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吧 关注:999,106贴子:22,873,923
  • 4回复贴,共1

国际观察』好文:英国人为什么处变不惊?(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际观察』好文:英国人为什么处变不惊?(转载) 
 

 作者:未之海 提交日期:2005-7-9 12:53:00  

英国人为什么处变不惊? 
  
  --------------------------------------------------------------------------------
  
  
  ● 陈冰
  
    “伦敦发生连环恐怖爆炸事件了!”整个世界都在为英国人着急、担忧,喜欢冲动的外国人甚至煽情出“对伦敦的袭击就是对人类的袭击”这样的语词。但英国人呢?他们平静得让人肃然起敬,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在地铁关闭的情况下仍能按时上班。
  
    “这事早晚要发生”,“谁让英国和美国肩并肩袭击伊拉克”,“比起二战时期伦敦遭纳粹德国的大规模空袭,这事不算大”……,这些说法最能体现英国人的心态。“你赢了这一回合,你的敌人会赢下一回合,就像拳击一样,没有常胜之说”。
  
    这是英国人的“常识”,你不可能事事占优,和中国的“中庸之道”很接近。刚刚出人意料地获得2012年奥运会申办权,第二天就遭恐怖袭击,这很正常。
  
    “当然,我们会赢再一个回合。悲泣有何用?如何让伦敦不刹车才是认真对待的。”在伦敦金融城上班的英国朋友在电话上对我说:“爆炸声连续响起后,伦敦股市下跌了一些,但那和任何一个坏日子差不多,怎么会产生惊慌”。
  
    他的腔调和二战最艰难时期丘吉尔的名言——“一切照常”(Business as usual)差不多,也和布莱尔首相几小时前的讲话大同小异:“八国峰会照常进行,恐怖分子不可能打破我们的正常生活。”
  
    这让人不禁发问,为什么英国人在类似恐怖袭击这样的大灾难面前泰然自若?
  
    身在伦敦,我自己也没感到恐慌,倒是中国国内的朋友不断打电话询问我是否平安。我想我的平静和所有行走在伦敦街头上的人一样,大概是源于英国应急行动之快捷,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就知道了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声爆炸声响起后不到半小时,紧急救援服务便到现场。再过半小时,伦敦警方通过电视直播告示大众:“待在原地,不要走动!”他们还关闭了全部地铁交通网。
  
    又过了一小时,在伦敦各主要道路上就出现了警告标志:“避开伦敦”、“本区域关闭”、“收听电台广播”。不久,询问伤亡情况的热线电话也开通了,大众可查询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否在伤亡名单中。
  
    政府部门的反应也相当快捷。爆炸发生两小时后,内政大臣克拉克在唐宁街发表声明,宣布“可怕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中午12点,正在苏格兰出席八国峰会的首相布莱尔声明说:“伦敦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这是精心设计的,而且特别选择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开幕之际发动袭击。”他还说,自己将在数小时内返回伦敦,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继续举行。
  
    下午一点,当布莱尔还在返回伦敦的路上时,英国议会下议院召开特别会议,就伦敦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向社会公众报告。平时剑拔弩张的朝野两党此时完全一条心,要求大众做好伦敦还会发生爆炸的心理准备,但告诉人民不必紧张,警方会查出凶手。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事发三个小时后,各医院的发言人发布消息说,从各种伤情看,还没有发现过去没有见过的奇怪症状,从而排除了伦敦遭“脏弹”等非常规武器袭击的可能性。
  
    医院也宣布,受伤者多是外国游客,“但我们已找到各种语言的翻译人员,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任何语言障碍”。
  
    人们也许要问,英国的应急措施为何如此高效而且有序?实事是,他们已演练了三年多时间了!他们早有预感“这一天会到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识。
  
  经历大世面所以不惊
  
    英国人的“常识”来自见惯或经历了大世面,因此有处变不惊的民族禀性。无论是遇到大喜的事还是大悲的事,英国人所想的总是“下一步会怎样发生”。这一想就能平静下来,大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感。



1楼2005-07-10 22:41回复
    确实是好文 顶!


    3楼2005-07-10 22:48
    回复
      2025-08-18 08:1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跟顶


      4楼2005-07-11 22:30
      回复
        专顶


        5楼2005-07-12 00:46
        回复
          有道理~
          遇事慌乱有何用?还是想办法去解决才对~~
            
              


          6楼2005-07-12 1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