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个题外话,先上两个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大家看看愿意相信哪一个:
我国著名军事家,被称作军神的李靖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寥寥数人。”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没什么军事才能。”
~~~~~~~~~~~~~~~~~~~~~~~~~~~~~~~~~~~~~~~~~~~~~~~~~~~~~~~~~~~~~~~~~~~~~~~~~~~~~
言归正传,下面就以汉之云结尾刺杀诸葛亮这一段来说说DOMO编辑们所谓的大义:
他们觉得诸葛亮跟司马懿打仗,不论输赢都会死很多人。所以只要杀了诸葛亮仗就不用打了,可以少死很多人,只要少死人这就叫大义。于是就借着故事中的人物,来向玩家传答这一理念。
可以少死人叫做大义这点我认同,不过要是告诉这些书生们,杀死一个人之后立刻就有可能死十万乃至数十万人,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得懂啊。
首先,古代没有手机和无线电,前方的大军和远在后方的总部之间几乎是切断联系的。前方十万将士的性命就几乎全系在主帅一人身上。而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生死存亡都是瞬息之间的事。在这种时候最大的大忌就是主帅身亡。一旦主帅身死,所帅全部兵士的生命将危在旦夕。从古至今全世界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两军对阵最怕的就是己方主帅出事。
而我们的DOMO各位编辑大书生么,还以为决战时刻杀死自己的主帅仗就算结束了,就能拯救千万士兵的生命,岂不知假如诸葛亮真的突然死亡,蜀军立刻大乱,魏军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举冲杀一血被骂龟缩之耻。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吴国虎视眈眈,所以对于魏国来说当然是能灭一个少一个,所以一定会把这十万没有主帅指挥的蜀军尽数消灭。而蜀军全是步兵,魏军多是骑兵,连想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这一下就死了十万人。杀尽蜀军之后魏军一定会趁势直取汉中,谁能保证汉中的守军不抵抗,这一交战,汉中又不知要死掉多少士兵。还有谁能保证魏军入城后不会烧杀抢掠。
看吧,这就是大义的结果。也不怪DOMO编辑们,毕竟书生们脑袋里的大义和这世间真正的大义完全就是两回事。
~~~~~~~~~~~~~~~~~~~~~~~~~~~~~~~~~~~~~~~~~~~~~~~~~~~~~~~~~~~~~~~~~~~~~~~~~~~~~~~~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死后是什么情况呢。这一段恰恰是最被历史上许多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所称道的:
诸葛亮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提前做安排,授意大军在他死后要密不发丧,保持一种准备进攻的态势,然后大军不能急退,要退三进二的向汉中撤退,摆出一副诱敌深入的架势。并且授意姜维埋伏两路伏兵,如果司马懿真追来了就击鼓反击。
此后诸葛亮病故。大军缓缓撤退,司马懿刚开始认为是跟往常一样的诱敌之计。后来发觉情况不对便立刻率大军追击蜀军。真遇到姜维的伏兵,蜀军打起诸葛亮的大旗,大军击鼓反杀回来。司马懿以为中了诱敌之计不及交战就退走了。之后蜀军才迅速的退回汉中。
我国著名军事家,被称作军神的李靖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寥寥数人。”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没什么军事才能。”
~~~~~~~~~~~~~~~~~~~~~~~~~~~~~~~~~~~~~~~~~~~~~~~~~~~~~~~~~~~~~~~~~~~~~~~~~~~~~
言归正传,下面就以汉之云结尾刺杀诸葛亮这一段来说说DOMO编辑们所谓的大义:
他们觉得诸葛亮跟司马懿打仗,不论输赢都会死很多人。所以只要杀了诸葛亮仗就不用打了,可以少死很多人,只要少死人这就叫大义。于是就借着故事中的人物,来向玩家传答这一理念。
可以少死人叫做大义这点我认同,不过要是告诉这些书生们,杀死一个人之后立刻就有可能死十万乃至数十万人,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得懂啊。
首先,古代没有手机和无线电,前方的大军和远在后方的总部之间几乎是切断联系的。前方十万将士的性命就几乎全系在主帅一人身上。而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生死存亡都是瞬息之间的事。在这种时候最大的大忌就是主帅身亡。一旦主帅身死,所帅全部兵士的生命将危在旦夕。从古至今全世界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两军对阵最怕的就是己方主帅出事。
而我们的DOMO各位编辑大书生么,还以为决战时刻杀死自己的主帅仗就算结束了,就能拯救千万士兵的生命,岂不知假如诸葛亮真的突然死亡,蜀军立刻大乱,魏军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举冲杀一血被骂龟缩之耻。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吴国虎视眈眈,所以对于魏国来说当然是能灭一个少一个,所以一定会把这十万没有主帅指挥的蜀军尽数消灭。而蜀军全是步兵,魏军多是骑兵,连想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这一下就死了十万人。杀尽蜀军之后魏军一定会趁势直取汉中,谁能保证汉中的守军不抵抗,这一交战,汉中又不知要死掉多少士兵。还有谁能保证魏军入城后不会烧杀抢掠。
看吧,这就是大义的结果。也不怪DOMO编辑们,毕竟书生们脑袋里的大义和这世间真正的大义完全就是两回事。
~~~~~~~~~~~~~~~~~~~~~~~~~~~~~~~~~~~~~~~~~~~~~~~~~~~~~~~~~~~~~~~~~~~~~~~~~~~~~~~~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死后是什么情况呢。这一段恰恰是最被历史上许多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所称道的:
诸葛亮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提前做安排,授意大军在他死后要密不发丧,保持一种准备进攻的态势,然后大军不能急退,要退三进二的向汉中撤退,摆出一副诱敌深入的架势。并且授意姜维埋伏两路伏兵,如果司马懿真追来了就击鼓反击。
此后诸葛亮病故。大军缓缓撤退,司马懿刚开始认为是跟往常一样的诱敌之计。后来发觉情况不对便立刻率大军追击蜀军。真遇到姜维的伏兵,蜀军打起诸葛亮的大旗,大军击鼓反杀回来。司马懿以为中了诱敌之计不及交战就退走了。之后蜀军才迅速的退回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