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 [1]初游
其一
偶作歌仙故里游,山重水复清岚收。
名闻遐迩刘三姐 [2],卓立鱼峰古韵悠。
[注释]:[1]宜州历史悠久,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明代的明惠帝朱允文,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历史名人曾留寓此地,留有山谷祠,山谷先生衣冠墓,石达开与部将气吞山河的唱和诗石刻,全国现存最早的五百罗汉号碑等众多文物古迹。
[注释]:[2]宜州系歌仙刘三姐的故里。自唐中宗时起,刘三姐的故事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她被壮族人尊为本民族的歌仙。
其二
桑树千垄满目葱,水山迢遥日光融。
宜州百姓换新貌,政策普及紫气东。
宜州重游
壮乡风景绝无伦,山作歌台水作魂。
巧手裁得天上锦,玲珑点缀小山村。
漓 江[1]
百里漓江百里图,水山柔媚胜杭苏。
丹青妙手叹观止,甘露三花酒一壶。
[注释]:[1] 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长160公里,称漓江。漓江流经桂林市,河谷开阔、平缓,伏波山、叠彩山、象山、穿山、塔山等奇峰罗列,气势万千。
过合浦[1]
其一
耕海采珠罔顾全,人劳贝怨谋生难。
孟尝[2]天赐予合浦,背井南珠喜见还。
其二
大海扬波饯马援[3],讨伐骆越息戈干。
圣朝教化宣郊陌,克奏凯歌始见还。
其三
垂暮东坡[4]寻梦来,雪泥鸿爪任天裁。
平生逆旅中国半,文教敷扬钦远差。
[注释]:[1]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系南珠的故乡。
[注释]:[2] 孟尝: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誉满海内外,世称 “南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一些官吏一味地责成珠民滥采。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孟尝为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下令革除弊端,保护珠蚌资源。临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时人称“合浦珠还”。
[注释]:[3]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郡征侧征贰反汉,攻城掠地,汉光武帝遣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十万余人讨之”。马援将军的军队以合浦作为军事基地,在合浦港休整,训练水军,补充淡水、粮食、维修楼船等。
[注释]:[4]元符三年(1100年)l月,哲宗崩,徽宗立。5月下令大赦,苏东坡从儋州被迁调至廉州。6月19日他从儋州起程,24日渡海。在官寨(今广东廉江县)登岸,再北行经白石山(今合浦山口、白沙交界)转道合浦廉州。苏东坡于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在合浦时住在清乐轩,虽仅两月,却作了《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和《记合浦老人语》等。后人在清乐轩故址建有东坡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