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炎吧 关注:9,077贴子:843,565
  • 5回复贴,共1

【千年随炎】【颂】╚═*★第五辑作业整理及点评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之炎坐


1楼2013-04-20 21:19回复

    @言伊之 V炎嵩听
    http://tieba.baidu.com/p/2277842993
    清明雾晓、忽有行人
    【文/许言伊】
    薄雾肆意弥漫遮掩,一缕晨光挣脱黑暗的束缚开始了全面的反侵略斗争中。晦暗不明的天空是探索不到的深邃,远方的树林是读不懂的孤寂。薄雾轻遮,若隐若现令人浮想蹁跹,好似魑魅魍魉在前却又抵不住想一探究竟的心。
    忽有一人身形消瘦,一身白纱,如鬼似魅的默默地前行着。毫不掩饰的向世人展示围绕在她身旁的冷寂、淡漠。
    就这样默默地彳亍着、彳亍着、最后停驻静立在一座墓碑前,白皙漂亮的手指轻扫过墓碑上的文字,轻轻的抚摸着像极了母亲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而她,手指很温柔的扫过面上却找不到一丝与其动作一致的温柔留恋。
    “为何不归?为何让我等了这么久?为何你会忍心抛下我?为何?为何……”
    疏离淡漠的声音与其说出的话似是自相矛盾,明明很幽怨、痛苦的话却以毫无波澜的声音说出。
    或许是等的太久、等到麻木了,又或许只是习惯了等待,把思念、当做吃饭喝水那样融入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失去了意义的等待,麻木的心、麻木的情感。只是把等他思念他从最初的期待变成了现在每天的任务。身边的人都说他或许金榜题名或许成为高官的入赘女婿,总之不会回来陪她过着清贫的日子,更不会接她去京城。但她一直坚信他们的情比金坚,不怨不悔的等待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是抵不过等待了十八年的绝望。从此以后立下墓碑每逢清明便去祭奠他遗忘的承诺
    白纱轻飘荡,离开了沉静的墓前,远离了薄雾下令人好奇的神秘树林。
    “为何不告诉她…他已经…如果说了,她会好过些吧…”粗壮的古树后,在白纱女子离开时,闪出一男一女,女子俏皮可爱,此时一脸不解的问身边的青衫男子。
    “情之一字,世上古往今来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他不过希望她可以活着罢了。却没料到…”青衫男子望着白纱女子离去的方向缓缓说到。
    “没料到什么?没料到她对他有多深情,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才如他所愿的不再相信他认为他骗了她么?!可是她就算是认为他骗了她,她还是愿意守候这他”俏皮的女子此时眼神有些低沉暗淡不似平常那样活力四射,眼神明媚。手指像那个白纱女子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诺言逝三个大字,旁边还有一段小字:从此无心无爱,孤独终老…
    三日后……
    有人说看见一男一女将那树林里奇怪的墓碑挖开,放进去一个坛子。然后祭奠后携手离开了……
    “轩,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想他希望她活着即使是恨他的,但也渴望陪着她,安静的在她的身边守护着吧…”
    评语:此篇文章的主题主要是关于情字。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描写白衣女子在墓前的情节,暗点清明主题,设置悬念。再而由旁人解开谜题,展开故事整体。就算是恨,也希望活着,可见情的深沉。尖锐的对比,读来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情节层次感。
    文章情节叙述得当,语言流畅简洁,令人伤感,整段抒情细腻
    但是缺少对小说的重点——悬念的把握。对情节的设置上有待加强。可以多运用之前教程里的内容,多一些渲染,更能烘托气氛。小说并不是纯粹把文笔表现在描写中文章有些句子加的形容词太多,并且在形容词的排列上存在语序混乱的情况。人物的对话也存在一些问题,小说背景在古代,这一点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用词上要有古风,而是每一句都不会让人觉得像是现代语言的穿越。同时,感情和性格更多应该由情节中让人感受出来,而不是直白地用形容词概括,用词上也需要多加推敲。


