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春晓吧 关注:364贴子:48,494
  • 22回复贴,共1

第六感者的一些体现,你有过这些经历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送吧主


1楼2013-05-30 16:32回复
    1、曾经做过一些梦,梦境果然真的发生了。
      2.曾经到过一个新地方,发现那里的景物都是熟悉的,但从前未涉足过此地。
      3.在别人正要开口说话之前,常知道他要说什么。
      4.常会有很正确的预感。
      5.有时身体会有奇异的感觉,例如皮肤或体内器官的刺痛或有蚂蚁爬的感觉。
      6.在电话铃响之前,能预知它就要响。


    2楼2013-05-30 16:32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48: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7.曾经想到一个很久未见的人,果然在两天内就与他相遇了。
        8.曾经想到一些生理反应,如窒息感,全身乏力等,不久就发生了灾祸。
        9.曾经做过一些色彩缤纷的梦。
        10.曾听见一些无法解释的声音。
        11.能感觉到别人在后面看这我,独处时候后面老是有人在边上。注:眼睛看不见这个人的
        12.能感觉到不远处的地上会有Money,注:同行的人永远感叹为什么不是我先看到呢


      3楼2013-05-30 16:33
      回复
        荣格解说第六感:
          在现代心理学中,最深入潜意识研究的是精神分析理论。众所周知,精神分析领域有三个代表人物,第一个当然是弗洛伊德,他是精神分析的主帜;另外两个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家阿德勒和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作家荣格。
          在这三家中,对于潜意识分析最为成熟的是荣格(Jung)。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目前为止是微观心理学中最为令人激动的学说之一,是许多心理学家中走得最深的一个。在荣格的著作中,潜意识称为无意识。他说:“意识这一心灵现象是具有某种狭隘的性质。在给定的某一时刻,它只能包容很少同时并存的内容,余下的一切便是无意识。只是通过意识的连续运动,我们才对意识世界获得一种行进感、获得一种一般的理解或感知。我们决不可能获得整个的意象,因为我们的意识太狭窄;我们只能窥到存在发出的闪光。”“意识完全是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和定位的产物。”(《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特别强调用直觉来发现无意识,他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也常常如此行事。荣格认为,无意识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仓库。如果从这一点讲,第六感本身,也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内容。


        4楼2013-05-30 16:37
        回复


          5楼2013-05-30 16:38
          回复
            意识的展示:
              那么无意识是如何漂浮到意识中来的呢?对此,荣格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描述。不过我们从这一段话中似乎可以看出点什么:“无意识过程不是直接被领悟到的;它们只是在其产物中显现出来,根据这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我们设想在它们背后一定还隐匿着某种东西。”(《同上》)。在这里,他用了“产物”这个词,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它说明荣格认为,从潜意识中漂浮出来的第六感是无意识运作出来的。而无意识是的运作,或者说一切心灵的事物的运作,乃至法界的一切,都是心识的变现,因此,第六感也是源出于第八识。
              我们对于第八识的理解,要尽量从“含藏”和“功用”两个角度进行。它们不是实在体,它们是个过程,是象瀑布一样的过程,它们即是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它们又不是这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第六感所知的事物,其实全出于我们的所说的“心”,自然,这个“心”不仅仅是意识,不仅仅是第六识,或者说它本质上不是意识。
              我们日常“分析”的习惯在荣格那里评价也并不高。而且,他认为西方是长于分析,这正是西方人的一个弱点。他甚至说哲学家根本不知道思维是什么东西。他说,“不能再继续奉行那种忽视无意识和心灵学存在的任何一种传统心理学的观念了。”(《未发现的自我》)
              有一次,有个医生对荣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疑问,请荣格说清楚自己的直觉是怎么回事儿。荣格非常坦率地说,自己没有方法描述这件事,对于病人的了知,很多时候就是直觉。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也感到他可能认为中国的“道”与无意识有关。他说:中国人认识事物与西方人不同,比如在街上,许多人在走,中国人要认识的是:这街上许多人“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这“许多人”的整体是什么意思;而西方人则分析: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要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些什么人?荣格认为深入认识无意识需要学习中国的“道”,据说他自己也曾亲身闭关修习。甚至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观点与西藏密教的关系。他的关于“原型”,关于“无意识”的许多观点,确实与佛教的许多修学方法有相通的地方。不过他说,他的心理学只是理解人的心灵的一种观点。仅是一种观点而已,他同情宗教但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宗教。
              具有分析能力的,在佛教的学说里,主要是第六识。而无意识不属于分析这个范畴,因此无意识是除第六识外的**。从这一点也可以肯定,第六感它肯定与第八识有直接的联系。


