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人性の罪与罚
文/珞珞
注:本文涉及部分剧透,看过电影或者原著再看更好。
总是反复地去看一部作品,喜爱的电影或者小说。享受于挚爱的旧时影片带给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享受再一次阅读or观影带给自己的新一轮惊喜。
挚爱的《告白》,早已不记得自己究竟看过七八遍还是十多遍…
应该说是相当熟稔的。以至于,随着情节的发展,随口讲出电影中的原版台词或者情节…
这并不困难。
大略地浏览了一篇影评,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是香港某公立中学的一名老师。
不得不感叹于作者的才华横溢。影评不但引经据典,涉及了大量国内外经典电影,更掺杂了如此多的教育学术语。
文章极长,而且苦涩难懂。加之不那么熟悉繁体字…终于还是没能完整的读完。
这种行为其实很不尊重那名作者。
他的思想很尖锐,但是从某一角度而言,与我竟不谋而合。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当时还很早…便试图写点什么,用以描述自己的所想所感。但是很难用文字去表达这种复杂心理,寥寥几笔,总是无法临摹看完电影时候心灵的那种震撼。
直至此时此刻,终于心痒难耐,想要用自己贫瘠的语言,描绘一种电影,or原著想要给予我们的那份真实和深刻。
最初看到片名《告白》,还有松隆子版本的电影海报,我承认我同大多数人一样,将它理解为一部烂俗的日本爱情片。提不起丝毫的观影兴趣…
这就致使了如今每每给别人推荐这部电影,我总是画蛇添足地补充:
----“告白”的意思是“告解”,“独白”…真的不是那种烂俗的言情片!
真正决定要看,是某天百无聊赖中,无意地在贴吧再次发现关于《告白》的电影推荐。
在“大逃杀贴吧”。
帖子有响亮的名字----它高调地解释这是一部超越《大逃杀》的经典之作。
的确,让我承认某部电影可以超越《大逃杀》,这着实不容易。《大逃杀》,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代表日本恐怖惊悚电影的里程碑。同样,也是当时我最爱的阴暗系电影。
要我承认一部有着类似于爱情片的简洁片名的电影,可以轻易超越日本经典之作《大逃杀》两部曲,这几乎不可能。
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比《大逃杀》更加阴暗,甚至有着老套的主题----“复仇”。
但它却那么轻易的,夺走了我的心。
1年B班的结业式上,班主任森口悠子突然表示会辞去教职。她提及数月之前女儿爱美的意外身亡,并表示,自己不会善罢甘休。因为悠子老师清楚地意识到,女儿爱美的死不是意外。犯人就在她的37个学生中。
“什么能保护你们的生命?是父母,还是武器?最有办法保护你们的,其实是少年法。未满14岁者依刑法第41条,拥有刑事责任豁免权。不会被逮捕,这很棒吧?”
从森口悠子的告白开始,我的精神时刻处于高度集中的震撼状态。也许有人无法理解悠子老师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无论如何,悠子老师的最终审判,对于两个未满14岁的少年来说,太过残忍。
但我竟然是理解的。
试想,如果是你的女儿,被轻视生命的学生轻易杀害,你还会微笑着感叹要感化他们么?
看过电影之后不久,我专门拜读了同名原著。电影也好,原著也好,它们所展现的,是被赋予了生命力的真实。
五段告白,揭露的不仅仅是真相,更是社会最尖锐,最黑暗,最残酷,最脆弱的现实。
声称要以自己的方法制裁犯人的悠子老师----此时,她不仅仅是老师,她只是一个失去了爱女的母亲。她对美月的乞求不屑一顾,却因为一个孩子递给自己的糖,哭的不能自已。
文/珞珞
注:本文涉及部分剧透,看过电影或者原著再看更好。
总是反复地去看一部作品,喜爱的电影或者小说。享受于挚爱的旧时影片带给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享受再一次阅读or观影带给自己的新一轮惊喜。
挚爱的《告白》,早已不记得自己究竟看过七八遍还是十多遍…
应该说是相当熟稔的。以至于,随着情节的发展,随口讲出电影中的原版台词或者情节…
这并不困难。
大略地浏览了一篇影评,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是香港某公立中学的一名老师。
不得不感叹于作者的才华横溢。影评不但引经据典,涉及了大量国内外经典电影,更掺杂了如此多的教育学术语。
文章极长,而且苦涩难懂。加之不那么熟悉繁体字…终于还是没能完整的读完。
这种行为其实很不尊重那名作者。
他的思想很尖锐,但是从某一角度而言,与我竟不谋而合。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当时还很早…便试图写点什么,用以描述自己的所想所感。但是很难用文字去表达这种复杂心理,寥寥几笔,总是无法临摹看完电影时候心灵的那种震撼。
直至此时此刻,终于心痒难耐,想要用自己贫瘠的语言,描绘一种电影,or原著想要给予我们的那份真实和深刻。
最初看到片名《告白》,还有松隆子版本的电影海报,我承认我同大多数人一样,将它理解为一部烂俗的日本爱情片。提不起丝毫的观影兴趣…
这就致使了如今每每给别人推荐这部电影,我总是画蛇添足地补充:
----“告白”的意思是“告解”,“独白”…真的不是那种烂俗的言情片!
真正决定要看,是某天百无聊赖中,无意地在贴吧再次发现关于《告白》的电影推荐。
在“大逃杀贴吧”。
帖子有响亮的名字----它高调地解释这是一部超越《大逃杀》的经典之作。
的确,让我承认某部电影可以超越《大逃杀》,这着实不容易。《大逃杀》,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代表日本恐怖惊悚电影的里程碑。同样,也是当时我最爱的阴暗系电影。
要我承认一部有着类似于爱情片的简洁片名的电影,可以轻易超越日本经典之作《大逃杀》两部曲,这几乎不可能。
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比《大逃杀》更加阴暗,甚至有着老套的主题----“复仇”。
但它却那么轻易的,夺走了我的心。
1年B班的结业式上,班主任森口悠子突然表示会辞去教职。她提及数月之前女儿爱美的意外身亡,并表示,自己不会善罢甘休。因为悠子老师清楚地意识到,女儿爱美的死不是意外。犯人就在她的37个学生中。
“什么能保护你们的生命?是父母,还是武器?最有办法保护你们的,其实是少年法。未满14岁者依刑法第41条,拥有刑事责任豁免权。不会被逮捕,这很棒吧?”
从森口悠子的告白开始,我的精神时刻处于高度集中的震撼状态。也许有人无法理解悠子老师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无论如何,悠子老师的最终审判,对于两个未满14岁的少年来说,太过残忍。
但我竟然是理解的。
试想,如果是你的女儿,被轻视生命的学生轻易杀害,你还会微笑着感叹要感化他们么?
看过电影之后不久,我专门拜读了同名原著。电影也好,原著也好,它们所展现的,是被赋予了生命力的真实。
五段告白,揭露的不仅仅是真相,更是社会最尖锐,最黑暗,最残酷,最脆弱的现实。
声称要以自己的方法制裁犯人的悠子老师----此时,她不仅仅是老师,她只是一个失去了爱女的母亲。她对美月的乞求不屑一顾,却因为一个孩子递给自己的糖,哭的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