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铁吧 关注:17,988贴子:261,108

关于铁哥《古印度的智慧》一文的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萌宝宝镇楼


1楼2013-04-18 13:39回复

    前几天在家里洗碗的时候,想到自己刚刚满月的女儿,后又突然想到铁哥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古印度的智慧》,于是突然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但是感觉也不是很缜密,思索再三,决定还是把关于古印度的智慧这篇文的感想写出来,以供大家讨论,顺便赚点经验(其实这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会乱说?!咩哈哈哈哈)
    @宇宙之铁 铁哥原文链接如下:http://tieba.baidu.com/p/1469467699
    古印度人认为,完美的人生,应该经历四个阶段:法(Dharma)、利(Artha)、欲(Kama)、解脱(Moksha)。这四个阶段既有先后顺序,又相辅相承。


    2楼2013-04-18 13:39
    回复
      2025-08-30 13:03: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的脑袋里现在就装着三件事,工作,清醒梦以及我的宝宝萌萌。时不时地脑袋里面就会转出关于这仨的想法。那天我在灶台前洗碗,手在机械地洗,大脑里早已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毕竟一直保持觉知地生活对于我来说真心难,洗碗有必要也保持觉知么?熟悉我的朋友也都知道我是个随性的人,修梦也是想到就修,没想到就沉着。
      题外话结束,当时想着刚出生的小女儿,大人都说刚出生的小女儿的哭与笑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表示喜怒哀乐,老一辈的人说宝宝的哭和笑是梦婆婆在教她。但是在我看来,我有着第三种地理解,这也是我修梦修心以来所看的文章及理解掺和在一起所得出的感受,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的宝宝的哭与笑正如铁哥文中解脱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宝宝的哭与笑是不带有定义的,是最自然最本源的反应。
      在宝宝慢慢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她所经历的更像是古印度智慧中四个阶段的逆向进行。初生时的阶段是解脱阶段的,没有个人偏见,没有喜怒哀乐,最本源的感觉和反应。应该算是一种高级的舒服与快乐的交融吧。
      随着长大的过程中,宝宝长成了儿童,开始对外界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对于物质界的欲望也慢慢变多变强(初生时只知道要吃奶,长大了看到这想要,看到那也想要,呵呵)。这个时候更符合欲的阶段,当然欲不是指性欲,而是指对物质事物的欲望。
      利当然是伴随着欲的出现与变强的同事产生的,当要满足欲的需求,必须要有一定的金钱来实现,小孩子不用自己去赚钱,伸手找爸爸妈妈要就好了,爸爸妈妈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
      再长大的过程中,以及经后的学习生活中,物质世界的生存法则及学校社会的各种法规都开始向我们的大脑中有意无意识地灌输,让我们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然后就这样,我们一直法利欲中打滚,滚来滚去,只到最后临死的时候,终于解脱了。
      但是,当我们在认识到除了死亡才得到解脱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方式能达到相同的解脱态,也就是修心、修梦、修身、修仙等等各种宗教的、非宗教的、科学的、超科学的各种修炼方式。以古印度圣经里的这四个阶段为模板,又要我们经历:法(Dharma)、利(Artha)、欲(Kama)、解脱(Moksha)4个阶段,等于是再次追溯我们婴儿时的本原感受,那种不带偏见感情的最自然最纯真的快乐。
      于是我就想,对于非修行者,一生经历的是4,3,2,1这样一个顺序的人生,而对于修行者来说,经历的则是4321234这样一个过程(本文全是以古印度智慧的框架为前提来讨论,不涉及其他文章和认知体系)。
      以上就是我个人当时一闪而过的想法,理工科学生的文字功底捉鸡,可能有许多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结束语套用铁哥的一句名句:常人的诞生就像海面四溅的水珠,形成无数的个体,歌颂着“自我”的觉醒;死亡就像水珠落回大海,个体消失得无影无踪,意识归于沉静;智慧就像大海,觉知遍于每一寸海岸线,遍于每一粒沙,遍于世间的一切。


      3楼2013-04-18 13:40
      回复
        沙发,求火


        4楼2013-04-18 13:40
        回复
          度兄,好文章啊!是啊,从小孩成长到大,我们一直都在不停的将各种观念、追求装入脑中,是一个“加”的过程。而修行的过程却正好是一个逆向的过程,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或者说是咱铁吧文化中“破”的过程。
          哲学史上还有其他一些“人生阶段论”,它们都有类似的共通之处。比如:尼采“精神三变”的“骆驼”“狮子”“婴儿”。祁克果的“人生三段论”中的“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宗教阶段”。俺也都非常稀饭~~~
          我理解,在这些“人生阶段”变迁的背后,其背后的本质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跃迁(leap)。这些“信念”和“价值观”有些是受到人的年龄、身体、家庭环境、社会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我觉得还有更大的原因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深化后,通过“辩证法”对那些基础型的“信念”和“价值观”进行“否定之否定”后产生的。不过,也不能完全按排除是某些“防御机制”在进行“逃避”的可能性,而这个问题确实是修行中应该极力避免的“心理陷阱”。


          8楼2013-04-18 14:58
          收起回复
            三观已毁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4-18 15:06
            收起回复
              我是来看咱家小萌萌的。


              IP属地:甘肃10楼2013-04-18 15:09
              收起回复
                三观又怎样,我只是在默默的吸收知识,了解这个世界,又试图打破它,重建另一个世界观,我相信一切,又不相信一切……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4-18 15:42
                收起回复
                  2025-08-30 12:5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宝宝 ,可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4-19 14:32
                  收起回复
                    我只看一楼~


                    IP属地:重庆14楼2013-04-19 14:39
                    收起回复
                      我觉得,随着我的成长(尤其是最近两年),我越来越现实了→_→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4-20 00:38
                      收起回复
                        某天,我突然觉得,当我开始用田字方格本写字的那一刻开始,我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框……在天朝想达到解脱,只能自救。我们的每一言一行,都会被各种观念限定,而不是从一个观念延伸,先乎略这个观念对与错……有些人一味的认同,有些人一味的否定,我觉得话题是用来拓展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4-20 09:59
                        收起回复
                          小宝宝好可爱,笑的好开心,让人觉得很舒心。


                          IP属地:湖北17楼2013-04-20 17: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