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494贴子:191,671
  • 29回复贴,共1

问一个孤陋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现在正在看唐史,和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不同,唐代记录每一个皇帝的称号似乎都很长,比如唐宪宗——“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是不是司马光对唐朝推崇备至呢?
另外,武则天分明是个皇帝,司马光却说她是“则天顺圣皇后”,好像耻于说她是皇帝似的……


1楼2013-04-14 18:24回复
    司马光是封建官僚,维护正统。在他看来武则天是篡逆,所以不予称呼皇帝


    IP属地:北京2楼2013-04-14 19:30
    收起回复
      2025-08-17 10:24: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司马光是极右分子,强调正统、等级与名义。他对历史上诸如王莽之流都是不称呼为皇帝的,主要就是通过洗脑来维护正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4-14 19:41
      收起回复
        两位仁兄所言极是,司马光一写到大宋开朝就死活不敢再写下去了,不然像司马迁一样受腐邢就完蛋了……


        4楼2013-04-14 23:03
        收起回复
          资治通鉴本是帝王的教科书,自然要树立正统思想,现在我辈志士只是看看学习而已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4-15 09:03
          回复
            唐朝以前皇帝谥号一般1-2个字,到唐代开始多起来,到了清朝更是长得一口气读不过来
            宪宗是庙号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是谥号
            清朝皇帝太后在活着的时候就先上徽号,逢上重大节日庆典什么的会给皇帝太后增加徽号,所以到死的时候上了好多
            司马光在这里只是引用而已,并不是他拟的,也不能说明他对唐朝推崇备至


            7楼2013-04-15 11:59
            收起回复
              在通鉴里,好像唐朝创下了好多记录——皇帝的名号开始变长了;
              另外,德宗年代居然从“一”写到了“十一”,不像汉武帝、唐太宗和唐玄宗一样也只是“上之上”、“上之中”、“上之下”、“中之上”、“中之中”、“中之下”、“下之上”、“下之中”和“下之下”等等来记载,可能是德宗时候的事情比较多,用九个回合还写不完吧,哈哈……


              8楼2013-04-15 18:13
              收起回复
                在称呼上唐朝是个分水岭 唐以前的的称呼都是XX帝 比如汉武帝 隋炀帝等等 自唐以后开始叫庙号 唐太宗 宋太祖等等之类的


                IP属地:北京9楼2013-04-15 21:37
                收起回复
                  2025-08-17 10:18: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司马光如果如实讲述赵匡胤是如何辜负周世宗托孤大任,欺孤儿寡母、篡夺皇位的龌龊事,就算当时的皇帝不追究,也会暴露出司马光其实是在为一个生于不义的朝廷效命。


                  IP属地:天津10楼2013-04-18 07:19
                  收起回复
                    唐以前皇帝死后由下任皇帝给定个谥号,相对比较简捷简明,一般1-2个字给概括终身,史料以此来称呼皇帝。早期(如汉代)皇帝不是都有庙号,称祖称宗是有条件的:即“祖有功,宗有德”。一定要有相当大的功绩才能有庙号,创立新朝代、开疆拓土之类的功绩才能称祖,治理有方、国富民强才能称宗。对没有庙号的皇帝就只用谥号来称呼。到唐代开始则不管好歹基本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也就具备对皇帝称某祖某宗的条件。
                    到了明以后,一代皇帝不换年号,开始用年号称呼皇帝,如万历皇帝、康熙皇帝之类的就是以年号了。


                    12楼2013-04-19 10: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