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一中轮滑社团吧 关注:153贴子:1,531

元素流平地花式理论基础1.6版 转自66club狂热分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KSJ镇楼


IP属地:江西1楼2013-05-16 08:36回复
    元素流平地花式总体概念部分,首先把所有的模糊概念全部都实际化平地花式概念
    平地花式概念
    以轮滑技术动作为载体,以桩的间距、整排桩的间距、桩圈大小和数量为规则,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为表达方式,通过80~100秒的时间来完成一段完整的感情沟通和互动,以音乐配合纯轮滑技术动作和艺术类技术动作的融合来展现表演者的心声,技术动作失误越少难度越高,即为纯轮滑技术分数越高(动作失误包括艺术类动作的失误),观众的共鸣越强烈,即为艺术表达越透彻,两者合为平地花式,所以平地花式的评判应分为两种,艺术表达和技术展示。技术表达可以用“滑行基础”来作为评判标准,下面对滑行基础做一个定义。


    IP属地:江西2楼2013-05-16 08:3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滑行基础的概念:
      在所有的技术动作中(包括单个动作、小段连接以及整套动作的编排)都通过以下几点来表现技术准确性和熟练度。
      1. 速度的快慢结合: 以对重心的控制,来完成快慢之间的切换,保证身体不会因为移动速度的突然改变而做无谓的晃动
      2. 幅度的大小安排: 技术动作中双脚之间的距离或者单脚和桩线的距离的变化来改变动作的大小
      3. 重心的高低起伏: 通过重心的高低变化把小段动作编排得更有层次感
      4. 发力的力度强弱: 同样一个动作会因为力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或者是轻柔或者是刚硬,就是发同样大小的力量所用掉的时间的长短,短则刚,长则柔
      5. 发力的单一性: 每个动作在发力点和发力点之间的路线上只允许有单次发力,来体现技术熟练度和准确性,过一个桩发一次力,不要出现“蹭”,例如九一分的摆摆,N次发力的单轮转等多次不完整发力的技术动作。
      6. 滑行感: 也就是在一次发力后轮子在地面滑行距离的长短,也就是动作路线的完整性,每一个发力点到下一个发力点,无论是转还是跳或者是更换滑行脚,也都要把动作的路线做完整,青年组往往忽略了对这个方面的控制所以动作整体看起来很像是在走路,失去了滑行的意义有了完整的滑行基础概念就可以评判和解释,一整套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了


      IP属地:江西3楼2013-05-16 08:40
      回复
        艺术表达的概念:
        艺术部分是很主观的,没有好坏可言,在做艺术表达的同时不影响技术载体的质量就可以了,在恰当的时候让恰当的人明白,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上的沟通。明确地告诉你的观众,你要表达什么,不要做出跟整体表达不相关,跟技术动作完全无关联的POSE,初期可以通过模仿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但不要去抄袭或者复制,要提炼之后和技术动作做出结合,并且能恰到好处的表达你的想法,在赛场上选手就是演员,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包括技术动作,通过音乐在场地内做出一段感情的传达,就足以了,但是这部分的表达要有层次,能让多种人群接受,才能有最好的反响,知道自己的受众群体的主次,比赛的时候就是裁判,表演的时候就是观众,随便玩玩技术那就是自我欣赏,受众群体的错误判断,会让你跟想要的目标越来越远。


        IP属地:江西4楼2013-05-16 08:41
        回复
          基础练习方法宽度决定高度,依靠取巧的办法得到快速提高某类别内动作难度而放弃基础动作质量是不可取的,动作好比色彩,越丰富越绚丽,强化练习所谓的难度动作或者热门动作短时间内还有一定的视觉效果,随着运动的发展以及选手对动作的理念逐渐深入,就会发现这样的办法得到的成品套路的动作干枯乏味,千篇一律,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都没有观赏性。元素流练习方法的总体理念就是拆分所有动作各状态的身体部位姿态和相互关系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把杂乱的技术动作梳理成为流畅的一系列动作元素并且可以有计划的展开系统的练习,拓宽整个难度体系和左右脚技术动作,锻炼身体协调性的一种辅助训练过程。
          老方法练习的时候,学会哪个是哪个,其他的不会,也没有目的性,没有计划,但是元素流把所有动作相同的基础全部列出来,把练习效果和方向清晰的呈现出来,这样的效果就等于学会26个英文字母和音标以后,再学习单词和句子就容易得多,同时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是要注意元素流提到的基础,不是常说的基础动作,也不是十年前的韩国法国等等的几十个动作,而是所有动作的基础,ABCDEF级动作,都有相同的基础,这点要非常注意,就像字母和单词一样,单词就是我们经常做的动作,但是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我们要首先练习的不是正交叉,不是FISH,也不是尼尔森、CRAZY,我们要学习的是组成这些动作的更基础的元素。


