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我就开始思考一个很有深度的哲学命题:是荒于嬉戏而没考起大学悲剧,还是努力拼搏了依旧没考起大学悲剧?
这个问题不在于你怎么回答,而在于你怎么去想。
圣经中有一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以前有两个人去一处空地挖井,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在一个地方挖,挖了很久;另一个人没有耐心,这个地方挖不到水,就又换了另一个地方。结局是专心在一地挖井的人最终如愿以偿挖到了水,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说也懂。
但我还没有说完。依旧是两个人,依旧去挖井。一个人认定一个地方便专心在那挖井,另一个人四处换地方挖。故事的结局是,第一个人挖了很久都没有挖到水,因为那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水。而四处换地方挖的人很快挖到了水,因为他发现这个地方没有水便果断换地方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你方法没用对,就算专心努力付出也不会有收获。
还是那两个人,一个专心在一个地方挖,另一个四处换地方挖,很久后,两个人都没有挖出水,因为那块空地根本就没有水。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又是这样一则道理:所处的环境不对,就算用对了方法,付出了汗水你也不会有收获,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高三狗们也是这样,每当有人在我这里找到了斗志与自信,其实我都替他们感到担心,因为踌躇满志的人生总是容易悲剧的。
话说,谁当年不是好成绩,谁不曾把奖状挂满墙啊,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落魄江湖。
有的高三狗认为考不上大学便未来无望,但我问他们,考上了大学你又准备干什么?
答案或是期期艾艾,或是茫然不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大学,不知道想读什么专业,作为已经十八岁的成年人,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无疑是很悲哀的,但更悲哀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悲哀。
我从来不认为考上大学就牛13,一张文凭也不能说明什么,不要以为读了大学你就觉悟高,斯文败类或者高分低能大多数就是指的大学生。说破天,大学生也不过是一群成年了拿着父母的钱泡妞的寄生虫,当然,高中生也差不多。
我不是在鼓吹大学无用论,我只是想说,之所以高考,之所以读大学,重要的不是你考上哪里,而是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且你会为之拼搏。录取通知书只是这个过程的附属产品,真正懂得为人生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换而言之,考不上大学不代表你没用,考上了大学也不能说明你便是强者。如果考上了大学依旧是是旷课睡觉拿着父母的钱泡妞,还不如不考,这是个心态问题。
在《庄子,内七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惠子对庄子说,他家地里长了一个大葫芦,整整五尺长,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葫芦,他感到非常高兴。但他把葫芦劈开了,用来舀水,显得太大;用来洗澡,又显得太小,这个大葫芦是葫芦中的佼佼者,可是对他的生活却没用什么帮助,根本就无用。庄子听了问道,为什么你要把葫芦劈开,而不是系在身上去遨游大海呢?
你看,不是你没用,而是你找不准人生的定位,所以你会失败。
你梦想成为栋梁之才,但栋梁全都做了家具或者棺材,而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往往是那些旁人觉得没用的树,因为没用,所以没人去砍伐。
我这是对你说,也是在对我说,与其茫然不知其所以然考个大学,何不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那些过来人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对你说,你太天真了,现实残酷你还未曾领略。
但我却想说,丫们把热血当做天真,把求知当做愚蠢,把梦想当做幻想,他们不过是一群满心世故的老流氓。他们说不行的,只是他们没办到,你没试过,你怎么知道?
