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焰醉舞吧 关注:160贴子:148,315

回复:再发一个,人格心理分析:《九型人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1楼2013-05-13 13:56
回复
    观察者VS悲情浪漫者:我想划一条“三八线”
    *当沈浪遇到朱七七
    古龙笔下的男主角总是背负太多人间正道、兄弟情仇,却极少享有那种彼此拥有的爱情,而沈浪和朱七七可说是个异数。古龙的男主角中不是酒鬼的不多,沈浪是一个;古龙的男主角不到处留情的不多,沈浪是一个;古龙的男主角年轻阳光的不多,沈浪又是一个。
    而朱七七也是古龙小说中最具特色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是“活财神”的七女儿,最初出场时骄傲得像个云端之上的公主,她的风华引得多少英豪为之侧目,而她却千里追寻不弃不舍的,只为那个在仁义庄里默默无闻备受冷眼的落拓少年。
    朱七七看起来是任性、自私、娇纵的,似乎一个富家小姐的所有毛病她都占全了。可我们却不得不说她的确也是可爱的,她直率、心无城府、嘴上厉害、心里却很善良,脾气上来时似乎不管不顾,却又甘愿受沈浪一个人的气,这样一个骄傲的女孩子,却不遗余力的讨好沈浪,也算是爱到深处了。但沈浪却似乎总是给不了她想要的结果。不过,沈浪当真又对朱七七全无感觉么?他反反复复的赶她走,却又担心她,气恼又心疼。想想也对,沈浪本就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男子,古龙说的“情到浓时情转薄”,恐怕就是最好的解释吧。


    32楼2013-05-13 13:57
    回复
      2025-11-14 15:45: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也有不少人质疑沈浪对朱七七的爱情,觉得他照顾呵护娇弱的白飞飞,并一次次的原谅甚至上她的当,这份感情可能并不简单。但或者这也正是沈浪爱朱七七的表现,他对任何人都可以宽容,唯独不可宽容朱七七,他多少次想远离朱七七,却终究无法放下。朱七七的娇蛮、鲁莽是精于观察、善于自制的沈浪所难以接受的,好在她的本质终究是善良的,对爱的追逐也是永不放弃的。
      心理学家认为,悲情浪漫者以情绪化和极度私人的态度来处理事情,而观察者则显得理性而客观,悲情浪漫者在充满强烈感情时感到安逸,而观察者则回避情感更为知性生活而兴奋。悲情浪漫者经常被观察者所吸引,因为观察者封闭的情感强烈吸引他们前去一探究竟,而悲情浪漫者乐意大胆为情感和他人献身的习性,则深深令观察者信服。
      不过,即使他们在表面上显得与众不同,艺术家的悲情浪漫者,与思想家的观察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却超乎其相异之处,两者都习惯内省,两者都往往会创造一块神奇的私人工作天地,既可作为对抗大众的堡垒,又可作为自我能力的试金石。


      33楼2013-05-13 13:57
      回复
        沈浪在最初总是回避着朱七七,可这绝不表示他并不爱她。当朱七七被王怜花抓走,向来山崩于前不改色的沈浪居然当时“面如死灰”,心中的焦虑紧张之情可想而知。以沈浪的宽容,若是对待其他任何相同不遭遇的女孩子,必是好言相劝,怜香惜玉的,可正因为是朱七七,他才会爱之深责之切。可正是他这种总往外推的态度,使得朱七七根本无法理解他对自己的爱,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更激烈的事来刺激他。最终说出的那句“沈浪的心,难道真是铁铸的?”让朱七七流下多少的伤心泪,遭受了多少的痛苦经历。
        如果沈浪能早一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许他与朱七七的波折也就能更少一些。可这正是观察者与悲情浪漫者之间的问题,观察者总在积蓄自己的能量,他们会控制与他人相处的时间来保护自己,而悲情浪漫者恰恰相反,他们需要大量的关注,渴望亲密的感觉。而悲情浪漫者的抱怨越多,观察者就越想回避。
        两者一个是九型人格中最内向的性格内型,一个是最情绪化的性格类型;悲情浪漫者偏激、善妒,对感情要求极高,而观察者则正是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只希望自己可以更加理性。两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实在不能不说是多亏得朱七七的执着了。所以两者需要取长补短、相互平衡,多学会进行有效的沟通才是。


