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洋诗社吧 关注:8,787贴子:243,721
  • 3回复贴,共1

[词海探微] 转帖:李白《忆秦娥》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白《忆秦娥》赏析
周汝昌
按:诗词创作水平的提高和作者自身的鉴赏水平的高下有着不分割的联系。只有在从深层次上去鉴别一首诗词作品的境界之高下时,才能有效辩识个人创作所达到的水平,从而使自己作品的境界不断获得提高。但愿能对鉴赏诗词作品有所帮助。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一篇千古绝唱,永远映照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打开一部词史,我们的诗心首先为它所震荡,为之沉思翘首,为之惊魂动魄。


1楼2013-04-30 11:35回复
    然而,它只是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通篇亦无幽岩跨豹之奇情、碧海掣鲸之壮采,只见他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不知是所因何故,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每一循吟,重深此感,以为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奇迹,含咀英华,揽结秀实,正宜潜心涵咏,用志覃研。
    第一韵,三字短句。万籁俱寂,玉漏沉沉,忽有一缕箫声,采入耳际。那箫声,虽与笛韵同出瘦竹一枝,却与彼之嘹亮飘扬迥异其致,只闻幽幽咽咽,轻绪柔丝,珠喉细语,无以过之,莫能名其美,无以传其境。复如曲折泉流,冰滩阻涩,断续不居,隐显如泣,一个咽字,已传尽了这一枝箫的神韵。
    第二韵,七字长句。秦娥者谁?犹越艳吴娃,人以地分也。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曰娥。”必秦地之女流,可当此一娥字,易地易字,两失谐调,此又吾夏汉字组列规律法则之神奇,学者所当措意。
    秦娥之居,自为秦楼——此何待言,翻成词废?盖以诗的“音组”以读之,必须是“秦娥——梦断——秦楼——月”,而自词章学之角度以求之,则分明又是“秦娥梦——秦楼月”,双行并举,中间特以一“断”字为之绾联,别成妙理。而必如是读,方觉两个秦字,重叠于唇齿之间(本音cin,齿音,即剧曲中之“尖字”;读作qin者失其美矣),更呈异响。若昧乎此,即有出而责备古代词人:何用如此笨伯,而重复一个“毫无必要的“秦”字?轻薄为文,以哂作者,古今一嘅,盖由不明曲词乃音学声家之事,倘假常人以“修改”之权,“润色”之职,势必挥大笔而涂去第二“秦”字,而浓墨书曰:“秦娥梦断‘高’楼月”了!


    2楼2013-04-30 11:35
    回复
      2025-08-11 17:35: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河北7楼2013-05-01 0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