年轻本就该天真,热血,不知天高地厚。年轻人没有了年轻人的样子,叫什么年轻人?你再怎么世故圆滑,那也是暮气沉沉。
身边的那些自诩为过来人的人,总喜欢用那些庸俗的教条禁锢着年轻人,他们把这谓之为经验之谈,洋洋得意的告诉年轻人说,听了他们的话会少走很多弯路。
人生是没有捷径的,但也没有弯路这个说法,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组成你人生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也无法躲避。也许你听了那些所谓的经验之谈,在这里没有碰壁,却会在那里碰壁,你总需要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
就算你到照着他们指的路至今没有碰壁,他们又会说,看,你受过的教训还是太少。
所以,别太在乎别人怎么说,也别听我是怎样说,关键在于你自身怎样想。而真正的大智慧者也不会教你那些小技巧,他们教你的只会是眼光跟境界。
佛家讲究觉悟两字,“觉”是指听到某句话或者接受某种知识有了新的感触,“悟”是指一生中你对你的经历的感悟。觉一瞬间的,悟是一辈子的。
就像我今晚看着夜空啃着凤爪突然有了这些感触,所以拿出来分享,但写到这我又担心有人说我给高三狗传递了负面能量,是消极的。
但其实,我是在消极中寻找积极,而诟病我的却是在积极中看见消极。不要以为黑暗处没有光,在黑暗里,哪里都是光。
这个问题不在于你怎么回答,而在于你怎么去想。
圣经中有一则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以前有两个人去一处空地挖井,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在一个地方挖,挖了很久;另一个人没有耐心,这个地方挖不到水,就又换了另一个地方。结局是专心在一地挖井的人最终如愿以偿挖到了水,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说也懂。
但我还没有说完。依旧是两个人,依旧去挖井。一个人认定一个地方便专心在那挖井,另一个人四处换地方挖。故事的结局是,第一个人挖了很久都没有挖到水,因为那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水。而四处换地方挖的人很快挖到了水,因为他发现这个地方没有水便果断换地方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你方法没用对,就算专心努力付出也不会有收获。
还是那两个人,一个专心在一个地方挖,另一个四处换地方挖,很久后,两个人都没有挖出水,因为那块空地根本就没有水。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又是这样一则道理:所处的环境不对,就算用对了方法,付出了汗水你也不会有收获,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高三狗们也是这样,每当有人在我这里找到了斗志与自信,其实我都替他们感到担心,因为踌躇满志的人生总是容易悲剧的。
话说,谁当年不是好成绩,谁不曾把奖状挂满墙啊,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落魄江湖。
有的高三狗认为考不上大学便未来无望,但我问他们,考上了大学你又准备干什么?
答案或是期期艾艾,或是茫然不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大学,不知道想读什么专业,作为已经十八岁的成年人,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无疑是很悲哀的,但更悲哀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悲哀。
我从来不认为考上大学就牛13,一张文凭也不能说明什么,不要以为读了大学你就觉悟高,斯文败类或者高分低能大多数就是指的大学生。说破天,大学生也不过是一群成年了拿着父母的钱泡妞的寄生虫,当然,高中生也差不多。
我不是在鼓吹大学无用论,我只是想说,之所以高考,之所以读大学,重要的不是你考上哪里,而是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且你会为之拼搏。录取通知书只是这个过程的附属产品,真正懂得为人生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换而言之,考不上大学不代表你没用,考上了大学也不能说明你便是强者。如果考上了大学依旧是是旷课睡觉拿着父母的钱泡妞,还不如不考,这是个心态问题。
在《庄子,内七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惠子对庄子说,他家地里长了一个大葫芦,整整五尺长,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葫芦,他感到非常高兴。但他把葫芦劈开了,用来舀水,显得太大;用来洗澡,又显得太小,这个大葫芦是葫芦中的佼佼者,可是对他的生活却没用什么帮助,根本就无用。庄子听了问道,为什么你要把葫芦劈开,而不是系在身上去遨游大海呢?
你看,不是你没用,而是你找不准人生的定位,所以你会失败。
你梦想成为栋梁之才,但栋梁全都做了家具或者棺材,而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往往是那些旁人觉得没用的树,因为没用,所以没人去砍伐。
我这是对你说,也是在对我说,与其茫然不知其所以然考个大学,何不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那些过来人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对你说,你太天真了,现实残酷你还未曾领略。
但我却想说,丫们把热血当做天真,把求知当做愚蠢,把梦想当做幻想,他们不过是一群满心世故的老流氓。他们说不行的,只是他们没办到,你没试过,你怎么知道?
年轻本就该天真,热血,不知天高地厚。年轻人没有了年轻人的样子,叫什么年轻人?你再怎么世故圆滑,那也是暮气沉沉。
身边的那些自诩为过来人的人,总喜欢用那些庸俗的教条禁锢着年轻人,他们把这谓之为经验之谈,洋洋得意的告诉年轻人说,听了他们的话会少走很多弯路。
人生是没有捷径的,但也没有弯路这个说法,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组成你人生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也无法躲避。也许你听了那些所谓的经验之谈,在这里没有碰壁,却会在那里碰壁,你总需要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
就算你到照着他们指的路至今没有碰壁,他们又会说,看,你受过的教训还是太少。
所以,别太在乎别人怎么说,也别听我是怎样说,关键在于你自身怎样想。而真正的大智慧者也不会教你那些小技巧,他们教你的只会是眼光跟境界。
佛家讲究觉悟两字,“觉”是指听到某句话或者接受某种知识有了新的感触,“悟”是指一生中你对你的经历的感悟。觉一瞬间的,悟是一辈子的。
就像我今晚看着夜空啃着凤爪突然有了这些感触,所以拿出来分享,但写到这我又担心有人说我给高三狗传递了负面能量,是消极的。
但其实,我是在消极中寻找积极,而诟病我的却是在积极中看见消极。不要以为黑暗处没有光,在黑暗里,哪里都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