    4楼2013-04-20 21:22
    收起回复
      2025-08-16 10:45: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红豆天线
      http://tieba.baidu.com/p/2269472767
      清明雾晓,忽有行人
      川北的四月,天气还很冷。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浓雾弥漫的树林里挪腾转移,他的身形很快以至于旁人完全看不出他重伤在身,只能从草地上留下的斑斑血迹中窥见一二。
      不知过了多久,他停在一棵旁,用有些生涩的声音说:“都出来吧。”林间闪出三个黑衣人。他的眼神却只望着中间的一个。
      “动手”短短二字却让他仿佛身处数九寒天,黑色的衣衫早已被鲜血浸染,林间的雾气带着冬天未竟的寒冷仿佛要从身上的每一个伤处渗入。
      “为什么?”没有人回答,有的只是两人带来的扑面杀气。他深吸一口气叹道:“也罢。”说罢像是漫不经心般举起了手中的剑,而其中的杀意却在他横剑当胸的一刻喷薄而出。
      在刀的光,剑的影中,他仿佛看到从前,他们一起走过的这么多年。
      那次他从浴血的宫殿中救起他,他脸上带着满足安然的笑:“师傅,还好我遇见了你。”
      那时岁月安好,他站在房檐下看着他练剑,他回身执剑时的一笑那么惊心动魄。
      那年他受了重伤,他趴在他的胸膛喃喃:“师傅你不要死。”
      一切的一切随着他的剑尖指在自己喉头的一刻而消散,他的脸上溅到几滴鲜血,常年没有表情的面容在这一刻看上去却有些脆弱和哀伤。
      “师傅果然还是这么厉害。”他说罢用指尖抹去他脸上的脏污轻声说道:“师傅,谢谢你。“
      雾变得更浓了,一如他化也化不开的哀愁。黑色的身影独自远去,渐渐掩没在这沉重之中。他的耳边回响着刚刚那句话:“我这一生很少说话,那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我用语言去表达,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有句话我不得不说出来,那就是‘我爱你’”。
      他的嘴角泛起一丝嘲讽,却有一滴晶莹顺着脸颊滑下。
      评语:此篇为一片师徒耽美文,开头便渲染了雾冷天寒的沉郁氛围,主人公重伤在身,黑衣人追杀在后,令人顿感肃杀阴冷绝望,引人猜测。通过人物回忆往事情节片段,故事源头渐渐铺展。结局急转,黑衣人走了,留下一句“我爱你”,主人公活着,剩下一滴哀绝的泪。
      整篇文章悬念设置得当,语言精练流畅,用词准确,情感细腻。这个作业给人最大的印象,用一个字来形容——“动”,打斗的动作描写与心理变化穿插在全文,主角的心情也随之一路起伏,所有的动作在一句“师父,谢谢你”中戛然而止。徒弟伸手拭去师父脸上的脏污,作者没有停笔在此,但刀光剑影中我们依然看到了结局,使得,由动而静,这时候已经完全进入了主题“清明”的气氛。
      起始处所述四月,并未道明具体时间是清明,稍偏于主题。按照文章的背景,此处清明应参照农历,一般为农历二月底三月初。另外,为了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清晰,可以使用教程中提到的立骨的手法,分段更加清楚。
      这篇文章是耽美,因此有一个很多耽美小说都不可以避免的错误,也就是人称指代上的混乱。因为没有前后文,没有人物故事交代,相信作者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第三人称在叙述上会更加方便,也符合读者旁观的角度,但同一个句子出现前后两个“他”算是犯了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指代不明”……建议作者用不同的指代区分,可以立足于一个人物上,其他人用关系或者独特称呼来区分。
      还有最后也是细节党有话说……师徒关系里面是“师父”,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思,“师傅”真像称呼手工艺人……


      5楼2013-04-20 21:23
      收起回复
        点评:@炎·颂·其馨
        @炎·风·匪风
        @炎·风·涤溪
        @炎·颂·载芟
        @炎·颂·荼蘼
        海报制作:炎·颂·荼蘼
        发布:炎·颂·荼蘼


        6楼2013-04-20 21:26
        收起回复
          the end


          7楼2013-04-20 21:28
          回复
            累死朕了。。。好了。。
            朕要继续忙了。。。
            等下次回来就该过朕的两周年纪念了。。
            到时候给你们礼物


            9楼2013-04-20 21: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