        34楼2013-05-13 13:58
        回复


          35楼2013-05-13 13:59
          回复
            想想道明寺和杉菜,那是怎样的一对情侣啊?从刚开始敌对时的各种挑战斗争作弄,到后来成了朋友恋人,几乎全都是在各种理由的吵吵闹闹中过来的,有些吵闹根本就很无厘头,周围的人全都莫明其妙,他们两个人还吵得很high。确实,两个保护者的爱情通常都会在大吵大闹中进行,他们常常只关注自己想要的,而忽视了对方的感受,而两个人都是无法忍受被这么对待的,于是吵闹就成了家常便饭。当保护者情侣在用交流时,通常旁边的人总是提心吊胆,觉得他们好像马上要大吵或动起手来了,可是对他们来说,这种冲突却恰恰是他们吸引对方的方式。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争吵往往是因为生气而不得已的事,可保护者情侣不同,他们喜欢争吵,因为这是一种高度激烈的接触,通过争吵释放的能量能让他们的身体感到愉悦。他们并不在乎争吵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争吵来激发能量,从而感受到生活的活力。需要注意的是,争吵的确能使你们走得更近,但要注意到对方的底线。
            当两个保护者碰到一起,基本可以想象战况的激烈,但要知道,在很多时候,斗争并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与保护者相处,首要就是要搞清楚你们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本就是同一条战线上的人,为争吵而争吵的摩擦又何妨少些?当让步时也要学习让步。


            38楼2013-05-13 14:00
            回复


              39楼2013-05-13 14:01
              回复
                调停者VS享乐主义者: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玩了……
                *当一灯遇到周伯通
                周伯通武功高强,性格却像个小孩子,活到老,玩到老,且变着花样的每次非玩得尽兴方可罢休,所以才被称为老顽童。但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老顽童,却“怕”着两个人——由南帝段皇爷出家为僧的一灯大师与瑛姑。瑛姑是段皇爷在大理做皇帝时的妃子,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带着师弟周伯通来到大理做客,在段智兴段皇爷与王重阳闭关练功时,周伯通闲极无聊在大理皇宫里乱窜,正碰到在练武的瑛姑,两人较量起来,自然是周伯通获胜。却不想后来周伯通教瑛姑点穴术,一对青年男女无法自制的走到了一起。
                事情被发现后,瑛姑认为这就是爱情,周伯通则认为“朋友妻不可欺”,段智兴勃然大怒但也拿瑛姑没办法,最后只得同意将瑛姑许配给周伯通,没想到周伯通坚决拒绝而去。随后,瑛姑在大理皇宫中生下了她与周伯通的儿子,在她儿子遭歹人偷袭重伤垂危时,因段智兴不肯耗费真气为小孩疗伤,仇怨越积越深。孩子死后,瑛姑离开大理皇宫,四处寻找周伯通,后来打听到他被关在桃花岛,于是潜心研究五行八卦想去救他出来,并寻机报复段智兴。而段智兴也因懊悔而遁入空门,法号一灯。
                周伯通曾宣称,此生不见两个人,一个是一灯大师,一个是瑛姑。不见瑛姑是因为他在逃避瑛姑,不见一灯大师是因为觉得对不起一灯。但以一灯大师的胸怀,自然早已不介意周伯通昔日的作为,于是才有了《神雕侠侣》中三人共同隐居世外桃源的情景。


