多谢前人的研究,笛卡尔,伽利略,惠更斯以及其他科学家都为引力定律的产生做出了贡献。正如牛顿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笛卡尔在1644年曾发表过他关于物体运动的一些文章,但是由于伽利略的前车之鉴,笛卡尔将他剩余的手稿藏了起来。不过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大多也是停留在“对主观感受做出总结”的层次上,他未发布的结果并没有对科学界照成什么损失,反倒是避免了一些对自然现象的误解(不过最终于1664年发表)。总结起来,笛卡尔理论的正面意义为三点:
      1. 空间和时间是相关联的
      2. 他提出了碰撞理论的错误
      3. 他推广了对于行星运动的符号化表示法
      另外他对科学界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他认为物体无法在虚空中相互作用,力必须有散布于空间中的一种物质相联系,而这种物质便是“以太”。这个错误的观点影响了包括牛顿在内的好几代人,直至200多年后爱因斯坦的出现。


      IP属地:新疆6楼2013-06-03 20:28
      回复
        11日傍晚金星、水星伴月,觉得值得观赏留意。


        8楼2013-06-03 20:37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0楼2013-06-08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