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帮吧 关注:10贴子:949
  • 5回复贴,共1

不想做语文卷子的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edu.qq.com/zt/2007/gkst/ 


1楼2007-07-11 22:55回复
    湖南卷

     A C D D B A C B D C A B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14.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16.古诗文默写(6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 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答:(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答:(1)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2)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3)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答:(1)刘半家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两人疏远起来。(2)鲁迅在《何典》序文中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上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刘半农感到不快。(3)刘半农后来“据了要津”,也影响了两人的关系(4)“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这是两个疏远的最根本原因。
     
     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答:(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2楼2007-07-12 17:52
    回复
      2025-08-30 04:37: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重庆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甫”读fǔ,B项“喟”读kuèi,C项“数”读shuò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A项“苍”应为“沧”,“篷”应为“蓬”。 
      B项“夹”应为浃,C项“哀”应为“唉”,D项“兰”应为“蓝”。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一是要注意不同语素的理解,二要注意语境,三要用好排除法。“坦陈”与“坦承”区别在“陈”和“承”,“陈”是陈述,“承”是承认,根据语境,应该是承认,故“坦承”更合适,先排除A、B项。“场合”指由一定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构成的某种环境,“场所”指供活动的处所,一定的地方,根据语境,应选“场所”。再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 B 
      【解析】A项“上面”指代内容不明,C项“遮挡”与“炎凉”搭配不当,“抚慰”与“喜怒哀乐”搭配不当。D项偷换主语。“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的主语应该是“废水”。 
      5【答案】 B 
      【解析】B项指的是对“民间艺术”的对待方式,而不是对“民间艺术”的阐释。 
      6【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审准题干,二要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上,弄清基本概念、关键语句等。 
      7【答案】 B 
      【解析】A、C、D三项传递的信息过于片面,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有曲解或狭义理解原文的意思。B项符合题意。 
      8【答案】 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载:充满。 
      9【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者”是“……的人”,B项“于”是“在”,C项“以”一为“因为”,一为“来”,D项“所”与后面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10【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一是清楚所给语句的含义,二要明确题干要求。 
      11【答案】 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全篇,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并与文章对照,注意与文章的差别,哪怕是细微的差别。C项中,李东阳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下边的官吏互相勾结,层层庇护,皇帝受到蒙蔽。 
      12【答案】  (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13【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4【答案】(1)来即我谋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泉涓涓而始流 
      (4)小学而大遗 
      (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战争与和平 
      15.“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案】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这句话在文章第三段的最后,根据句意,答案应该在本段及前段,然后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游人”及“移民”心情的重要词句,加以整理、归纳即可。  
      16.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案】(1)①以“告别”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 ②总领后文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C。分析结构、把握思路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为结构和思路的安排是作者实现写作意图、增强表现力度、体现行文特色的重要手段。第(1)小题关键是理清每短的段意,然后依次串起来。第(2)小题考查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内容上的作用,二是结构上的作用。 
      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答案】 【解析】 
      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20略 
      21【答案】 ① 而②虽然 ③ 但是 ④无论 ⑤无论 ⑥都


      4楼2007-07-12 18:02
      回复
        其他的我就不往上发了 最上面那个网址


        5楼2007-07-12 18:07
        回复
          • 218.31.60.*
          好东西``~~


          6楼2007-07-16 15:59
          回复
            • 222.80.185.*
            好家伙!


            7楼2007-07-17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