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无聊查了下康熙字典(在线),以下是原文
《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监切,$音谈。《说文》安也。《玉篇》静也,恬也,又安然不疑也。《荀子·仲尼篇》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
又《集韵》《韵会》$吐感切,音毯。义同。
又《集韵》《正韵》$吐滥切。与赕同。《后汉·南蛮传》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注》何承天纂文云:倓,蛮夷赎罪货也。
其中看最后这一句:与赕同,这个赕,简体作赕,念dan,是第三声,其实也不是蛋的音。然后这个赕有两个意思:
1. 中国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以财物赎罪称“赕”;一说所输货物称“赕”。
2. 中国傣语称用物品奉献(佛):~佛。
所以,虽然有可能李倓的倓是赕的通假字,但是根据意思来看,显然是第一个谈音的意思比较合理。
复制党来的~求别拍~
《唐韵》《集韵》《韵会》徒甘切《正韵》徒监切,$音谈。《说文》安也。《玉篇》静也,恬也,又安然不疑也。《荀子·仲尼篇》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
又《集韵》《韵会》$吐感切,音毯。义同。
又《集韵》《正韵》$吐滥切。与赕同。《后汉·南蛮传》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注》何承天纂文云:倓,蛮夷赎罪货也。
其中看最后这一句:与赕同,这个赕,简体作赕,念dan,是第三声,其实也不是蛋的音。然后这个赕有两个意思:
1. 中国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以财物赎罪称“赕”;一说所输货物称“赕”。
2. 中国傣语称用物品奉献(佛):~佛。
所以,虽然有可能李倓的倓是赕的通假字,但是根据意思来看,显然是第一个谈音的意思比较合理。
复制党来的~求别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