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吧 关注:882,957贴子:9,125,983
  • 18回复贴,共1

用最通俗的话告诉我,谢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集’是会意字,甲骨文从隹从木,会鸟栖止树上之意。
这是《说文解字》对‘集’字的解释。我想知道的是;文中的‘从’字怎么理解?


1楼2013-05-28 13:10回复
    期待赐教。


    2楼2013-05-28 13:18
    回复
      2025-08-04 17:35: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沉的忒快了。


      3楼2013-05-28 14:05
      回复
        没人?期待啊。


        4楼2013-05-28 17:53
        回复
          说文解字应该研究的人不多!我是不懂的 帮你顶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5-28 18:34
          收起回复
            从,是《说文》字形分析中指出部首的术语。例如,语,从言吾声,是说 “语” 字 跟在 言部 之下。
            从 只用于 形声 和 会意 两类合体字。后来,文字学中多用 从 表示 合体的构成要素,但是违背了许慎 的从 的用意。如,集,,从木,从三隹;寇,从 宀、元、攴。
            简单些说,从有两种用法:1,从 引出 一个合体字所归属的部首(说文用法);2,从,用来说明一个合体字的构成部件(后来的文字学说法,已成习惯,但我认为应该慎用)


            6楼2013-05-28 19:11
            收起回复
              学习


              7楼2013-05-28 19:13
              收起回复
                1,说文收列的9353字数之中,形声占据八成以上,许氏在释义之后,必以“从A,B声”解析字形,这是形声条例或术语,B和所谐字头必定同音。
                (唐人妄改说文,一个关键原因是汉唐之间语音有了变化,谐声的母字和子字的语音关系脱节了,如删去一个“声”字,“从AB声”遂变为“从A、B”,这样形声结构变成了会意)
                2,吾、语,同音,它们的声母是“疑”母,这个声母是舌根鼻音,就像今天的方言口语“我、爱、俺”的声母。中古之后音变,它们分化了。这里说来比较复杂,不赘。
                3,声符表意的问题。晋代就有人零星发现了声符的意义蕴含,宋人有较多的阐发,后世概括为“右文说”,清代段玉裁更在其 说文解字注 中推阐此理,“凡B声皆有*义”。这是一个法则(尽管不少学者认为片面,我认为声符有义是训诂的基本原则)。说到“吾”,五声。五声字(包括它的下级谐声 吾声字)带有相对、相抵、对立之类的意思,语、牾,另有一支是明白、清醒的意思,如 晤悟寤 等。由此推断,语 并非平常的说话,而是一种质辩、争论。
                4,说文体例可以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百度也可获助。


                8楼2013-05-29 07: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