          IP属地:江西5楼2013-05-16 08:43
          回复
            动作基础的类别分类
            在技术动作的范围里,把身体分成两个集合胸、肩膀、上臂、小臂集合成一部分腹、胯、大腿、小腿、脚以及脚上的鞋集合成第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就简单的称作上半身第二部分就成为下半身那么所有的基础动作也都是由这两个部分来展开,从下往上说起,不然上半身的基础刚练出一点效果,就会因为下半身的不熟练而变得走形


            IP属地:江西7楼2013-05-16 08:44
            回复
              下半身基础动作:
              垂直发力的概念
              因为轮滑鞋的构造,所以我们单只脚可发力的方向只有向轮子的左右两侧发力,但是如果双脚同时接触地面,就可以利用双脚垂直站立的方法来同时获得蹬地的力量和滑行的方向(理论上只要有角度就可以同时获得需要的力和方向,但垂直时,效果最大,所以我们只考虑最大化的状态,实际应用的时候根据需要来微调角度)。
              下半身两个基本站位
              所有技术动作的路线都是由这两个基础站位组成,无论单脚单轮、双脚、双轮、五轮。这两个站位的标准度、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所有技术动作的质量和完成
              第一个是 内八字站位(后附视频)
              第二个是 外八字站位(后附视频)
              这两个站位是最大化获取双脚之间相互控制力的方式,那么这个力,会在这两个站位中得到,因为双脚的轮子的排列直线,为垂直站立的时候,双脚的相互控制和发力角度,才能达到最大化,所以我们这两个站位的最佳标准就是---垂直,也就是90度 ,也就是最开始练习站位最基础的要求。
              那么这两个站位都有属于自己的站位变形,这又是一个新的概念,站位变形的意思就是,站位关系不变,内八还是内八,外八还是外八,只不过某一只脚控制另外一只脚,在轮子排列的方向上直线移动的过程。这样我们的移动路线就会变成一个“丄”或“丅”,左脚不动右脚直线移动,右脚不动左脚直线移动,重心也随之移动(后附视频)
              一定记住是直线移动,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双脚的垂直相互控制效果最大化,熟练了以后,双脚也是可以同时相互控制的,也就是在左脚控制右脚沿着右脚轮子排列的方向上直线移动的同时,右脚也同时控制左脚在左脚的轮子排列方向上移动,能够完成“X”形十字桩练习的内外八站位变形练习,这个部分是对垂直站位时的发力方向准确性(垂直发力)(后附视频)和柔韧性的第一个挑战,也就是我们初学技术应该首先掌握的部分。


              IP属地:江西8楼2013-05-16 08:46
              回复
                下半身基础动作的应用——站位转换
                如果是普通的站位变形,只能维持在韧带和身体其他结构的形变最大化之内,自己在尝试练习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么当站位变形达到最大的时候,继续沿着直线前进双脚就已经无法完成了,如果想继续有所动作,就需要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站位转换
                站位转换的意义就在于只要在变形最大化的时候通过内外八的变换或者腰部配合双脚位置关系的变化转换到下一个站位,就可继续完成动作了。站位转换的意义站位转换是把站位变成技术动作的重要理论,它连接了站位变形与站位变形,通过下一个站位的选择的不同,让一段一段的垂直发力路线整合成了可以延续的多变的技术动作,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元素流的动作路线理论的雏形和概念——所有的弧线都可以优化为多个接近于直角的(利于轮滑发力的)路线,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正交叉,FISH,尼尔森,的路线几乎都变化成了“X”的无线组合或者“Z”的无线组合,那么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转化,我们的动作路线就和桩线还有桩点组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动作路线,让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平地花式技术上的几个重要的元素
                1. 发力点 在X和Z路线的直线连接点上,站位变形开始的地方,就是这个动作的发力点
                2. 发力点到桩线的直线方向就是下一次重心移动的方向,重心无偏移,那么重心就是一直沿着桩尾方向配合支撑点(跟地面接触并且有挤压的轮子)移动。
                3. 双脚在路线上各个位置的关系以及方向角度
                4. 路线发力点与桩线的垂直距离就是动作的幅度那么以后我们对动作的研究也完全的根据这个动作的理论优化的路线来展开分解和重组,最后得到答案之后,再次套用实际条件,例如桩圈的大小和桩距的长短来调整某段路线的角度微调和长短以及发力点的具体位置变动。


                IP属地:江西10楼2013-05-16 08: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平行过渡
                  另外要了解一下的就是平行过渡,双脚平行无发力的移动方式,常用来过渡站位之间的空白部分,只要是双脚平行,无论交叉平行,左右平行(一般站立),前后平行(玛丽),前后交叉平行(变态玛丽),都叫平行过渡。但是这些举例动作在绕桩前进的时候都会出现内八和外八的站位转换。这就是通过脚下的基础动作的逐渐带入,逐渐的对动作路线以及通过对路线的理论转化得到的更多的动作要点的解释,那么下面我们开始考虑上半身的基础动作,看看会得到一些什么新的概念。


