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吧 关注:539,983贴子:19,400,075

回复:(转)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宴会的布景是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风格。作者对此稍有点讽刺,但整体把握还是比较符
合艺术规律的。其中赫敏和斯拉格霍恩的对话挺传神,把一个平民女孩初次参加贵族宴
会的心态表现的很到位。大家去自己体会吧。反正本宅看到这里,心中的感觉是:赫敏
的故事结束了, (我本人挺伤感的) 。
再说比较麻烦的, (这个问题详细说挺复杂的,今天的时间只够开个头) 。
从主线上来讲,霍格沃茨故事是一场正邪之战,哈利和伏地魔都是霍格沃茨的学生,也
都是混血,两个人的起点,基本都在正邪之间。 (马尔福和卫斯理倒不需要选择,两家
都几十代是霍格沃茨的学生) 。按照故事情节,正方的哈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善的天
赋” ,最后经邓布利多点播,成为王者;反方的伏地魔则发现了自己“恶的天赋” ,霍格
沃茨故事就是他的堕落史。或者说,两个人因为自己的选择,分别走上了天堂和地狱的
道路。
伏地魔的原型到底是谁呢?
根据大家的留言,嫌疑大概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
是他:


IP属地:福建78楼2013-04-23 11:35
回复
    应该说,原书作者和导演为了避免麻烦,不可能在文中透露出特别明显的线索,但是文
    化潜意识还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不能分析出来。
    先提示一下,上面两个都不是准确答案。
    准确的说,伏地魔的原型是一个幽灵,在欧洲各地徘徊,也可以说,是个鬼魂。
    可是世界上真的有鬼魂吗?
    翟按:本文后面会涉及文化意义上的伊斯兰教的某些话题,但请大家留言中不要对伊斯
    兰教乱泼脏水。我很反感网上非理性的反穆言论。另外,在线写做容易导致文章结构混
    乱,下次更新在一周之后,我想尽量一次写完。
    翟按:上一篇写的时候就感到不好玩,像论文,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感觉。抱歉了。后
    来念了三遍“大脑封闭”咒语,静心反思,还是自己太把这帖子当回事了。学术性和通
    俗性本是一对儿矛盾,大家放暑假上个人人网,又不是来看论文,我还是好好胡扯才对
    得起各位观众。因此这一篇又开始不严谨了。提醒各位,如果本帖能给大家一点学术上
    的启发,就已经很好了,想学真知识,回图书馆看书。
    另外,从上一贴起,对哈利波特的分析从民族、历史方面进入思想、哲学、神学领域,
    水越来越深,各位小心,身体和大脑不适的请提前退场。毕竟,英美称霸全球几百年,
    不只靠分析头发的颜色。我尽量把帖子写的生动点,但也请准备修炼统治术的各位,做
    好绕弯弯的心理准备。只能看得懂头发颜色的人,是做不了统治者的。
    (又一部分完结了- =)


