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烂片一片繁荣的中国市场,这部电影还有点看头。
别说,潘石屹的表演还挺有魄力,让我喜欢上他了,挺儒雅挺真诚的,很可爱。
本以为是鄢泼让这部影片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看了短篇《再见了七星》,才发现这个短篇构思得太好了,语言和情节也出彩,至于这部片子,除了语言外,其他地方感觉压抑了些,画面太暗,不干净不唯美,改编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原作让人产生一种空灵的印象,但片子却是烟味较重画面混乱不洁,有些该保留的地方,比如潘石屹的出现是因为梅婷闲来无聊时发的征婚贴子,等等,这么好的戏也不保留,没有一个交待,故事的进展多半依赖画外音来串,就象在看有声连环画,导演的功力从中可见一斑了。难怪对于潘对梅的死缠烂打,虽然缠得有水平缠得挺不俗让人动容,但还是有些来历不明,空穴来风,观众只能勉强接受,不去考究潘的感情始发为何了。
中国影片表现都市青年时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范,似乎这才够生活够时尚,盲目耍酷,哦搂着马桶恶心就表现出率性了?平时也没见她多洁身自好收拾屋子,这个马桶的清洁度至少是让人怀疑的,因此只能是跟着恶心。黔驴技穷啊,真是美丑不分,恨铁差一点就成钢了。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翁之所以会有这些关于爱的思考和惆怅,不就说明她的认真和感性吗?她应该是更文艺至少脱俗一点吧,但导演把这个人物在外形上没把握好,塑造得挺出位的,非洲人的爆炸发型,拖泥带水还挺拽,和其他中国片中的女人一样,嘴巴上不会吃亏,没留观众留下善良的印象。从外形到生活习惯到内心,可以说没有塑造到位,都是支离破碎的。
再者,一个女孩的房间让人感觉没有美感,这是我这种深爱日剧和韩剧的人,最看重的一个细节。一个对爱情充满了理想的女孩,不可能象个马大哈一样生活在乌烟瘴气中,这样的一个本子,完全可以拍出李英爱《春逝》里那种永恒的伤感和唯美,拿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产生文化上的共鸣和审美,可惜,希望喜欢这部作品的人有朝一日重新改编。
也许是咱中国人说话油,拍不出唯美的氛围,但导演是干什么的?一个好的导演就应该生产出美的作品,尤其象这种青春爱情片更应该追求各方面的审美价值。
(贝宁汉QQ23529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