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谈一谈钋吧。这个本集中的致命毒物。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维基我登不上去)
钋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能在黑暗中发光,由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在1898年发现,两人对这种元素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钋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含量约为100万亿分之一。天然的钋存在于所有铀矿石和钍矿石中,但由于含量过于微小,主要通过人工合成方式取得。钋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
密度9.4克/立方厘米。熔点254℃,沸点962℃。所有钋的同位素都是放射性的。已知有两种同位素异形体:α-Po为单正方体;β-Po为单菱形体。在约36℃时,发生α-Po转化为β-Po的相变。金属、质软。物理性质似铊、铅、铋。化学性质近似碲。溶于稀矿酸和稀氢氧化钾。钋的化合物易于水解并还原。化合价已有+2和+4价,也有+6价存在。钋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元素。钋同位素中最普遍、最易得的是钋-210,其半衰期仅有138天,其放射性比镭大近5000倍。钋-210危险性很大,在操作时即便是很小量也要格外小心谨慎。
其主要危害是其强烈的放射性 钋主要放射α粒子。
1克钋210 能造成2千万人中的1千万人死亡 (即2千万人的 半致死剂量 为1克, 一个人的半致死剂量也就是2千万分之1克,就是0.05微克)但是实际毒性没有这么大,因为放射性是在30-50天内持续的. 所以瞬时的接触的话,半致死剂量估计值为0.089 微克(2千万人半致死量 约为1.78克) 但这仍然是个很小的数值。α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He原子),它在穿过介质后迅速失去能量。它们通常由一些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一些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α粒子在介质中运行,迅速失去能量,不能穿透很远。但是,在穿入组织(即使是不能深入)也能引起 组织的损伤。α粒子通常被人体外层坏死肌肤完全吸收,α粒子释放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外部不构成危险。然而,它们一旦被吸入或注入,那将是十分危险。α粒子能被一张薄纸阻挡。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维基我登不上去)
钋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能在黑暗中发光,由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在1898年发现,两人对这种元素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钋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含量约为100万亿分之一。天然的钋存在于所有铀矿石和钍矿石中,但由于含量过于微小,主要通过人工合成方式取得。钋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
密度9.4克/立方厘米。熔点254℃,沸点962℃。所有钋的同位素都是放射性的。已知有两种同位素异形体:α-Po为单正方体;β-Po为单菱形体。在约36℃时,发生α-Po转化为β-Po的相变。金属、质软。物理性质似铊、铅、铋。化学性质近似碲。溶于稀矿酸和稀氢氧化钾。钋的化合物易于水解并还原。化合价已有+2和+4价,也有+6价存在。钋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元素。钋同位素中最普遍、最易得的是钋-210,其半衰期仅有138天,其放射性比镭大近5000倍。钋-210危险性很大,在操作时即便是很小量也要格外小心谨慎。
其主要危害是其强烈的放射性 钋主要放射α粒子。
1克钋210 能造成2千万人中的1千万人死亡 (即2千万人的 半致死剂量 为1克, 一个人的半致死剂量也就是2千万分之1克,就是0.05微克)但是实际毒性没有这么大,因为放射性是在30-50天内持续的. 所以瞬时的接触的话,半致死剂量估计值为0.089 微克(2千万人半致死量 约为1.78克) 但这仍然是个很小的数值。α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He原子),它在穿过介质后迅速失去能量。它们通常由一些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一些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α粒子在介质中运行,迅速失去能量,不能穿透很远。但是,在穿入组织(即使是不能深入)也能引起 组织的损伤。α粒子通常被人体外层坏死肌肤完全吸收,α粒子释放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外部不构成危险。然而,它们一旦被吸入或注入,那将是十分危险。α粒子能被一张薄纸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