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木屋吧 关注:141贴子:3,184
  • 22回复贴,共1

来继续发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曾奇峰老师翻译的。
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不过由于上课的时候加了一些批注,有的概念会比网上流传的简易版本好懂。如果要看全文和详细的,还是去买书的好。


IP属地:塞舌尔1楼2013-04-18 15:04回复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一、自我防御的特征
    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IP属地:塞舌尔2楼2013-04-18 15:05
    回复
      34、向理想形象或者客体认同:你向你认为伟大的某个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35、向攻击者认同:你虐待一个人,因为别人曾经虐待过你;这使你不感觉到痛苦的情感。
      36、向受害者认同:类似于“替代性创伤”
      37、向丧失的客体认同:你像一个你失去了的亲人一样行事。如果你总是收集他的纪念品而从来没有悲伤过,那你就处于“确定的病理性哀伤”中。《哀伤与抑郁》——弗洛伊德
      38、向内射物认同:你使内射物成为自己的超我的一部分。
      39、诱惑攻击者:你通过色情或者阿谀奉承诱惑他人,以减轻恐惧。
      【潜伏期:6—11岁】
      40、升华:你积极参加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在象征层面使梦想成真。
      一切艺术活动都是性驱力的变化层面。
      41、挑衅:你诱惑他人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或者二者同时。
      42、合理化:你找个借口来减轻张力,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咨客在约定会面时总是迟到,他找到各种借口诸如“塞车、生病……”之类。
      43、穷思竭虑:你“过度分析”和“徒劳无益”地试图解决问题。
      44、逆恐行为:你越怕什么,越做什么。爬摩天大楼,可能是恐高的人,把人际关系的敌意投射到了空间关系上,只有潜在的可伤害性。
      45、理智化:你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看励志书的人就是典型的运用理智化防御机制的人。
      46、社会化与疏离:你用你的社交能力使你远离痛苦的想法。
      社交就是让自己处于人群中,以免碰触伤口。 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赋予一种自我功能以一种象征性的含义。例如:“洗碗是女人的事情,”这是不合理地将一种特定的工作与性别等同起来。
      48、某一种自我功能的压抑:你将自我功能转化为本能,并受到内疚感的冲击,所以你关闭了这一功能。例如:你不能阅读,因为阅读等同于被禁止的性行为。孩子都有弑母嫁父或者弑父娶母的想法,想独占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慢慢地知道这是不可以的,于是这些想法就压抑,长大后就转向其他方面。考试焦虑症就是怕自己考好了,因为一旦自己考好了就是对父亲或者母亲的一种攻击。
      49、理想化:你过高评价某个人,因为—
      a)自恋: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自恋=自卑,我吹嘘别人,就是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
      b)自恋:你将此人与你过高的自我意象(自体客体)融合起来;吹别人就是在吹自己。
      c)爱:避免体验失望;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就猛吹这个女人好,否则岂不是自己很没品?
      d)移情:他们就像你小时候的完美的父母一样。
      50、贬低:你瞧不起某个人,以便保护你的自尊。


      IP属地:塞舌尔5楼2013-04-18 15:07
      回复
        【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以后)】
        51、幽默:你到处搞笑以回避痛苦的情感。
        52、具体化:你停止使用抽象思维(本来你有的);你谴责某种“化学失衡”,或者寻找一种病毒,以回避思考那些让你沮丧的关系。把原因归结到一件具体的事情上。
        53、反认同:你努力变得跟父母不一样。
        54、小团体形成:你身处人群中以对抗性冲动。
        小团体化与小团体形成的区别:
        小团体化:形成一个人际圈子进行排外——党同伐异
        小团体形成:身处人群中逃避孤独。
        55、禁欲:你回避与人交往。
        56、同性客体选择:你的同性别的“伙伴”减轻了你对同性恋刺激的恐惧。
        【杂类:】
        57、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你专注于一种情感,而回避另一种。爸爸妈妈担心孩子出事,于是不允许孩子出门,爸爸妈妈专注于“安全”这一情感,而忽略了其他情感。丈夫专注于“友情”,而忽略“爱情”,这肯定要出问题的。
        58、过度抽象化:你滥用理论。如果你也否认或者重建现实,那你有可能是精神病。
        59、缄默:你停止说话以避免被发现。
        60、饶舌:你说得太多,而没有顾及场合和话题。说的太多其实是不想说,这是阻抗的一种。面对这样的阻抗,咨询师可以面质咨客:我发现你说了那么多,可是有用的不多,你能不能再说一遍,不说没用的。
        61、回避:你远离某些环境,因为那些环境会制造冲突。
        62、被动:在面临攻击时,你自动选择选择顺从的或者软弱的态度。
        63、自大/无所不能:你是上帝给与地球的礼物,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篇文章:《新中国以来封帝一览表》
        64、从被动到主动:“你不能向我开火;我走了!”你掌控着你自己的谎言。受父母虐待的孩子往往会主动激惹父母,原因是与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还不如自己先动手,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65、躯体化:你专注于自己的身体,以避免口欲、性和仇恨的冲动导致的冲突。过度关注自己的健康,反复查体,但不一定真的有疾病。
        66、正常化:你不顾自己明显的精神症状,而确认自己是正常的。正常化的病理状态基本上等同于自知力的丧失。
        67、戏剧化:你将你的情感投注到你的言论中,以减轻被关注的冲突。一位女士只要一开口说话,就能逗得大家笑掉牙齿,当她说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她的语言,如果她不说话,她会觉得被关注很难受。语言包装——掩饰内心的虚弱。奇装异服也是一种戏剧化的表现,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衣服。
        68、冲动化:你用性、吃或者仇恨缓解张力或者不愉快的情感。张力:英文是stress,绷得很紧的意思。冲突。
        69、物质滥用:你使用某种物质来平息不愉快的情感。如滥用药物、滥用烟酒。


        IP属地:塞舌尔6楼2013-04-18 15:08
        回复
          93、油腔滑调:你说得很快,但内容空洞。
          94、躯体暴力:你“废掉客体”,以终止你的仇恨。落后的政治表现:在肉体上消灭对手。
          95、与受伤客体认同:你弄伤一只你认识的(有时候是所爱的)小鸟,然后再模仿它。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学琴,女儿学不好,妈妈就打女儿,女儿就哭,妈妈觉得心疼也哭。
          96、形式上的退行:你停止使用逻辑的、时间定向的思维。自由联想也属于形式上的退行。
          97、过度警觉:你永远睁着一只眼,尽管有时完全没有必要。
          98、现实置换成未来:你想象“假如…”或者“有朝一日…”
          99、疲乏:你感到疲劳,但你身体没生病。勾引别人照顾的一种方式。
          100、坦白:你真诚而生硬,但这些掩盖了你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刀子嘴豆腐心:假坦白和生硬来掩盖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101、把自我批评转变为批评别人:你批评他人,以替代指责自己。


          IP属地:塞舌尔8楼2013-04-18 15:10
          回复
            捧场来了~


            9楼2013-04-18 17:03
            收起回复
              马克!问个问题,能不能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欲望?但是因为外界各种规则的限制,我们必须要在不同的欲望间取舍,然后考虑怎样才能使收益最大化?那么超我更偏向于长远考虑,本我更看重当前?


              11楼2013-04-28 00: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