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只是例说明,除了前两项基本固定,后几项随时会各种原因变换比例。
要注意的是,有时候那百分之一到了消费者手里没准比前边的99%还值钱,诡异而又矛盾吧?
5%的木头(配件)。都是十几二十年的料,谁都买得到,不值钱,只是能不能找到渠道的问题。这是死的,在烟斗里最不值钱的部分。谁要说自己的料全是50年一百年甚至两百年,那是扯淡,即使他是个顶级大师。
60--70%%手工(技艺和工时)。斗匠、斗师、艺师(严格来说其实就是:普通工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工费不同,个大复杂制型肯定要贵一点。例外的是喷砂,虽然工序多了但没光面的贵。
1-2%天赋灵感。比你强的就这么一点,但这一点你就做不完美。比如老太太的玫瑰花。例外的也有,比如巴拉比,模仿了一辈子都没自己的风格,但是也很值钱。
5%秘诀。比如艾尔唐的染色,伊瓦森引导的徒手制作(不是所谓的手工)。
4%的消费心理。物以稀为贵,人死了比活着值钱,大家都说他有名等等。这个不用解释,都懂。
10—20%的品牌宣传与积累。对,只占这么点比例,因为受众人群比较小,所以大力推广也没意思,看销售商的水平。
5—10%的消费追捧。花了钱,并且还没少花,总不能说这东西不值钱吧。比如Dunhill的DR顶级系列,人家自己都没说是“死根”,但是消费者却给定义了就是“死根”,谁要说不是会给喷死,不信你就试试。
如果加上中间商(代理也好、分销也好)的利润,直接在上边加百分数就行了,加1还是加100看具体市场了。
也就是说,一个相同木头相同工时做出来的东西,即使工艺水准相同(烟斗从木匠工艺角度来说不叫技术活,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技术活)如果是100块,加上后边若干条就可能卖到200--300,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