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开场:
同性恋,今天就由我来向大家讲解它,这个在中国一直比较隐晦的词语。
同性恋的定义:
什么样的人称为同性恋呢?定义中是这样说的: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
科学的同性恋定义:
关于同性恋,首先要区分“同性性倾向”和“同性性行为”的概念,同性性倾向科学定义是“持久性的对一个或两个性别产生的情感、浪漫或性吸引。
虽然科学界对于性倾向的共识指出,性倾向是持久性的,通常不可改变的。但对于人类来讲,性行为是高度可控的。所以一个人完全可以有与性倾向不相符合的性行为。比如一个同性性倾向的人可能选择与异性有性关系甚至结婚,这只说明他/她的性行为对象是“异性”,并不意味他/她的性倾向变为异性性倾向。
在中国,有些人相信所谓“假性同性恋”或“境遇性同性恋”,他们认为军队里、寺庙里,有些人是同性恋,但离开之后,就不再是了,并以此来证明性倾向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典型的将性倾向与性行为混淆的例子。这些人中很多只是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缺乏接触异性的机会,所以介入同性性行为,他们从未属于同性性倾向。
而所谓出于好奇或受别人影响介入同性性行为的,大多是暂时的,可以归为“假性同性恋”或“境遇性同性恋”,也不属于同性性倾向。因此所谓“同性恋”,从广义讲包括“同性性倾向”和“同性性行为”,从科学定义讲仅指“同性性倾向”。
同性恋和易性癖的区别:
研究显示,同性恋人群在不同文化、历史时期都普遍存在,无论地域、国家,同性恋者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同性恋人群的比例不会因为某个社会对它持严厉的否定态度而减小,也不会因社会规范的宽容而增大。
那有些人会说了,现在同性恋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不得不引入一个新的词语——性同一性障碍。就是所谓的易性癖。
性同一性障碍指的是大脑对自身性别的判断和肉体本身是相反的,是一种心理疾病(后面简称为性同)。这种不同于同性恋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且性同人群在最近几年,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因为媒体不负责任的误导,使得大众对性同现象缺乏认识并张冠李戴的将性同和同性恋混为一谈。如果你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身体之相反性别,抱有强烈的、持久的要改变的愿望。对自己肉体的性别抱有持续的不快感、对性别角色不适应,抱有不自在的感觉,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怀疑。由此感到强烈的痛苦,同时,适应社会及就业的选择自由被剥夺。 那么你就要考虑他是不是患上了性同一性障碍这种心理疾病,而不是认为他就是同性恋。而同性恋是和心理疾病扯不上任何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