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日:第一,日本从明治时期开始,他们的假想敌就是中国,他们最向往的土地也是中国,只有中国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第二,虽然河马书中民国强盛了,但是日本军方和政界的战略仍然没有改变,民国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只是没有之前那么狂妄了而已。第三,经历了青岛之败、东北之败、朝鲜之败之后的日本,从军方、政界到商界无不想着打败民国,所以双方联手的可能性极低。第四,河马书中的日本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所以他们必然要找盟友,这个盟友只有三个选择——英美、苏联、民国。而对于日本来说,联合苏联能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英美能吞下台湾及民国沿海部分地区还有东南亚,联合民国的利益明显小了许多,而且还要面对苏联,民国如果与德国联合的话还要英美,与英美海军死磕,可能性不大。这也是书中小杨极度担心日苏走近,极力引导日美英冲突的原因。
联德:第一,两个大陆国家的联合注定了会被锁在大陆,尤其当双方各在大陆的一边的时候,陆上无法形成有力的支援,海上无法进行互助,根本就没有前途。第二,德国四战之地,一旦开战国内资源将无法跟上马力全开的战争机器的步伐,只能期待外援,但是同是大陆国的盟友远水解不了近渴,意义不大。第三,德国的要与民国会师就必须征服苏联,历史证明了这不可能,而民国要远征苏联的话要经过中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补给线太长,别忘了西伯利亚上的铁路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虽然苏联重建了,但是要想输送补给的难度极大,而且苏联的游击战也打得非常不错,破坏铁路线的难度不大。只要苏联收缩防线,绝对能耗个五年,到时候三方都是元气大伤。第四,从河马的描写来看,元首跟小杨之间的会面都是别有所图的,双方达成联合之后,民国绝对会坑德国,德国也绝对会坑民国,可谓是同床异梦啊。第五,英美在中德联合之后,绝对会比历史上日德联合反应得要激烈,首先就是切断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争取在中亚抗击中德,阻止中德会师。中亚的地形太差,四方的补给都无法正常到位,到时候只是激战,却无法决战,最后变成一个绞肉机消耗四方的元气。中德永远无法会师。
联意:联意是建立在联德的基础上的,但是意大利的面条军队的战力嘛,大家还是洗洗睡吧。他们海军虽然不错,但是永远无法冲出地中海,哪怕地中海占据上风了,他们也不敢出去,只能是在洗澡盆里自己搓澡。只要风向不对,他们绝对第一时间背叛。
联德:第一,两个大陆国家的联合注定了会被锁在大陆,尤其当双方各在大陆的一边的时候,陆上无法形成有力的支援,海上无法进行互助,根本就没有前途。第二,德国四战之地,一旦开战国内资源将无法跟上马力全开的战争机器的步伐,只能期待外援,但是同是大陆国的盟友远水解不了近渴,意义不大。第三,德国的要与民国会师就必须征服苏联,历史证明了这不可能,而民国要远征苏联的话要经过中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补给线太长,别忘了西伯利亚上的铁路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虽然苏联重建了,但是要想输送补给的难度极大,而且苏联的游击战也打得非常不错,破坏铁路线的难度不大。只要苏联收缩防线,绝对能耗个五年,到时候三方都是元气大伤。第四,从河马的描写来看,元首跟小杨之间的会面都是别有所图的,双方达成联合之后,民国绝对会坑德国,德国也绝对会坑民国,可谓是同床异梦啊。第五,英美在中德联合之后,绝对会比历史上日德联合反应得要激烈,首先就是切断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争取在中亚抗击中德,阻止中德会师。中亚的地形太差,四方的补给都无法正常到位,到时候只是激战,却无法决战,最后变成一个绞肉机消耗四方的元气。中德永远无法会师。
联意:联意是建立在联德的基础上的,但是意大利的面条军队的战力嘛,大家还是洗洗睡吧。他们海军虽然不错,但是永远无法冲出地中海,哪怕地中海占据上风了,他们也不敢出去,只能是在洗澡盆里自己搓澡。只要风向不对,他们绝对第一时间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