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绿色生态园区,促进节能减排,成都经开区以能效工作为抓手,于2013年2月28日,率先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能效网络小组。中国开发区协会、德国合作机构(GIZ)、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四川电力节能服务公司、成都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等能效网络小组12家成员单位及经开区、龙泉驿区相关部门参加了成立大会。
为提升园区竞争力,成都经开区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园区,目前正在聘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行生态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并实施中德国际合作“开发区能效和产业共生”项目。该项目是中德合作“能源政策和能源效率”打捆项目(以下简称“EPEE打捆项目”)中的一个项目,“EPEE打捆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间开展的合作项目。中方项目负责机构为国家能源局,德方项目负责机构为受德国经济合作和发展部(BMZ)委托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成都经开区作为中国开发区协会在全国开发区的首个试点区域,试点实施能效和产业共生项目,旨在探索建立和完善提高能效、促进产业共生和推动低碳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开发区服务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项目自2012年8月正式签协启动以来,进展顺利,2012年11月和12月,中国开发区协会和GIZ在成都召开 “开发区(园区)产业共生和循环经济项目国际研讨会”和“开发区能效服务网络建设研讨会”。
经开区能效网络小组的成立,旨在为小组成员创造一个在企业能效管理方面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平台,在专家的指导下,随着能效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小组成员提高能效,降低排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出贡献。此次全国经开区首个能效小组的成立,将加快促进成都经开区创建全国生态园区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