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教吧 关注:47,624贴子:53,766

何出玄门——道教的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出函关佛祖拜, 东来鲁国圣人参。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5-20 00:18回复
    何出玄门——道教的历史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5-20 00:19
    回复
      2025-08-26 14:15: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要讲道教历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道教。老君说: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同样道教也一样。道教开始压根就不准备给自己起个名字的。后来,南北朝时,和尚们步步紧逼,没办法。老道们一合计,就以“以道为教化”给自己起了个名:道教。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5-20 00:20
      回复
        道教和亚伯拉罕教的区别,在于道教不是由一个人,一个教主在短期内建立起来的。有些人说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从炎黄二帝直至春秋战国,这是道教的萌芽时期。大量仙圣留下很多训诫。而汉朝到南北朝是道教的完善时期,这先后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 其次,道教也与亚伯拉罕宗教不同。它没有唯一的神,但和萨满所不同,它又有至上神,既有人格化的主神,又有近似于自然泛神论的“道”。不可否认,由于自满清以后,道教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由高道引领的,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整个教团呈现出低素质,低水平。虽然有着博大深厚的宗教底蕴,却没有有效利用。实在是可惜。 此外,道教还有一个优势也是劣势,即是宗教排他性。 不仅教内诸神互补,甚至异教神也是相容。这一方面增强了道教的适应能力,但是也削弱道教的独立特点。 世界宗教无非是两个大类:社会伦理和自然宗教两种。而道教又走的是两者结合的形式。即宗崇自然,又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综合而论道教,其大体可细分三个内容:一曰老子无为,二曰神仙丹道,三曰符咒斋醮。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20 00:22
        回复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道教的基本理念。而这些东西,并不完全是先秦道家的东西。 在春秋之时,百家争鸣。其中有两个派别,阴阳家和神仙家。其中二者的代表人物就是驺衍和安期生。之后到了战国,二派合流,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方仙道。 这个时候的方仙道,多事长生之术和天象占卜之道。并且初步创立了一套崇拜体系。 当时的神灵主要有两个派别,即西方昆仑山上的神人和东方三岛上的仙人。到了秦末,方仙道发生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事。方仙道和墨家合流。 墨家是百家争鸣时期的大派,有非儒即墨的说法。 但到了秦末,由于秦国打压,墨家已经式微了。这时方仙道为了发展,也积极联系墨家。墨家当中的侠士,百工都加入了方仙道。这些人或者通晓武功剑法或者了解冶金制炼,为方仙道炼制丹药和黄白术的炼制提供了一些基础。同时,墨家是个极为重视组织纪律和帮会的流派,这些东西的引进,也促进了后来教团出现,而墨家本身的鬼神信仰也进一步拉入了方仙道的体系。汉初的方仙道已经势力强大,可以和儒家相匹敌了。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5-20 00:26
          回复
            但是,方仙道还缺少自己的哲学思想,还没有脱离低级的本质。所以在汉元帝时期,被儒家从庙堂中赶走了。 与此同时,先秦道家的传承者:黄老道在此时也遇到了很大问题。武帝独尊儒术,黄老道失去了君王支持,流落民间。其中黄老道中有一个分支,叫杨朱派。他们提倡尊生全性。这个理念和方仙道不谋而合,于是第三次大合流开始了! 这个时候方仙道继承了黄老道的思想哲学基础。以清净无为的老子思想为修炼基础。逐步在中国扩大影响。甚至在延熹八年,促使当时的桓帝三次去苦县祭祀老君。 此时,在融合了神仙家的神仙信仰,阴阳家的术数方技,墨家的冶炼丹砂的技术和严密的组织规程,再加上继承道家的思想基础,一个道教终于摆脱了萌芽时期,开始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5-20 00:27
            回复
              汉末,中国大型的道教教团组织有三个:太平道,天师道,五斗米道。 太平道,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有人可能会质疑,五斗米和天师道不是一个吗? 其实两者是不同的。 天师道,是张道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所信奉的原始巫鬼萨满教,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黄帝九鼎丹经和千余弟子东来,与巫鬼教发生了大规模宗教冲突。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次为原型的。由于,天师道综合素质高,没几年就取得巴蜀一带的宗教主导权。天师道自此在这里发扬直到今天,已有1800年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5-20 00:30
              回复
