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洋诗社吧 关注:8,787贴子:243,711
  • 7回复贴,共1

[基础理论] 论诗的创新(二) 作者:向东东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诗的创新
当我们理清了诗歌创新的各个方面之后,接下来就研究一下如何创新的问题。如何创新,在前述的讨论中,已稍微涉及到了,我们借此还可以研究得更深入一些。


1楼2013-05-03 18:31回复
    一、思想:理性沉思
    由于诗中蕴涵的思想不同,在阅读不同的诗作时,就会体验到不同的思想内涵,产生新颖之感。在创作之时,欲从思想上求新,就需要把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产生的新的看法、观念以及对前人思想成果的体会、感悟及时表现出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深,发之以诗,思想性就越强。
    思想是人们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们运用理性对客观世界有所认知之后在心灵中形成的固定的观念。现实人们的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前人的思想有新的领悟,从中发现新的内涵;二是对客观事物和自我形成新的认识。也就是说,诗人们要从思想上求得创新,在理解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前人的思想要有新的领悟,在审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和自我要有新的认识。当诗人把新的领悟和认识以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拥有很好的诗意时,从思想就会来说,就是新的。思想的产生当然同理性密切相关,所以诗人需要以理性的目光去审视前人的思想,去审视客观事物和自我。个人对客观存在的审视转化为理性沉思的时候,往往会有新的思想出现。
    理性,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思想的产生总是建立在理性的沉思之上。人们要深入理解客观存在的一切,必然要运用理性去审视、理解和判断心灵感知到客观存在,这样才有助于新思想的产生。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朦胧的,这就需要个人首先对前人的思想有所了解和认识,知道前人是怎样看待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世界,二是作为人自身的自我。思想的产生,也就是认知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前人的思想(包括东西方的思想)中,充满了对客观存在的沉思。个人在接触到这些思想的时候,往往会结合自己的阅历,产生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是与理性关联着的,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使一首诗从思想上拥有了新意。个人,当他面对前人的思想成果时,也需要付之以理性的沉思,这样才能不断从更深层次上发现其中的内涵。当个人能够不断洞见到这些深层次的内涵时,如果他的洞见与他人不同,就会从前人的思想中获得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新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也可以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个人在理解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不断加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个人对客观世界和自我也就逐渐形成新的看法,形成新的认识。当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沉思的时候,个人的思想就逐渐成熟起来。思想的成熟性,使诗歌从思想进行创新成为现实。个人成熟的思想融入诗中,自然也是诗歌从思想上的创新。一首诗,当个人把新的思想融入其中时,实质上就是理性沉思的结果。这样的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思而产生的思想就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借助客观存在的物象作为意象)揭示出来。


    2楼2013-05-03 18:31
    回复
      2025-08-11 12:40: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内容:感知世界
      诗歌的内容,是起源于客观世界的,是心灵在对客观存在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被引入诗中的。欲求诗的内容之创新,用心灵去感知客观世界,是很自然的事。
      诗歌创作,常常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在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之后产生的。因而在写诗时,这些触动心灵和生发个人内心情感的事物就必然要被引入诗中。如果这些能够触动心灵并被引入到诗中的事物与既有诗歌在内容上有不同之处,在内容上就表现为新颖的。从这一方面来说,欲求诗歌内容上的创新,就需要对既有的诗歌有一些了解和认识,以使自己明白在欲图把一些感知到事物作为内容引入诗中时,有没有新颖性。古诗延续了很漫长的时间,它的内容涵盖了客观世界的各个方面。如果个人写诗,不了解既有的诗歌内容,就很容易陷入窠臼之中。了解了既有的诗歌内容,会使个人在欲图把自己心灵感知到的客观事物作为内容引入诗中时,有所筛选,有所提炼,以求得不同的内容。个人在感知世界时,也会因此主动去发现那些已有的诗歌作品中未曾出现内容,由此为诗歌创作从内容上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既有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是诗人们感知世界的产物。感知,分为偶然的感知和主动的感知。个人有时候在无意之间感知到客观事物时,突然之间常会有诗兴产生。这种感知就具有偶然性。这时,诗人如果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触动心灵的事物,把它们以诗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显得非常新颖,这种创作也可以说诗即兴的。但是,诗人的创作即兴的时候一般很少。还是为了主动感知的时候要多些。一位诗人的创作都是在描述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通常的情况是,为了表达某一主题,就需要回忆起这些曾经感知过事物,这种回忆的过程就是主动感知的过程。这是主动感知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如果诗人为了揭示某一主题,常常会主动去感知那些可以表达这样的主题的客观事物。如,一个人如果内心感到凄楚,他有用诗表现这种情感的动向时,就会主动去感知和寻找那些能够充分表达这种情感的事物,并把它们作为意象引入诗中。这种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当然也是主动的。
      其实,不管是主动的感知还是被动的感知,都体现出个体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而作为一位诗人,他欲求得新的诗歌内容之时,必须要学会感知世界,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着力发现那些与前人不同的能够引入诗中的内容,用心灵体察那些可以引入诗中的事物。每当有新发现时,以诗的方式表现出来,自然就是从内容上的创新。


