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那年,我四年级,由于村里没有完全小学,我便和村里所有读书的孩子一样,开始了在西吉县新营小学那三年的光阴,新营小学离家有十里路,但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而言,路程是遥远的,所以基本是早起晚归,中午就两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回不了家,就在学校吃点干饼子充饥,这样的生活一直过到了我小学毕业和中学三年。
当年的我们,基本没什么学习压力,不像现在的学生,有那样多的作业,所以我中午待在学校的时候,基本没什么事干。 当年的新营街道,还是土街,逢双日集,是最热闹的时候。虽然这样落后的乡镇,但是这样的土街对于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孩子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中午的时候,每到逢集,我必然跑到大街上闲逛,最常去的就是卖牲口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地方,看着大人拿着钱,数来数去,互相吵来吵去,那是最有意思的。
有时也去菜市场,但是菜市场最好玩的就是卖韭菜和大葱的,有时也能要来两三根大葱,就直接在大街上吃。其余较好玩的地方就是摆小摊的,偶尔可以偷个玻璃珠子这样的小玩意,卖这些小玩意的多数是甘肃秦安人。还有就是陕西人商人聚集的卖估衣的市场,那时人们比较穷,很多人都来买旧衣服穿,看着陕西商人和顾客为一块钱或者五毛钱吵的面红耳赤,觉得很有意思,小偷也多,陕西商人在数钱或者稍微不注意时候,他们的估衣就被偷,那时最大的影响就是陕西人各个干嘴唇,嘴里吐唾沫星子,其实那是和顾客讨价还价的缘故。
最大的羡慕就是卖水果的,那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水果也算奢侈品,被擦的锃亮诱人,不像现在的水果,成了廉价品。有时家里给两三毛钱,中午的时候,就赶紧跑在大街上,卖上半斤水果,要么是梨要么是苹果,也就是两个左右,很少超过三个,不过要是桃子的话,能买四个。这样数量有限的水果,是我那时最大的奢侈。有时运气好的话,来一大车梨或者苹果,那是批发商,看着下车的人忙碌劳累着,就可以顺带着偷上一个或者两三个,然后在大街上找个碎玻璃,把坏点的地方剔去,就开始吃了。
这样的游荡,使我很快地了解了镇上所有的机构和人文环境,一个长约两里的小镇,邮局,银行,医院,乡政府,水保科,养老院,派出所,文化站,兽医站等等五脏俱全。还有现在已经没有的百货商店,那时的百货商店,是国有单位,里面的员工,脸上很少有笑容的,不像现在的商场和商店,把顾客当上帝。到现在没抽过一根烟的我,却喜欢在中午的时候去这个单位的垃圾里收集烟盒,那时的烟盒,基本全是软盒,我当时收集烟盒,也没什么目的,就是天天去捡,在垃圾堆里,那时的垃圾,基本没什么塑料袋子一类的,最多的就是纸张而已。
捡来的烟盒,先是拆开,把里面的金箔纸扔掉,烟盒留下,这样的生活是从五年级开始的,仅仅是就是个爱好,能捡多少是多少,全盘接受,那时的香烟品牌,比现在的多的多,记忆里最多的就是金芒果之类的最多,香烟的价格咯品味,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兴趣爱好。后来六年级的时候,带上同村的一个四年级的军军,两人开始长达一年的“拾荒”生涯。
那时的机关单位,不像现在的机关,总有个门卫警惕的守候,那时没有,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可以堂而皇之游走于各个垃圾堆,开始了我们两的伟大事业,捡到最多的是金芒果,还有就是宁夏出的金驼,当然,机关不一样,烟盒也就不一样,在新营中学和小学,捡的最多的就是湖色的金芒果,在银行后面的垃圾里,各样的烟盒都有,都比金芒果贵点,在政府大院,捡的最多就是飞马和红梅,还有就是洛阳或着阿诗玛之类的,偶然也能捡到陕西出的好猫和一支笔这样的烟盒,当然,要是在大街上的垃圾里,基本是大前门之类的农村人抽的那种很便宜的香烟。邮局的垃圾最干净,所以烟盒也干净,不像医院的垃圾,烟盒数量是多,品种也多,就是很脏,需要你有大的耐心去翻。
我和军军捡烟盒的标准是,谁捡的的归谁,要是碰上某些“稀有”烟盒,要是有两三个,就送对方一个,要是只有一个,就争取在下次捡到的时候归对方,这样友好的捡烟盒方式,使我们结成了不可磨灭的友谊,基本是上学日,我和军军,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六年级的学生,都去垃圾堆里去捡烟盒,现在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奇怪的是,我和军军考上大学,相继上班以后,我们两个都不抽烟,也许是捡的烟盒多了,看尽世间烟色了吧。