    IP属地:福建79楼2013-04-23 11:37
    回复
      2025-08-22 09:28: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哈利的选课 2:黑魔法防御
      1、黑魔法
      今天继续八卦英国文化中的信仰元素,包括在“自由选择”的命题下,哈利和伏地魔是
      如何炼成的。爱看剧情分析的朋友,也可以顺便讨论一下《哈》中的各种“魔法”的原
      型。上一篇有点抽象,有的朋友读的很累,好吧,今天我想试试更直观的做法。前面说
      过,霍格沃茨是一所法学院,反过来说,法学院也是一个霍格沃茨,我作为法学院教师
      (以下简称法师) ,当然也会几段魔法。今天本法师不才,准备给各位网上教学,现场
      传授各位几段咒语和秘诀,以证明我这个法师确实货真价实。
      先把我的魔仗亮出来给大家看看:
      五点一英寸,塑料材质,杖芯是1节7号电池,使用的时候会发出红色闪光。麻瓜们叫
      它激光笔或者鼠标笔。淘宝有售。
      (声明一下,本法师上课一直坚持使用魔杖,可惜手里没有照片,哪位我的学生给我传
      个上课的照片过来作证。 )
      至于课程嘛,今天要讲的是霍格沃茨故事中出镜率最高的课程——黑魔法防御/刑诉。
      本法师很久没上黑防课了,不过这个学期刚刚讲过“白魔法对抗” (民诉) ,有我的人人
      状态为证,这两门课相通之处甚多,勉强客串一下还是可以的。
      先讲讲这门课教什么。课程名叫做“黑魔法防御” ,这个名字起的就很内涵。子曰,名
      不正则言不顺,有些东西,起一个好名字非常重要,比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的,我
      们要是给它起名“犯罪学”结果会怎样?以下摘自该专业部分人士的对话:
      (甲)明天要考犯罪了,复习的怎么样?(乙)杀人、抢劫都行,就差诈骗还不熟。
      (甲)今天犯罪老师讲得不好,到最后我还没明白拐卖妇女怎么回事。 (乙)我教你。
      (某老师)各位同学请安静,强奸有三种学说,我分别给大家演示一下……
      听起来就很邪恶!


      IP属地:福建81楼2013-04-23 13:39
      回复
        霍格沃茨的教务处也考虑到这一点, “黑魔法防御”这个名称,你找不出任何不正义的
        地方。不过呢,前面引用假穆迪老师所说,要学好黑魔法防御,首先要直面黑魔法。本
        法师是学术型的法师,鄙视只有实践经验的假穆迪,再把话说的深刻一点:其实大部分
        黑魔法和白魔法都是一回事。
        某甲开枪打死某乙,是故意杀人,武警战士枪决死刑犯,是执行刑罚。开枪有什么区别
        吗?区别在于谁来做这件事。同样的,我们不说“国家绑架了某甲” ,而是说“国家逮
        捕了某甲” , 不说 “国家掠夺了某甲的全部财产” , 而是说 “国家没收了某甲的全部财产” ,
        区别也只在意义不同。黑白魔法的关系也是如此。片中哈利波特也使用过不可饶恕咒,
        有问题吗?为了对付伏地魔就没有问题。因为在技术层面上,黑白魔法都来源于某些基
        本的魔法技术,差别往往只是个“名义” 。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几个咒语:夺魂咒、守护神咒、大脑封闭术、 摄神取念,其原理都
        来自于某个基本的魔法技术,可惜电影中没有这种魔法的名字。好在片中从哈3开始出
        现了一种魔法生物,摄魂怪 Dementor。
        据说这种负责看护阿兹卡班的魔法生物很可怕,凡是它经过的地方,都会被吸去所有快
        乐,甚至灵魂。他的法术很简单,就是张开大口去吸


        IP属地:福建82楼2013-04-23 13:40
        回复
          下面我们就从这种简单的法术开始,说明一般魔法运行的道理,再来解析各种咒语的具
          体含义。为了行文方便,下文把摄魂怪的法术简称为“摄魂术” 。哈迷注意,这个词原
          作里没有,是本法师杜撰的新词。
          要学摄魂术,首先要理解什么是“魂”?
          2、魂
          《哈利波特》中, “魂”是一个出现频率的非常高的词汇。从第三部的摄魂怪,到第六
          部的“魂器”horcrux,基本上贯穿了片子的始终。可以说不了解“魂” ,就不能理解大
          部分哈利波特的剧情。
          究竟什么是魂呢?
          网上传言,魂是一个人在阳光下的影子,如果你影子深,说明你魂浓,如果你影子浅,
          说明你魂淡。
          可惜这只是传言,大家对网上传言要有判断力,老师说的也不行。