      3楼2013-05-03 18:32
      回复
        二、语言:造语别致
        诗人感知到的内容必须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诗中,以语言的形式显现在人们面前。那些卓有成就的诗人,他们在诗的造语上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就语言而论,比如,李白诗语言灵动,杜甫诗语言沉着。他们的诗作在语言的运用上,都具有自己别致的一面。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驾驭语言,有时候就难以个人欲图融入诗中内涵得到完满的揭示。
        就诗的造语的别致性而言,主要包括了遣词造句的方式和词汇的运用两个方面。
        诗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诗也正是借助艺术化的语言向人们传达诗意的。诗人遣词造语方式和诗意的产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遣词造句这一角度来年,至少个人在作诗时,要考虑到通过什么样的遣词造句的方式,才能给人们带来诗意的感受,使诗中语言的组合符合诗意的逻辑,能给人带来新的语言感觉。诗中句法的变化,词汇的组合,也要从结构上体现出一种新颖性,并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追求遣词造句有新颖感之时,也要兼顾到句意的自然流畅而不呆板,韵味独特而不生涩,词汇的连缀婉转自如而不僵化等等。
        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感知和体察到的客观事物不同。当个人欲图把所见所闻付诸诗意的表达时,要通过相关词汇的运用来进行,也经常会把新的词汇引入诗中。但是在引入新的词汇时,又面临破坏诗意的困惑。也就是说,由于人们读古诗多了,养成了相应的审美习惯,总是觉得古人的造语方式是富于诗意的,如果引入新的具有时代感的词汇,仿佛觉得就不那么有诗意。其实不然。这还是要和个人驾驭语言的功夫有关。因为古人写诗时就是写的自己见闻和感受,并将之化为诗意的表达。今天,个人为诗,也应当向古时的大诗人一样,运用具有时代感的词汇,通过句法的变化组合,使之符合诗意的逻辑,以此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诗性地表达和再现出来。当一首诗从词汇的运用上有新颖之感时,在语言上是创新。语言上的创新体现出对前人诗的造语方式和词汇运用上的突破。


        4楼2013-05-03 18:32
        回复
          三、韵律:乐感分明
          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韵律美。中国古诗的不同的形式,分别具有不同的韵律,并主要从平仄、音韵、句式等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因为诗具有自身的韵律,就使得使它的乐感非常分明。诗的乐感无疑使诗之美更容易深入人们的心灵。从诗的韵律创新的角度来看,如何使一首诗具有与众不同的乐感,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事。当一首诗使人们体验到新的乐感时,就是在从韵律上进行创新了。
          诗的乐感,在于通过平仄的变化,借助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字音的组合,形成相应的节奏,以其韵律之美有效打动人们的心灵,使人们体验到诗中的情感和内涵。这正是诗具有乐感的目的之所在。所以,欲求得韵律上的创新,就要在平仄、押韵以及句式的变化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诗的音乐美和诗的内涵的完美结合,使每一个字音、每一个用韵、每一个节奏之间达到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是人们凭借心灵真正体验到诗的乐感,体验到诗的音乐美。 每一首诗,可以说都有其相应的情感基调。诗中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诗的韵律流露出来。反过来说,要使诗的情感和内涵的到充分的抒发和表达,就要善于运用平仄、音韵和句式的组合变换给人们带来韵律上的新颖之感。从平仄上来看,古诗的乐感,很大程度上是从平仄的交替运用上体现出来的。字的平仄声调不一,造成了诗句韵律上的起伏跳跃,有效配合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写诗,不管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善于利用平仄的变换,进行文字的组合,以使诗句读来抑扬有致,顿挫分明。
          从音韵上来看,不论诗古韵还是今韵,都有相应的韵部划分。每一个韵部,各自的声情大不一样。创作一首诗,由于所用的音韵不一样,给人们带来的主观音乐感受也大不相同。如果要从诗中见出新的乐感,用韵是一个方面。用不同的韵,各自的韵律是不一样的,新的用韵方式当然也使人们体验到新的乐感,体验到新的韵律之美。对于诗中每一个文字,应当注意其音质音响的清浊对韵律所产生的影响,注意字音的变化所产生的音乐效果。
          从句式上来看,我们读一些大诗人的诗作时,很容易发现,他们诗的句式组合非常灵动,节奏感非常强。古风、律、词曲,其中的句式各有差别,节奏感也是千差万别,韵律各自不同。在创作时,通过句式的变化,产生新的节奏,使不同的句式之间从韵律上互相照应,增强诗的乐感,也不失为韵律创新的一种方法。