后悔的是,我那时没什么收藏意识,军军也没有,我们两捡的烟盒,虽然都很多很多,但是都没能保存下来,我们的烟盒都被大人糊在墙上,当了糊墙纸或者做了其他的用途。后悔啊,要是能留到现在,我估计我就是烟盒收藏大家了。
当年的我们,基本没什么学习压力,不像现在的学生,有那样多的作业,所以我中午待在学校的时候,基本没什么事干。 当年的新营街道,还是土街,逢双日集,是最热闹的时候。虽然这样落后的乡镇,但是这样的土街对于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孩子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中午的时候,每到逢集,我必然跑到大街上闲逛,最常去的就是卖牲口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地方,看着大人拿着钱,数来数去,互相吵来吵去,那是最有意思的。
有时也去菜市场,但是菜市场最好玩的就是卖韭菜和大葱的,有时也能要来两三根大葱,就直接在大街上吃。其余较好玩的地方就是摆小摊的,偶尔可以偷个玻璃珠子这样的小玩意,卖这些小玩意的多数是甘肃秦安人。还有就是陕西人商人聚集的卖估衣的市场,那时人们比较穷,很多人都来买旧衣服穿,看着陕西商人和顾客为一块钱或者五毛钱吵的面红耳赤,觉得很有意思,小偷也多,陕西商人在数钱或者稍微不注意时候,他们的估衣就被偷,那时最大的影响就是陕西人各个干嘴唇,嘴里吐唾沫星子,其实那是和顾客讨价还价的缘故。
最大的羡慕就是卖水果的,那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水果也算奢侈品,被擦的锃亮诱人,不像现在的水果,成了廉价品。有时家里给两三毛钱,中午的时候,就赶紧跑在大街上,卖上半斤水果,要么是梨要么是苹果,也就是两个左右,很少超过三个,不过要是桃子的话,能买四个。这样数量有限的水果,是我那时最大的奢侈。有时运气好的话,来一大车梨或者苹果,那是批发商,看着下车的人忙碌劳累着,就可以顺带着偷上一个或者两三个,然后在大街上找个碎玻璃,把坏点的地方剔去,就开始吃了。
这样的游荡,使我很快地了解了镇上所有的机构和人文环境,一个长约两里的小镇,邮局,银行,医院,乡政府,水保科,养老院,派出所,文化站,兽医站等等五脏俱全。还有现在已经没有的百货商店,那时的百货商店,是国有单位,里面的员工,脸上很少有笑容的,不像现在的商场和商店,把顾客当上帝。到现在没抽过一根烟的我,却喜欢在中午的时候去这个单位的垃圾里收集烟盒,那时的烟盒,基本全是软盒,我当时收集烟盒,也没什么目的,就是天天去捡,在垃圾堆里,那时的垃圾,基本没什么塑料袋子一类的,最多的就是纸张而已。
捡来的烟盒,先是拆开,把里面的金箔纸扔掉,烟盒留下,这样的生活是从五年级开始的,仅仅是就是个爱好,能捡多少是多少,全盘接受,那时的香烟品牌,比现在的多的多,记忆里最多的就是金芒果之类的最多,香烟的价格咯品味,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兴趣爱好。后来六年级的时候,带上同村的一个四年级的军军,两人开始长达一年的“拾荒”生涯。
那时的机关单位,不像现在的机关,总有个门卫警惕的守候,那时没有,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可以堂而皇之游走于各个垃圾堆,开始了我们两的伟大事业,捡到最多的是金芒果,还有就是宁夏出的金驼,当然,机关不一样,烟盒也就不一样,在新营中学和小学,捡的最多的就是湖色的金芒果,在银行后面的垃圾里,各样的烟盒都有,都比金芒果贵点,在政府大院,捡的最多就是飞马和红梅,还有就是洛阳或着阿诗玛之类的,偶然也能捡到陕西出的好猫和一支笔这样的烟盒,当然,要是在大街上的垃圾里,基本是大前门之类的农村人抽的那种很便宜的香烟。邮局的垃圾最干净,所以烟盒也干净,不像医院的垃圾,烟盒数量是多,品种也多,就是很脏,需要你有大的耐心去翻。
我和军军捡烟盒的标准是,谁捡的的归谁,要是碰上某些“稀有”烟盒,要是有两三个,就送对方一个,要是只有一个,就争取在下次捡到的时候归对方,这样友好的捡烟盒方式,使我们结成了不可磨灭的友谊,基本是上学日,我和军军,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六年级的学生,都去垃圾堆里去捡烟盒,现在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奇怪的是,我和军军考上大学,相继上班以后,我们两个都不抽烟,也许是捡的烟盒多了,看尽世间烟色了吧。
后悔的是,我那时没什么收藏意识,军军也没有,我们两捡的烟盒,虽然都很多很多,但是都没能保存下来,我们的烟盒都被大人糊在墙上,当了糊墙纸或者做了其他的用途。后悔啊,要是能留到现在,我估计我就是烟盒收藏大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