          IP属地:福建83楼2013-04-23 13:42
          回复
            魂,或称为灵魂,毋宁说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概念。基督教对西方影响深远,现在西方
            人关于“魂”的概念,也常常用基督教语言来表达:
            问一个中国人:世界上有上帝吗?人有灵魂吗?人死后灵魂能进天堂吗?
            我和大家一起回答:没有!没有!没有! (省得有人说我传播唯心主义。 )
            问题是本帖在讨论英国,如果问英国人这三个问题呢?
            大部分人在正式场合都会回答三个“有” ,然后再加一句, “我是基督徒” 。
            这就是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区别之一,也是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离
            开基督教讨论西方的文章,结论往往离题万里。西方人普遍相信,在具体的物质世界之
            上,存在一个抽象的、理念的、意义的、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居住的,就是魂。
            (枯燥的理论部分开始,犯困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下一个红色字体)
            其实“魂”的历史远比基督教要长,这个概念从古希腊就开始出现了。第一个在西方哲
            学史上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哲学的鼻祖——柏拉图。
            左面这位穿红袍的哲人认为,世界的本源来自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某个“理念的世界” ,
            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只不过是这个“理念的世界”不完美的投影。柏拉图一
            生都在理念世界中寻找完美的政治制度,所以写了一本书叫做“理想国” 。这个理念的
            世界,就是魂的最初栖身场所。


            IP属地:福建84楼2013-04-23 13:43
            回复
              基督教兴起以后,为了充实早期基督教的简单教义,圣奥古斯丁为代表的神学家们做了
              很多工作。圣奥古斯丁把柏拉图哲学和基督教信仰结合在一起,把“理念世界”升级为
              “上帝之城”——这也是圣奥古斯丁代表作的书名。
              圣奥古斯丁认为世界由“两个城”组成,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
              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前者是“尘世之城” ,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
              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最终必将灭亡。后者是“上帝之城” ,它是上帝的“选民”即
              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它将历
              千年而至永恒。圣奥古斯丁的学说成功的说服了欧洲人,此后的一千年里,全欧洲都接
              受了基督教信仰,这座上帝之城里,也住满了人类高贵的灵魂。
              宗教改革之后,教皇遭到质疑,基督教在思想领域的垄断地位也一落千丈。为了挽救这
              些无家可归的灵魂,一个新的哲学巨人康德挺身而出,重新给灵魂找到位置:
              康德哲学体系宏大,复杂精致,哲学界素有“现代西方哲学绕不过康德这座桥”的说法,
              其最聪明的一点,在于把本体论放在一边,把讨论转到认识论——人的认识能力/理性
              ——方面, 所以他的书叫做 《纯粹理性批判》 。 国内一般把康德哲学称之为 “不可知论” ,
              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知识不是客观的,是由人的认识能力决定的。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
              是有限的,世界的本体即“物自体”是人无法认识的,人只能认识“物自体”给我们的
              感觉——现象。
              再简单一点,康德以抛弃掉上帝本身为代价,保留了世界的二元论。 “现象”大体上相
              当于“现实世界” 、 “尘世之城” , “物自体”则类似于理想国和上帝之城,存在于现实世
              界之外,以便居住灵魂。 (今年的民诉课给同学们讲了两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深
              感收获极大, 民诉中大量难题不解自解, 这本书给各位推荐一下。 因为本文的简化太过,
              有点对不起老先生) 。
              (枯燥的理论部分结束)


              IP属地:福建85楼2013-04-23 13:44
              回复
                柏拉图——圣奥古斯丁——康德是西方、尤其是英美哲学的正统,具体学说虽有不同,
                始终不变的就是某种二元论。如果你看不懂前面的哲学部分,只要简单记住这一点,在
                英国人的文化观念中,普遍相信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世界
                ——意义的世界。下文中,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体” ,后者就是刚才说的“魂” 。
                英美文化特别喜欢描述各种心魔幻境,总是在各种场合顽固的坚持二元论,这种情节在
                《哈利波特》中可谓贯穿始终。第一部魔法石是给初一的小朋友们看的,里面就有最浅
                显的二元论的剧情。哈利深夜到披着隐身衣来到塔楼之上,看到一面神奇的镜子:
                哈利从里面看到了自己死去的爸爸妈妈。他们好像又和自己在一起了。
                哈利拉来好朋友罗恩,罗恩看到的却全然不同:

