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99,305贴子:14,663,808

回复:简化字的利?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字也是在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IP属地:陕西26楼2013-05-30 20:56
收起回复
    我只爱繁体


    27楼2013-05-30 21:01
    回复
      2025-11-17 03:31: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在用ww证明所谓‘简体在扫盲中无用’时,能不能看一下ww和大陆的起点差距有多大。
      50年代简化字面对的可是大陆6亿人口、百分之八九十的文盲率。ww才多少人口,何况在20世纪上半叶,ww虽然是处在殖民之下,但已经建立了初等文化教育体系,有不错的初等教育普及程度了,1945年前,ww适龄儿童入学率就已经达到70%+,双方扫盲难度你觉得差距是多少。


      28楼2013-05-30 21:13
      收起回复
        又是这种帖子


        IP属地:福建29楼2013-05-30 21:23
        收起回复
          和豆腐脑甜咸党一样~~各有各的看法


          30楼2013-05-30 21:54
          回复
            文有点长,就大概跳着看了下楼主举的那些汉字例子……
            "龙、凤、汉、华",这里大多都不是现代汉字简化者们的创造,华来源于近现代民间俗体字,但是这种民间简化并没有违背汉字六书(形声,化为声旁,十字底表树木形,华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一颗开满花的树),在我看来这是个完全可以接受,合理的简化,不知道楼主为什么对这一简化那么反感。
            "龙"在隋唐时就有和简体龙字很接近的写法,可以去查敦煌变文写本。
            "凤"是清代时就出现的俗体写法,在1932年版的《国音常用字汇》里也有收入。
            "汉"简体来源于汉代草书楷体化,汉章帝千字文断简里有。
            楼主说的那些 "后" "冲" "谷"等等合并,也并不是简单的同音合并,而是根据古代文献和出土文书中古人就有的假借用法进行的合并,例如《礼记》“知止而后定”,《诗经》“习习谷风”,这里都是古代就出现的假借用法。
            还有"听",并不是像楼主说的简化字无意造成的与听字的重合,而是听字在明代就已经成为了 听闻的听 的省字了,这在明末《正字通》里有收录。


            31楼2013-05-30 22:03
            收起回复
              多学点知识再来发表长篇大论


              IP属地:新疆来自手机贴吧32楼2013-05-30 22:13
              回复
                多学点知识再来发表长篇大论


                IP属地:新疆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3-05-30 22:13
                收起回复
                  2025-11-17 03:25: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习惯了写简体,不过也喜欢繁体字的。
                  当时推行汉字简化,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降低文盲率,可能它没有繁体那么有韵味,但易认易写,那种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也渐渐习惯了。
                  其实我觉得现在大陆可以出版一些繁体字的书籍,一方面是满足一些人的喜好,一方面也是让繁体字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至于哪种更好,由市场和社会去决定,汉字是文化,也是工具,终究还是要国人自己觉得适用才好。


                  39楼2013-05-30 23:05
                  收起回复
                    楼主,我的想法和你的一样。我觉得国内的学生目前都不会写繁体字,作为汉人有点失败。国家应该保留繁体字,跟简体字同时推广,确实如此,繁体字比简体字有内涵多了,有艺术多了。


                    40楼2013-05-30 23: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