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青春吧吧 关注:676贴子:103,444
  • 13回复贴,共1

【哈继铭】利息税最快本周末调整 关注特别国债发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www.jrj.com  2007年06月27日 12:06  金融界网站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资料图)


1楼2007-07-22 16:02回复
    金融界网站6月27日讯 就今日市场关心的两大问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取消或除低利息税最快可能本月底,也就是本周末出台。美元特别国债对市场的影响取决于操作方式,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如果直接面向市场公开发行,则其冲击力相当于上调9次准备金率。


    2楼2007-07-22 16:02
    回复
      2025-11-06 08:53: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哈继铭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取消或除低利息税“一旦通过,那么出台就快了,这个月底或下个月初有很大的可能性。” 

        “至于加息就要等6月CPI出来再看情况了。”哈继铭说。 

        哈继铭是此前业界最早预测政府将以取消利息税而不是加息来应对5月CPI上涨至3.4%的专家之一。


      4楼2007-07-22 16:03
      回复
         对于拟议中的财政部发行2000亿美元特别国债,哈继铭认为,它对市场的冲击现在还不好说,要看财政部和央行怎么操作。如果直接面向老百姓发行,“虽然肯定是分批发行”,仍将极大地打击股市的流动性。 

          “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5万亿以上。以前每次加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抽走商业银行资金1700亿左右。1.5万亿相当于加9次存款准备金率了。”


        5楼2007-07-22 16:03
        回复
          对市场上认为民众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不会购买美元国债的观点,哈继铭反驳说:“老百姓为什么不买?存款利率这么低都有人存,老百姓进入股市也无非是因为收益可能比存在银行高,只要美元特别国债利率够高,一样会有人买。这就必然会抽死一部分股市热钱。” 

            哈继铭认为,直接向央行发行美元特别国债,就不会影响到国内的流动性,但“向央行发行遇到法律障碍,除非人大在法律上重新解释。” 

            哈继铭分析说,一种可能是向商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辅之以央行向商业银行买回部分票据。


          6楼2007-07-22 16:04
          回复
             “如果以这种方式冲销的话,那么对股市的影响就不大。” 

              目前商业银行持有有4万亿元左右的央行票据。 

              “如果流动性受到压缩,股市毫无疑问会受到影响。”哈继铭说


            7楼2007-07-22 16:04
            回复
                外界认为,由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作为主权财富基金,在找到黑石基金IPO这样的高收益投资前,主要投资方向仍以美国国债为主,因此这批特别国债的发行利率,必须不能高于美国同期限国债收益率;同时,它又必须高于同期央行票据利率,否则商业银行也不会有兴趣购买它。因而,不论分几批次发行,这些特别国债发行量,必须不能高至引起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大幅上行,否则的话,这些特别国债购买的央行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将无利可收。


              8楼2007-07-22 16:04
              回复
                全面评估利息税调整 减半征收可能性较大

                http://www.jrj.com  2007年06月27日 08:1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栋琳 北京报道   
                  调整利息税或将于近期成行,减半征收的可能性较大。这或许是几天来市场震荡调整的一个重要诱因。有专家指出,市场提前反应程度未免过激,调整利息税实际上不会动摇股市上涨的资金基础。   

                  5月份宏观数据公布后,由于通胀水平走高,实际利率降至-1%,市场上逐渐形成免征或降低利息税的呼声和预期。实际操作中,利息税加重了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负担,不少专家对这一运行了近8年的税收制度提出质疑。   

                  正是由于免征或降低利息税问题已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几乎是“众望所归”,因此,它一旦出台,与调整印花税政策出台的背景大相径庭,不能算是“意外”,市场应以较为理性的心态面对。显然,这一消息的提前消化,对股市平稳运行有利无弊。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调整利息税如果不算是“意外”,市场反应就不会太大。  


                9楼2007-07-22 16:05
                回复
                  2025-11-06 08:47: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外,如果是减半征收利息税,则政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一年期存款税后利率变成2.754%,提高了0.306个百分点,对于居民来说基本相当于加了一次息(0.27个百分点)。银行方面的人士则认为,从前两次加息的效果看,大多数居民未必会选择把炒股的资金转成储蓄。   

                    而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说,调整利息税并没有带来加息的效应。实际贷款利率不变,企业的贷款成本没有提高。银行也没有额外支出存款利息。因此股市中公司层面基本没有负面影响。   

                    由此,只有居民的投资意愿和资金流向发生逆转,调整利息税才可能带来股市资金面的利空。而央行发布的2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高达四成的居民倾向于购买股票和基金,是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比例的1.5倍,居民储蓄意愿降至6年来的最低。 


