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乔艹艹吧 关注:1贴子:489
  • 6回复贴,共1

【乔乔】【作文】素材积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文素材积累。


1楼2013-05-09 10:47回复
    1、关键词:读书


    2楼2013-05-09 10:47
    回复
      2025-08-16 08:00: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题:儒家提倡的读书之道是什么?有何含义?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3楼2013-05-09 10:47
      回复
        孔子说:“道不远人”,是说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道,但作为文明结晶的好书更是道的源泉。当我们读书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充实与快乐,而是通过书本悟道,进而传道、践道,那么我们的读书就拥有了一份崇高的意味。


        5楼2013-05-09 10:48
        回复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培根)有的书需字字精读,有的书可以一目十行地泛读,更多的书可能需要我们精读泛读相结合。中国古人非常强调精读,相当于外国新批评派的“细读”法。精读重在字里行间咀嚼出文章的味道与思想。慢速和重复是精读的标志。“韦编三绝”说的就是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朱熹则强调读书要慢慢地咀嚼涵化:“读书切记太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细思量。”那么,哪些书需要或者值得精读呢?主要有三类:古代经典;自己专业经典;痴迷钟情之书。


          6楼2013-05-09 10:48
          回复
             梭罗说:“两种文盲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一种是完全目不识丁的市民,另一种是已经读书识字了,可是只读儿童读物和智力极低的读物。”我们不能满足于浅显易懂的书籍,而要给自己的智力向上登攀的体验。庄子的《秋水》意味深长:井底之蛙缺乏的不是深度而是广度;北海缺乏的不是广度而是高度;秋水,没有深度没有广度也没有高度,只是拥有流动的生命,这可能就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平凡人。


            7楼2013-05-09 10:49
            回复
              “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要能出入所读之书。有人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后自杀,就是太耽溺于书的艺术世界了。读书之人必须要做到清醒与投入同在。不投入不能体会书的韵味;不清醒往往堕为书奴。房龙说的好:“艺术只有一个目的,艺术家要为之不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这个目的就是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生活的艺术。”读书也要从这个生活的艺术的高度出发。


              8楼2013-05-09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