                这面镜子叫做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 ,Erised 是“欲望”Desire 的倒写,
                按照邓布利多的解释,里面看到的是“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 。用前面的观
                点分析,这个镜子里的世界就是一个“意义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哈利的爸爸妈妈
                的灵魂仍然存在,还可以和哈利在一起。
                有趣的是,哈4中,哈利在父母的帮助下逃离伏地魔的绝杀,对自己父母的重生还有一
                线希望。在回到霍格沃茨后,哈利向校长提问关于复活的事,邓布利多的回答是:


                IP属地:福建86楼2013-04-23 13:47
                回复
                  2025-08-22 09:2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句话的意思,大体相当于我们中学教育中的观点: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上帝” ,英国
                  人在常识方面也和我们没什么区别。 但是, 不知大家是否想过, 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
                  为什么在西方基督教仍然是国民的主要信仰呢?在我们这些无神论者看来, 基督教念念
                  有词“天国、灵魂、末日审判”都两千多年了,物质世界从没有一点点上帝复临的迹象,
                  他们为什么总是相信上帝存在?
                  因为“体”和“魂”的划分,是统治者行使统治术的关键,离开这种划分,统治术就不
                  灵了。
                  如果没有灵魂,就没法使用咒语了


                  IP属地:福建87楼2013-04-23 13:47
                  回复
                    3、咒语
                    咒语差不多是电影中最常见的元素了,哈密瓜也经常讨论各种咒语的细节,片中有大量
                    精彩的特技镜头,展现魔法世界中咒语的魅力。
                    小说中咒语的文化原型是什么呢?或者说,世界上真的有魔咒吗?
                    咒语确实是存在的——如果你相信灵魂和肉体的划分的话。
                    我们还是先找一段剧情看一看咒语的基本形态。
                    哈3,卢平老师的黑魔法防御课。为了对付会变形的怪物博格特 Boggart,卢平教给大
                    家一个简单的咒语“滑稽滑稽”Riddikulus。
                    纳威第一个上场,博格特变作斯内普教授:
                    纳威念动咒语,把斯内普成了老太婆。


                    IP属地:福建88楼2013-04-23 13:49
                    回复
                      答案并不重要,关键是各位做这道题什么感觉?
                      我估计大部分人的感觉是:晕。
                      晕了你就要请教律师,然后由律师给你一个说法,这个人的生死也就由律师们决定了。
                      这就是统治术。
                      现在我们请卢平老师帮忙来演示一下咒语的使用过程:
                      某甲站在卢平面前,这时候他还是个等待审判的犯罪嫌疑人——理论上,还是自由人。
                      卢平念动咒语: “某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主观上属疏忽大意的
                      过失,驾车撞死2人,客观上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因此,某甲犯有过失致人死亡罪,
                      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
                      不用听懂他说了什么,只要知道结果:卢平把某甲从“自由人”变成“犯人” 。
                      某甲变化了吗?没有,改变的是他的“意义” ,用前面的说法,就是改变了他的“魂” 。
                      那些拗口的法律名词就是咒语。卢平念动一段咒语的行为,就是一种“把意义从实体中
                      抽取出来的行为” ,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摄魂术”中的“摄” 。
                      只要承认了二元论,就会有某种“咒语”之类的东西,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通道。换句
                      话说,只要相信有某种意义的、精神的东西,就可以通过某种文字魔咒,控制这种通道,
                      从而让其他人服从自己。这就是英美国家主流文化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原因。英国的国歌
                      说的很清楚, 《上帝保佑女王》 ,没有上帝,女王和贵族从哪里来呢?整个霍格沃茨其实
                      学的都是这么一套东西,法学院的同学,你们的课程也大体如此,等你们的法学知识积
                      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现单个的民法、刑法概念汇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
                      语言,什么主谓宾、单复数、时态、语态、祈使句、虚拟语气,各种语言学的概念应有
                      尽有。借用另一部美国法律电影《律政俏佳人》中法学教授的台词:
                      (为了方便行文,本帖关于刑法的内容不是很准确。具体的法律语言学问题属于专业内
                      容,复杂枯燥,留到课堂里给我的学生讲课,网上恕不详解。 )