                40楼2013-05-13 14:01
                回复
                  2025-11-14 15:39: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心理学家认为,虽然享乐主义者和调停者各自处于不同的立足点,但冲突、不协调和坏气氛都能令两人神采飞扬。调停者可能一辈子只呆在一家公司,他们喜欢舒适、长期的关系,非常保守,不太圆滑,他们的兴趣在于忍受改变,而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做到;享乐主义者则是个改革高手,他必须向前进展,必须让新的机会为自己增添精力,在这一路上,他可能抛弃承诺和伙伴。
                  享乐主义者希望一切保持快活,而调停者不喜欢骚动,所以他们可能避免利用商讨作为解决之道,虽然那是通力合作所需要的。调停者是货真价实的吃苦耐劳者,这对讨厌枯燥劳动的享乐主义者而言,无疑是天降甘露。你们一个是快乐的主导者,一个是温顺的依附者,你们分享着广泛的世界观。
                  享乐主义者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各种选择,他们的乐观情绪很大一部分来自对计划的展望;调停者则是那种愿意接受各种思想的人,他们的世界观能够与大部分人的观点相融合。享乐主义者的兴趣总是集中在自己的兴趣上,而调停者最擅长与他人融合,所以他们在一起的情况常常是:调停者关注享乐主义者,而享乐主义者关注他们自己。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享乐主义者会常常为双方的关系引入新的内容,而调停者则愿意附和着做新的尝试。


                  41楼2013-05-13 14:05
                  回复
                    双方开阔的思想让他们愿意接受多样化的生活、多样的兴趣爱好、多样的朋友。双方都愿意享受生活的各种可能,但是他们均有“凡事皆可能”的态度,也会让他们难以做出选择。享乐主义者不愿受到约束,他们会为息提供多样的选择,以致于他们很可能忽视了最重要的事情;而调停者则天生就对选择感到害怕,他们的避免愤怒和享乐主义的避免痛苦的事实,会让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享乐主义者一般会快速移动来避免选择,他们的注意力总是不断在跳跃;而调停者则是对一个问题会非常关注,但他们会关注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借此来避免做出选择。
                    调停者的思想就像一只笨重的大象,可以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调停者要学会向前看,看到双方关系中的本质,不要分心在其他不重要的可能性上,并且在必要时刻做出即时的决定。
                    享乐主义者喜欢改变主意,还喜欢进行突然袭击,他们认为这样能调动起大家的激情,对享乐主义者而言,设立立场只是项尝试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明显对于调停者来说,他们并不喜欢变来变去的计划,也不喜欢一种被人监督或利用的感觉,就尝试去揣摩享乐主义者的真正意图并出好的决定吧,确立立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当然那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


                    42楼2013-05-13 14:05
                    收起回复

                      这个怎么看啊?


                      43楼2013-05-13 14:58
                      收起回复


                        44楼2013-05-13 15:02
                        收起回复
                          再贴一个测试链接吧,感觉这个稍好一些吧:
                          九型人格测试(180题)http://types.yuzeli.com/survey/nine180


                          45楼2013-05-13 17:52
                          收起回复
                            好吧,似乎是因为我太偷懒,以致没说明白这个人格分类法的整个概念框架。。。在这里再补充几个要点吧:

                            首先,九型人格分类法虽然是一种“社会分类法”,也就是说后天文化教养成分很重,但它立足的基础仍然是每个人的“先天存在”,这就分别以三个中心来区别了,也就是:本能中心(野性生存思维-多出管理型人才)、情感中心(心性颖悟思维-多出文艺型人才)、与理性中心(逻辑理智思维-多出社科型人才);更确切的说,它其实对应的是因先天“内质结构”不同而呈现出三种不同价值中心的思维类型,即本能中心思维、情感中心思维、理性中心思维。


                            46楼2013-05-13 18:02
                            回复
                              2025-11-14 15:33: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显而易见的,以本能价值观为人生最高价值准则而思维而行动的,是本能中心思维者,包括1.9.8三型(三者中9为平衡的中心状态,1偏情感态,8偏理性态);
                              以情感价值观为人生最高价值导向而思维与行动的,是情感中心思维者类型,包括2.3.4三型(3为平衡的中心状态,2偏本能态,4偏情感态);
                              以理性价值观为人生最高价值追求而思维与行动的,是理性中心思维者类型,包括7.6.5三型(6为平衡的中心态,5偏情感型,7偏本能型)
                              由3.6.9连成的正三角形图案代表的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平衡状态。


                              47楼2013-05-13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