                而被赶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败,在大巫师张修的带领下,急跌天师道的教理,创立五斗米道。根据后汉书.灵帝纪可知,张修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张修的所作所为,被张衡之子张鲁所恶,后被张鲁所杀。张衡与其父张道陵相比,更喜欢隐居,没有大规模传法。张鲁也是由其母亲所传授的道法。后来张鲁综合天师道和巫鬼教二者,再汉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教会政权和政教合一割据势力。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率大部分道众北去许昌,河北一带。张鲁的小弟,张卫为保卫教团,被杀。其后人流入江西龙虎山修道。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20 00:31
                回复
                  2025-08-26 14:09: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经过汉末大规模的传教,道教在中国已经扎下了根基。天师道的南北传承,进一步发展了道教的教众人群。但是,由于佛教的东扩,道教相对于佛教,它的教团组织还不完善,黄巾起义失败,更是倍受打击。为了抵抗佛教势力,在魏晋时期以致之后南北朝时期,道教联合因为社会动荡而同样没落的儒家,在众多高道的引领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5-20 00:32
                  回复
                    三国时期,各诸侯因黄巾起义的原因,对道教实行限制政策。不过由于此时,道教已经深入人心,后期统治者又加以利用。曹操,刘备,孙权豆蓄养有自己的道教宗教团。道教利用这个机会,走入上层社会。此时道教天师道大盛,仅邺诚,就有天师道徒11万人!此时正逢乱世,天师道以救苦度人为旗帜,其影响已经超过儒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而这之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道教宗师,例如葛洪葛仙师。仙翁的著作《抱朴子》,是道教历史中的巨作。上接秦汉,下开唐宋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5-20 00:39
                    回复
                      三国时期,各诸侯因黄巾起义的原因,对道教实行限制政策。不过由于此时,道教已经深入人心,后期统治者又加以利用。曹操,刘备,孙权豆蓄养有自己的道教宗教团。道教利用这个机会,走入上层社会。此时道教天师道大盛,仅邺诚,就有天师道徒11万人!此时正逢乱世,天师道以救苦度人为旗帜,其影响已经超过儒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而这之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道教宗师,例如葛洪葛仙师。仙翁的著作《抱朴子》,是道教历史中的巨作。上接秦汉,下开唐宋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5-20 00:40
                      回复
                        魏晋时的道教在繁盛时,也存在很大缺陷。自张鲁之后,教团失去了教主。纪律涣散,分成了上流社会的神仙道,和底层的巫术道。此时,道教还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布道方法,在西晋太安年间,在道教的大本营,四川。道教徒自发的建立了一个以道教为国教,以天师道戒律为法律的国家。而到了东晋,在江西一带,道教徒再次站起来,数十万道教徒想在江南复制四川的形制,也创立宗教国家。可以预想,假如那时,这些教徒真的成功了……呵呵… 不过这些人失败了。江南道教徒后来迁到交趾,就是现在越南。现在道教在越南依旧有近百万的信徒。魏晋时,诞生了很多重要流派,除了天师道,灵宝,上清,三皇等都出现了。至于,风角,星算,遁甲,六壬,望气,三棋,九宫,太一,三元,飞符等术数也依附道门。这些术数在民间道教的传教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5-20 00:41
                        回复
                          与此同时,在南方,由于汉人占统治阶级,道教在南方大兴。以陆修静为首的道教领袖,开创了道教宫观制度,打破过去深山隐修的格局,同时陶宏景对道教的术法,神仙体系进行了总结整理。 道教到此已经成熟,并和佛教之间的冲突也多了起来。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5-20 00:42
                          回复
                            当时和尚初来中国,装得特别可怜,依附于道教身边,令人毫无觉察。等过了段时间,信徒一多,寺庙壮大了,和尚们便不客气的崩了出来,要争夺三教之首,中华文化的主导权。最开始,是儒家不愿意。自古以来,儒家其实是最排外的…华夷之分啊…所以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何承天写了本科学著作《报应问》,想从科学角度论证佛教因果报应是“封建迷信”…和尚也不是吃素的,于是双方打起了嘴仗。后来老道们也加入到这场“爱国主义运动”当中去了。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例如沙门应该不应该敬王者,逼迫佛教进行了大规模的汉化。 其实看看当年大家打嘴仗的书,特别有意思。老道说老君西入流沙化成胡人传下佛法。儒家一听,赶紧附和:对!对!老子当年为了消灭这帮夷狄,就让他们男不娶老婆,女不嫁丈夫,都当和尚,自己把自己给消灭了。 和尚也不甘示弱:呸!是当年我佛如来来到中国,教化中国。我佛座下摩呵迦叶就是老子!儒童菩萨就是孔子!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5-20 00:44
                            回复
                              2025-08-26 14:03: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后来三方骂的越来越不靠谱,当然在这之中,三教都吸收了很多东西。而且大家都很默契的以辩论这种文明手段,而没有上升至宗教战争。 到了隋唐的时候,道教又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5-20 0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