                      IP属地:福建90楼2013-04-23 13:51
                      回复
                        4、摄魂术
                        如前所述,摄魂术首先是一种“把意义从实体中抽取出来的行为” 。 “魂”和“体”是相
                        对的。我们可以从一个“体”中,抽取一个“魂” ,也可以把一个“魂”当作“体” ,抽
                        取一个更高级的“魂” ,如此重复以至于无穷。比如罗琳阿姨看到一个小男孩产生灵感,
                        撰写了小说《哈利波特》小说,小男孩就是哈利波特的“体”——原型,哈利波特就是
                        小男孩的“魂”——艺术创造;导演大卫•叶慈把小说改编为电影,小说就成了“体” ,
                        电影则是导演从小说中摄取的“魂” ;我又对电影加以分析,认为霍格沃茨其实是一个
                        法学院,则我把电影当作“体” ,这个帖子就是电影的“魂” ;也不排除哪个朋友,把我
                        的帖子继续“摄魂”下去。历史没有真相,只是被历史学家们不断书写。关键是,按照
                        康德的说法,对于“体”——物自体——我们是无法认识的,能认识到的只是“魂”
                        ——现象。
                        这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重大。在这种理论下,唯一的实体不能被认识,总要借助于某种途径“摄取” ,结
                        果,一个“体”可以被摄出多个“魂” 。这里面就有了选择,就有了善恶,就有了哈利
                        和伏地魔的区别。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再邀请一位魔法师帮个忙,这次请斯内普教授。
                        刚才卢平老师把某甲变成“三年徒刑犯” ,斯内普表示不同意,他也念动了一段咒语:
                        “某甲明知自己喝酒后,仍然不顾危险继续驾车,主观上属于故意犯罪,导致撞死2人
                        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因此,某甲应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
                        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还是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斯内普的意思是:某甲去死。
                        卢平只准备把某甲关三年,斯内普一定要某甲去死。
                        这样两个魔法师就斗了起来。


                        IP属地:福建91楼2013-04-23 13:53
                        回复
                          剧中无数斗法的场景,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两个律师在法庭上辩论呗。
                          我们随便借张法庭审判的电影截图,简单说明法庭辩论的原理。
                          每场审判都有两个律师,比如斯内普和卢平,还要有一个法官,比如邓布利多校长。每
                          个案件都有一个案情,但案情的真相发生在法庭之外,是不能完全认识的,控辩双方律
                          师通过对案情的了解,形成各自的判断,并用法律术语表达出来,也就是刚才斯内普和
                          卢平各自施咒的场景。问题是, “从实体中提取意义” ,为了干什么呢?
                          一个案情有两个解释,必须由法官作出裁决。控辩双方制造的“意义世界” ,都要交送
                          法官的内心来检验,也就是英美诉讼法上的“自由心证” 。大家知道,律师的工作就是
                          说服法官,两位律师都把案件的“魂”——意义——“摄”了出来,其目的,就是投
                          送到邓布利多的头脑中,压倒对方。
                          问题是,在邓布利多的大脑中,本来也有一个他自己的主观状态,他的大脑现在就是战
                          场,这里面同时发生了两场战争:卢平希望让邓布利多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斯内普
                          也是一样。最后,邓布利多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作出选择,即法庭的判决,同时就决定了
                          谁胜谁败,谁是黑巫师,谁是白巫师。


                          IP属地:福建92楼2013-04-23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