            6楼2013-05-30 16:38
            回复
              心觉  :是指人类通过前五觉的刺激,反应给大脑某个未知细胞或器官所体现出来心理感觉,如:快乐、悲伤、恐惧、痛苦等等心理表现,可以说是意识的感觉或存在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没有心觉就不会有存在感,如死亡后。我们以前所说预知的第六感,是更高层次的感觉:“第八感;空间感”或者是人类还有未知的第九感!


              7楼2013-05-30 16:39
              回复
                心觉  :是指人类通过前五觉的刺激,反应给大脑某个未知细胞或器官所体现出来心理感觉,如:快乐、悲伤、恐惧、痛苦等等心理表现,可以说是意识的感觉或存在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没有心觉就不会有存在感,如死亡后。我们以前所说预知的第六感,是更高层次的感觉:“第八感;空间感”或者是人类还有未知的第九感!


                8楼2013-05-30 16:41
                收起回复
                  2025-08-30 20:42: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时,我们在无意识地找规律,直觉、第六感便是如此:突然想到合作伙伴在骗自己,在战场上突然感觉到危险,突然想到朋友是不是怀孕了。这种顿悟的感觉让一些人以为自己拥有心灵感应的“特异功能”。
                    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首席神经学家彼得布鲁格发现,最容易相信以及体验到心灵预感和心灵致动的人正是那些容易找到事情规律的人——他们容易把字母串看成单词,把拼凑的图片看成人脸,将两个不相关的词汇用第三个词联系起来。


                  9楼2013-05-30 16:41
                  回复
                    濒死体验:脑子受损精神错乱
                      6%~12%的心肌梗塞患者报告说有过临死体验,这种体验多在创伤、恐惧、服药之后出现,还有的人没病没痛也可以体验到。对大脑的研究发现,濒死体验可能是大脑缺氧、氧过多、二氧化碳过多、谷氨酸盐受体被阻断等原因所致。还有的神经科学家估计,濒死体验与大脑的觉醒系统异常有关。
                      经典的濒死体验有:你在穿越一段黑暗的隧道,听到“嗡嗡”或“叮叮”的声音;你看到自己离开了身体;你遇见所爱的人的灵魂;你眼前闪现过去的人生。很多人把这些体验视为死后生命的证据,但英国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默用生理学来解释称:隧道和光是视觉皮层缺氧的结果;大脑颞叶的异常活动可以引起记忆闪回;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的人声称看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这可能是虚假的记忆,或者是根据事后别人说的话进行加工后产生的臆想。
                      5%~20%的健康人曾有过一种特殊的濒死体验——离体体验,即所谓“灵魂出窍”。科学家相信,离体体验是大脑负责整合触觉、平衡觉和身体位置觉等空间位置感的“颞顶联合区”受到损伤刺激所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显示,离体体验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极限较高,兴奋后扰乱了对感觉的理解,便会一再出现这种感受。


                    10楼2013-05-30 16:44
                    回复


                      11楼2013-05-30 17:02
                      回复
                        有很多情况在我身上发生过,有时候干什么事就觉得以前好像哪做过一样,就是想不起来,似曾相识的感觉


                        12楼2013-05-30 18:46
                        收起回复
                          我都有过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3-05-31 00:19
                          收起回复
                            好长,没看完~
                                  ——来自《墨儿猫猫语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6-16 19: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