                  10楼2007-07-22 16:05
                  回复
                    中国老百姓正摒弃传统存款保值的做法,把目光投向股票、基金、保险、储蓄多层次的投资理财模式,这样的趋势显然蓄势已久,也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认为,调整利息税的效应不会一次性爆发,储蓄分流不可能立竿见影得到控制。另外,利息税调整也不意味着实际利率转负为正,以5月份CPI高达3.4%来看,实际负利率尚未扭转,股市资金未必会回流银行。因此未来通胀走势很重要,如果年内通胀水平如预测中那样保持在3%左右,则调整利息税对改变资金流向的效用有限。   

                      单纯从存款利率角度看,调整利息税也对加息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加息或许不会再像上半年那样频繁,股市政策面更加平稳。而且,调整利息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加息的效力,加息0.27个百分点将不会再被“打8折”。而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将更为有效,这是有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对银行股也是好消息。


                    11楼2007-07-22 16:05
                    回复
                      两项重要宏观调控政策出台 为何"二率"齐动(图) 

                      田俊荣 许志峰 
                       
                       7月20日晚,在市场的等待和期待中,两只政策“靴子”砰然落地。 

                       国务院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个百分点。 

                       减税、加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手,打出了“二率”齐动的调控组合拳。 

                       为何加息 

                       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稳定物价和通胀预期。

                       加息,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 

                       5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分别增长16.74%和19.28%,比4月末的增速分别下降0.39和0.73个百分点。然而,这样的亮色并没有维持多久。最新统计显示:6月末,M2和M1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7.06%和20.92%,比5月末的增速上升了0.32和1.64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正面临反弹压力。


                      12楼2007-07-22 20:34
                      回复
                        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3亿元,同比多增379亿元。与前几个月相比,贷款增长似乎有所趋稳。然而,6月份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515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信贷正面临反弹压力。 

                         相应的,投资也正面临反弹压力。7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但与一季度相比加快2.2个百分点。” 

                         “前5个月,投资增长25.9%,在5月18日央行加息之后,上半年的投资增长仍为25.9%,说明6月份的投资还在高位运行,反弹压力挥之不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说。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上调贷款利率会增加贷款需求方的资金使用成本,有利于减少贷款需求,抑制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 

                         加息,有利于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13楼2007-07-22 20:34
                        回复
                          从表面上看,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其中6月份上涨4.4%,这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的,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的核心CPI仅上涨0.9%,没有引起全面的物价上涨,加息似无必要。 

                           但深入分析,物价形势并不容我们过于乐观。“核心CPI上涨0.9%,这是上半年截至6月末的累计数字,据我们测算,6月份的核心CPI上涨2.6%—2.7%,而4、5月份的核心CPI分别上涨2.1%和2.4%左右”,贺力平坦言,“这说明,即使从核心CPI的角度看,物价也正处于温和上涨的态势,加息能使物价总水平更趋稳定。” 

                           事实上,最近举行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也已明确提出,下一阶段要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进一步分析,加息可以说是央行对未来价格上行风险作出的前瞻性反应。李晓超曾表示,当前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房屋销售价格还在上涨,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出现与房屋销售价格的叠加及其相互的作用,也存在着引发价格上涨的风险。“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位发言人这样说。


                          14楼2007-07-22 20:35
                          回复
                            对股市有何影响 

                             不会使运行趋势发生重大改变,不会造成市场剧烈波动 

                             “政策又出组合拳了。”股民小郑7月20日听到“二率”齐动的消息后,立刻给朋友打电话。 

                             股民是最关心加息和利息税消息的群体之一。政策何时出台?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月底以来,投资者一直在热议。小郑在和朋友交流了看法后认为,虽然“二率”齐动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股市在前段下跌后,这几天开始走强,市场信心已得到恢复,政策的出台不会对市场走势产生很大影响。就他自己来说,近期也不会因为储蓄利息的增加,就把投入股市的资金重新存入银行。 

                             海通证券分析师汪辉认为,减征利息税对居民而言,相当于两次小幅加息。2005年市场走牛以后,从历次加息政策出台后的表现看,加息不具备强大的资金分流作用,也未使股市运行趋势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我国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已经显现,加上居民投资理念的变化,储蓄不再是人们理财所青睐的惟一产品,老百姓正在摒弃传统存款保值的做法,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股票、基金、保险、储蓄多层次的投资理财模式,这样的转变显然蓄势已久,短期内也不会逆转。因此,这些政策的出台估计不会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 

                             专家分析,从理论上说,提高贷款利率,将会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从现实中看,上市公司多是企业中的佼佼者,银行大多对其实行下浮利率,因此加息对上市公司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中信建投研究员刘献军则认为,调减利息税可能会对商业银行产生积极影响,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存款长期化倾向会有所增强。长期储蓄的增加,能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从而增强其盈利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


                            17楼2007-07-22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