          5楼2013-05-03 18:33
          回复
            五、意境:心灵体悟
            诗的意境中包含了情和思两个方面。在每一首诗中,都蕴涵了个人情感在其中,同时又有个人“思”的因素。情与思实质上也就是心灵的体悟。个人的心灵体悟是在心灵感知到客观事物之后,在情感生发的基础上,伴随着“思”而产生的。把个人的心灵体悟通过通过客观事物,以诗性的语言,借助音律表达出来的时候,诗的意境就产生了。意境的创新,也就是把个人的心灵体悟以诗的方式再现出来,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心灵体悟表现在情和思两个方面,个人感知到客观事物,在情思生发的基础上,就会有新的意境产生。
            我们可以看一下今人创新的例子《过迁西西寨古人类遗址》:“白日照荒丘,先民曾此游。坎坎犹在耳,陈迹忽千秋。弥望皆黄土,无复碧水流。怀古杳如梦,梦断欲何求?往者长已矣,但为来者忧。劈山以采矿,滥伐无止休。地空草木尽,一朝云气收。骄阳蒸万物,寒霜冻五洲。一蒸复一冻,微生安可投?早晚成沙漠,惨淡似月球。今古岂有别?感慨非无由。劝尔为人父,宜为子孙谋。不然西寨恨,绵绵无尽头。”
            生态环境的恶化一直是许多人关注和关心的话题。一位诗人却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了。这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前面的八句是怀古之思。作者看到先民昔日的生存之地,如今却被黄土覆盖,无复当年流水淙淙,花树繁荣的景象时,引发了一番感慨,并由此念及现实的环境状况。接下来的十二句一脉贯穿,综写全球环境状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的开发与利用,对森林的无尽砍伐,以及向大自然的无穷索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最后六句则表达了愿望,即人类应当着眼于长远利益,使子孙后代避免象西寨生态环境这类悲剧的重演。
            从情感上(情的方面)来说,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关切和忧虑之情,从思想上(思的方面)来说,诗人认为人类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者的情思,恰恰基于现实生活的内容之上。的确,现实生活中环境和生态遭到破坏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作者的忧虑和关心决不是空穴来风。正是由于诗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能给人以新鲜和新颖之感。从以往的诗篇中,绝少见到这类内容。从语言上讲,自然流畅,并且融入了一些现代的词汇,既有新颖性,又使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而且有很浓的诗的韵味。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内容、语言三个方面的新,成就了这首诗的新意境。而新的意境的产生很显然是建立在作者自身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切感受和经历的基础上的。于有意无意之中已融入了时代精神的因素。而每一首诗的意境上的创新,是思想、内容、语言、韵律诸方面创新的互相结合。从这种结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体悟,体验到诗人的情思之所在。诗就是通过对心灵感知到的来源于客观世界中的内容的描述,把情思融入其中,借助语言和音律的作用,使个人的情感就得到抒发,由思而来的不同的心灵体悟,也就很自然地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事实上,每个人的阅历和经历都是富含诗意的,关键在于一位诗人能不能从亲历的客观自然与社会生活中去挖掘与发现。一位诗人在写诗时,应当有立足点,而且应当明白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即,他不可能和客观世界和现实脱离开去,而应当用诗性的语言去反映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具有新的意境的诗来。
            就诗的意境而言,每一首诗的境界是有差别的,之所以有差别,就在于各自的心灵体悟不同,境界的高下,与其中的情思是否深远密切相关。因而欲求意境上的创新,还是要在情思上下功夫。欲求情思之深远,就应当明白意境创新之规律。这就是:诗人只有在有了真切的生活感受之后,在原始的客观存在的景物和景象(自然之境)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从而形成真实的“意境”。所谓的意境,都是诗人从其自身经历过的客观的现实环境中生发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臆造。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情致各异的意境。各种艺术都不能违背“真”这一永恒的理念,诗歌也不例外。在“真”的基础上,把情感的抒发付之以理性,体现出善意的情感抒发,而不是违背理性的肆意的情感张扬,因为诗中情感的抒发是和理性相关的。诗中之思,当然也要接受理性的约束,使之沿着道德的方向,求得“思无邪”,惟其如此,才可做到情思之深远,才可创建情思深远之意境。


            7楼2013-05-03 18:34
            回复


              IP属地:河北8楼2013-05-04 08:05
              回复
                学习啦 创新给诗鲜活的生命


                9楼2013-05-05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