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组:
4月21日,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在坎坷的山路上将伤者送往急救点。当日,记者在芦山县宝盛乡通往龙门乡的山区公路上遇到了成都军区的10名救援官兵和西南民族大学的2名志愿者,由于道路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他们跑步接力将在余震中受伤的一名伤员抬往10多公里外的凤西村急救点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4月21日,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在坎坷的山路上将伤者送往急救点。当日,记者在芦山县宝盛乡通往龙门乡的山区公路上遇到了成都军区的10名救援官兵和西南民族大学的2名志愿者,由于道路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他们跑步接力将在余震中受伤的一名伤员抬往10多公里外的凤西村急救点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4月21日,西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杨程成(左一)、肖龙和部队官兵将伤者抬往10多公里外的急救点。

---------------------------------
B组
@新民周刊杨江
4位成都大学生开车进入灾区 帮助发了一会水又返回
有爱心值得称赞,但参与救灾更要尊重救灾的规律与秩序,比如我遇到了四个成都大学生,三女一男,昨夜开着私家车啥也没带,却强行占据道路资源进入灾区,所谓志愿工作不过是帮助发了一会水,今天上午就又要忙着回成都了。四个人都叼着烟,很自豪地说自己来献爱心的。孩子,变味啦。
4月21日,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在坎坷的山路上将伤者送往急救点。当日,记者在芦山县宝盛乡通往龙门乡的山区公路上遇到了成都军区的10名救援官兵和西南民族大学的2名志愿者,由于道路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他们跑步接力将在余震中受伤的一名伤员抬往10多公里外的凤西村急救点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4月21日,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在坎坷的山路上将伤者送往急救点。当日,记者在芦山县宝盛乡通往龙门乡的山区公路上遇到了成都军区的10名救援官兵和西南民族大学的2名志愿者,由于道路在地震中受损严重,他们跑步接力将在余震中受伤的一名伤员抬往10多公里外的凤西村急救点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4月21日,西南民族大学的志愿者杨程成(左一)、肖龙和部队官兵将伤者抬往10多公里外的急救点。

---------------------------------
B组
@新民周刊杨江
4位成都大学生开车进入灾区 帮助发了一会水又返回
有爱心值得称赞,但参与救灾更要尊重救灾的规律与秩序,比如我遇到了四个成都大学生,三女一男,昨夜开着私家车啥也没带,却强行占据道路资源进入灾区,所谓志愿工作不过是帮助发了一会水,今天上午就又要忙着回成都了。四个人都叼着烟,很自豪地说自己来献爱心的。孩子,变味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