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吧 关注:982贴子:3,380

再读《文心雕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心雕龙》很难懂,但越是难懂的我越想读懂它。一遍,粗读。两遍,理解着进一步读。再反复读,品味每句话的涵义,随机穿插着读。学着背诵。学着引用,延伸阅读。再进一步细度,细究。学可大成也。实天地之心哉。


1楼2013-05-17 20:31回复
    此言得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05-24 22:37
    回复
      2025-08-19 04:52: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13-05-27 10:36
      回复
        蚂蚁啃骨头,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积米成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终会成功。


        4楼2013-07-02 19:57
        回复
          学贵坚持,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书山瀚海中倘佯,越发滋润神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到用时方恨少,不如平时多读书。


          5楼2013-11-20 18:35
          回复
            是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1-26 10:50
            回复
              共勉


              7楼2014-02-19 19:07
              回复
                文心雕龙是对整个齐梁之前文学的汇总,表面上是一本书,实际是上百部华夏最经典的书,所以,重点不是文心,而是它囊括的上百部经典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3-14 21:00
                收起回复
                  2025-08-19 04:46: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同感。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3-22 18:53
                  回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1楼2014-09-24 18:21
                    回复
                      要真正读懂文心
                      除了楼主所说的,9楼说的也是关键
                      文心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你不读懂由易以降至魏晋南北朝之间的文学(广义)、思想演进,及其各自映照的时代、文化背景之间的历史磨合,是有些可惜的。
                      此外各章节之间,总章(序志)、本源、文体、创作、批评论之间是相互连结的,其中的意涵更是繁复、深刻且紧密,比如汉代气化宇宙论的余绪、若干佛学思想比如圆满、自然的道、本源等皆贯穿全书,值得细细品味研究
                      PS、不过以文心为论文主题实属大错(可以说罪恶了),读到、写到不是快哭了,而是没有眼泪,快尿血了


                      IP属地:中国台湾12楼2014-09-26 00:48
                      收起回复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楼2014-09-27 17:30
                        回复
                          邬国平认为文心雕龙应是一部子书,我认为是对的,九楼我也赞成,刘勰久居寺院,熟悉佛经,可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全书佛语屈指可数,极力避免佛经影响。圣贤书辞,总称文章。刘勰以孔子弟子自居,可谓“为往圣继绝学”,此文不仅指文字文章,更是华夏文明的总述,所谓“千载凝锦”,不提升该书的地位,对不起刘勰“终古虽远,旷焉如面”的殷切教诲。刘勰对“神灭论”难范缜的激烈论战不置一词,昭明太子薨,他出家为何“燔须发以自誓”,“不期而卒”,很多人理解为出家周年才死,说文中期解为会也,专指周期,多加年月,如期年、期月,所以不能理解为出家周年,只能解为出家剃度仪式所选日期,不然,“旧人例无停者”,出家后近一周年,他就没有死的理由了。刘勰谓入圣者也,总述文章,文明华夏,雕镂来者,真乃文师也。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4-10-02 02:29
                          回复
                            第二遍粗读,阅读之似懂非懂之境最有魅力。


                            15楼2014-10-13 0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