                  IP属地:江西11楼2013-05-16 08:50
                  回复
                    上半身基础动作
                    三个手臂基本位置:左侧肩、平肩、右侧肩(后附视频)
                    跟脚下的站位很相似,也是有三个动作基础,在非转向的情况下,左侧肩和右侧肩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正交叉的无限循环,只需要平肩就可以完成,一旦涉及到脚下动作的转向,就会使用到另外两个动作基础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几个手臂动作基础的应用。
                    上半身和下半身基础动作的综合应用——手臂逆旋转
                    我们的技术动作是非常多样化的,滑行路线经常会出现顺逆时针的转向,那么在转向之前,上半身预先反向转向,在下半身转向的时候,上半身重新转回,让轮子改变滑行状态(正转倒或倒转正)的情况下抵消旋转惯性,保持动作稳定,可以保证顺时针逆时针相互转换,这个方法就叫做手臂的逆旋转。
                    这个方法是根据站位变形与转换的部分,技术动作中弧线可以转化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垂直直线,脚部(也就是脚尖指向)完成这些相连接直线时,出现的90度转向得来的,无论是90度的转向或者180度的转向,甚至270度的一些转向,通过元素流路线的理论优化都是可以转化成90度或者接近90度的单个元素,目的是为了利用轮滑的垂直发力取得发力最大化。那么这些接近90度的转向就会伴随着身体因为发力转向而出现的惯性旋转。这些惯性会迫使我们的身体产生连续的同向旋转,那么我们就利用手臂逆旋转的这个理念来合理的利用手臂的提前反向转动,配合脚部同时水平相对反转,产生一个逆向的旋转,让上半身也出现一个跟下半身一样的旋转惯性,但反向相反,就可以相互抵消。
                    因为我们需要这个手臂“提前”的摆动,所以才有了手臂的三个动作基础中另外两个左侧肩和右侧肩动作,越是高难度的转向类动作,在它的完成中做出这两个动作基础的难度也越高。
                    手臂的逆旋转在横向跳跃类中运用时幅度比较小,因为横向跳跃类动作的脚部转动角度很小,手臂为了配合动作幅度,就会相对减少逆向的力,但是在转向类,、旋转类、和非跳跃刹车(起刹前直到出现刹车状态中一直有接触地面的刹停)运用很广泛。


                    IP属地:江西12楼2013-05-16 08:51
                    回复
                      上半身三个动作基础的练习方法
                      想要手臂逆旋转高质量的使用在连接动作中,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在所有的技术动作中都要非常熟练逆旋转的手法,也就是所有技术动作都要练习这三个动作基础,一个动作就转变成了三个动作去练习。因为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有可能连接转向类动作的,所以就都会出现惯性旋转,也就必然会用到手臂逆旋转来抵消,比如常见的正单轮接倒单轮,如果倒正轮的时候没有利用身体提前转向把肩膀完成侧向动作,那么连接倒单轮的时候就会很不顺利很难继续连贯的做出后面的动作。但是如果我们在平常练习正单轮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把正单轮的左侧肩和右侧肩姿态都练习一下的话,那么无论向哪个方向去转向倒单轮,我们都可以轻松应对,同理,倒单轮连接正单轮的时候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包括正倒单脚的连接,(后附视频)


                      IP属地:江西13楼2013-05-16 08:52
                      回复
                        路线优化在动作基础练习的优势——一步一停
                        每个站位变形,就叫做一步,每个站位转换点,都要停下,叫做一停。 在练习每一个动作时,我们都按照根据站位变形优化过的路线把动作拆分开来,然后在每个站位变形结束后完全停止动作,调整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当调整完毕,发力完成站位变形——再停止——站位转换——发力完成站位变形——再停止,反复练习,这样就可以既不会影响每次发力的力度感和路线的完整性,也不会出现多次发力的现象从而影响动作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对一个动作的整体协调练习。
                        用一步一停的方法就可以在练习动作路线的同时完成对手臂位置的精确掌控,以及以后的重心转换与回归部分的初步练习,一举多得。


                        IP属地:江西14楼2013-05-16 08:53
                        回复
                          重心的变化与惯性动作和可续力动作的区分
                          可持续发力动作是有自主控制重心偏移和回归的动作,是标准的持续发力动作的标志,这样的动作有明显的发力点和停止点,可以通过发力的大小以及时间的长短自由控制速度,可以再任意一个发力点停下来并且回归重心连接其他的动作,或者持续完成同一个动作。
                          惯性动作由于没有发力和停止点,移动速度完全依靠初速度,无法变速,也就无法使用重心回归和手臂逆旋转等技巧,整体的完成可操控度就会低于同类可持续发力点动作。所以重心回归和手臂逆旋转就是区分惯性动作和有发力动作的最好标尺


                          IP属地:江西16楼2013-05-16 08:56
                          回复
                            视频区
                            视频来自:优酷

                            十字桩练习法


                            IP属地:江西17楼2013-05-16 09:0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站位变形
                              视频来自:优酷


                              IP属地:江西18楼2013-05-16 0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