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用于建造大和级的结构钢材,最近贴吧里争论十分激烈。本来不想参与的,但是有些发言实在错得离谱,不得不出来澄清一下,以正视听~
比如,某位网友贴出了日本网站“大炮与装甲的研究”上的一张表格截图,认为其中的前两项钢材是日本海军用于建造大和级船体的结构材料

这个不用争了,SS490根本就不是大和级使用的船体材料。
首先明确一点,这个SS490是战后产品,SS490是钢材牌号而不是种类,490表示产品抗拉强度的最小值为490MPa,表格后面标注的这个JIS G 3101是该标号钢的执行标准号,全称应该是JIS G3101-199X,表示该标准于199X年开始执行(我看到的就有1993、1995、1996等几个不同年份的标准,故原网站未附上年号)。
这个JIS,是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的简称,是由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的统称。而这个JISC,则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化法建立的日本全国性标准化管理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49年。
同理,表中那个SCMQ5V也是按照JIS标准生产的战后产品,全称为高温压力容器用高强度铬钼钢板,具体执行标准号为JIS G 4110 - 1993。

至于大和级是用何种材料建造,堀川一男在《海军制钢技术物语》一书第15章“船体用高张力钢板”一节的p174-175明确记载是D钢。
根据其著作中p175提供的数据,日本海军战前使用的船体用D钢主要机械性能如下:
降服点:〉39kg/mm2
引张强:60-66kg/mm2
延展率:〉20%
这样的机械性能与下图中所谓苏联级的30MN之性能没有太大差距,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上图标明30Г延展率只有16%,相比D钢20%以上的延展性,明显是为了追求抗拉强度而牺牲了延展性。
顺便说一句,SS490钢的旧牌号是SS50,50意指该牌号钢材抗拉强度应为50kgf/mm2,但SS50钢仍是按照战后JIS标准制造的普通民用结构钢。
综上,事实就是大和级采用的结构钢D钢的性能与苏联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地条钢造大和的说法可以到此为止了。
比如,某位网友贴出了日本网站“大炮与装甲的研究”上的一张表格截图,认为其中的前两项钢材是日本海军用于建造大和级船体的结构材料

这个不用争了,SS490根本就不是大和级使用的船体材料。
首先明确一点,这个SS490是战后产品,SS490是钢材牌号而不是种类,490表示产品抗拉强度的最小值为490MPa,表格后面标注的这个JIS G 3101是该标号钢的执行标准号,全称应该是JIS G3101-199X,表示该标准于199X年开始执行(我看到的就有1993、1995、1996等几个不同年份的标准,故原网站未附上年号)。
这个JIS,是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的简称,是由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Committee)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的统称。而这个JISC,则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化法建立的日本全国性标准化管理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49年。
同理,表中那个SCMQ5V也是按照JIS标准生产的战后产品,全称为高温压力容器用高强度铬钼钢板,具体执行标准号为JIS G 4110 - 1993。

至于大和级是用何种材料建造,堀川一男在《海军制钢技术物语》一书第15章“船体用高张力钢板”一节的p174-175明确记载是D钢。
根据其著作中p175提供的数据,日本海军战前使用的船体用D钢主要机械性能如下:
降服点:〉39kg/mm2
引张强:60-66kg/mm2
延展率:〉20%
这样的机械性能与下图中所谓苏联级的30MN之性能没有太大差距,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上图标明30Г延展率只有16%,相比D钢20%以上的延展性,明显是为了追求抗拉强度而牺牲了延展性。
顺便说一句,SS490钢的旧牌号是SS50,50意指该牌号钢材抗拉强度应为50kgf/mm2,但SS50钢仍是按照战后JIS标准制造的普通民用结构钢。
综上,事实就是大和级采用的结构钢D钢的性能与苏联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地条钢造大和的说法可以到此为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