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应该是桐城人的骄傲,儿时在老家,夏季的晚上,一张小竹床,一家人或者几家找个风口,聚在一起,边纳凉边聊天,很是惬意,老人轻轻摇着蒲扇,为孙儿、孙女驱蚊送风,其乐融融,顽皮的孩子总会缠着大人讲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很多的对联,历史、典故,包括六尺巷的故事:
说的是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得知家人与邻居为建围墙而争地皮一事,并向他求助时,遂修书一封,题诗一首日:"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导家人忍让为上.张英身为朝廷高官,却不像某些权贵那样,依仗权势为家族争利,反而采取了谦让不争的态度,教育家人要淡化与他人的争斗意识.家人亦深明大义,将待建的围墙退让三尺.邻居为张英的官德感动,遂将正欲修建的围墙退让三尺.于是,两家的围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从此两家不争不吵,和好如初.后来,这条"六尺巷"就成了互谅互让之美德的象征.
去过安徽桐城者,想必总会铭记其中一景--"六尺巷".这条极为平常的小巷名扬古今,是因为它流传着令人常思常得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