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此图标可以清楚的发现,日本坦克最脆弱的地方是HULL front
这里的厚度比较低,为25mm11度,接近垂直而后世的研究表明,这个角度是最不利于抗弹的

如图所示,15度以下小倾角装甲的抗弹性能极差,甚至出现了不如垂直装甲的尴尬场景。而30度以上跟15度以下的小倾角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抗弹极限由500不到飙升到接近1000.
用小倾角的理念是设计不出大倾角的效果的,原因在于当倾角较小时,弹头是延性扩孔破坏,并没有发生倾角效应,相反,小倾角反而损失了部分防御效果,这是糟糕的设计。
而超过一定角度之后将发生明显的倾角效应,对二战的中口径穿甲弹而言,这个角度大概在25-35度左右,一旦超过这个角度,防护的效果将大大提升,在没有超过阀值之前随角度提升,效果增长速度飞快。这也就是大倾角装甲为何强势的原因。
德国采用55度大倾角装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比苏联60度小,更接近最佳抗弹角度,而55度80mm正好是E22装甲最大厚度,方便战时批量生产。
与之类似的,美国人一直用47-51度的装甲,这是最佳抗弹角度,而美国人不在乎装甲生产麻烦一点也就采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