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吧 关注:4,587,312贴子:86,495,547

还有人在等更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等更的都进来 发点微小说 消遣消遣


1楼2013-04-12 01:03回复
    你那点痛算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4000万孩子在单亲家庭中,其中有1200万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母。如果有人能让他们叫上一声妈妈,足以让他们幸福得热泪横流。但是,他们还算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很健康。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6000多万人不同程度肢体残缺。但是这些残疾人也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能生活自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2000多万重症患者,整天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在不发达国家,每年约有80000名儿童被人贩子拐走,打折双腿,弄瞎或者弄哑,沦为乞讨的工具。但是,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有生命。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平均每天有160万人死于飞来的横祸,譬如待在家里,天上落下一架飞机被砸死,或者晴天一个响雷被劈死,或者看流星时被一颗陨石击毙。但是,这些死者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死后不会受到唾骂。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每年还有30000人死于冤案。他们被人以正义的名义杀死,死后,还要为不是他们犯下的罪行而背负骂名,甚至遗臭万年。现在想想,你遇到的那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3楼2013-04-12 01:04
    回复
      2025-08-13 18:12: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木有人看啊


      5楼2013-04-12 01:05
      回复
        孩子。如果你看到了我就粉我吧,吧里已经没有人了


        6楼2013-04-12 01:05
        收起回复
          寂寞的感觉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心事重重, 渴望找一个人聊一聊的时候,那个可以聊的人来了,可是你们却并没有聊什么。当然,聊是聊了,可是他聊他的,你也试着开始聊你的,只是到后来,你放弃了。于是,你们的聊天成了两条七扭八歪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你敷衍着,笑着,假装聊得很投机。但是,你心里渴望他离去,渴望自己静下来,静下来啃啮那属于自己的寂寞。 “倒不如自己闷着的好!”这是你的结论。 “希望别人来分担我的心事是多么愚蠢别人不一定会了解我,大多数人都更关心自己。” 于是,你领悟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的。所以,假使你够聪明,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啃啮自己的寂寞——或者反过来说,让寂寞来吞噬你。于是,你慢慢可以感觉到,午后的日影怎样拖着暗淡的步子西斜,屋角的浮尘怎样在毫无目的地游动,檐前的蜘蛛怎样结那囚禁自己的网,暮色又怎样默默地爬上你的书桌,而那寂寞的感觉又是怎样越来越沉重地在你心上压下……直到你呼吸困难,心跳迟滞,像一辆超重的车,在上坡时渐渐地减慢,渐渐地停下。于是,你觉得自己胀得无限大,大得填满了整个宇宙空间,而在这无限大的你的里面,所胀满的,只是寂寞,寂寞,无边的寂寞没有一声呼叫,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情感,没有一线希望,没有一点欲望,没有动,没有静,只有一种向下沉落的感觉,沉落……向着那无底的幽暗之中沉落。于是,夜色密密地涂满了宇宙,在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墨一般的幽暗里,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仍在继续沉落,你所知道的只是那沉重的、无边的、墨染的、死一般的寂寞 。


          7楼2013-04-12 01:06
          回复
            有的事 懒的回复而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4-12 01:06
            收起回复
              母亲的秘密


              9楼2013-04-12 01:07
              回复
                发的也太无聊了罢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12 01:08
                收起回复
                  2025-08-13 18:06: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怀泽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译文见陈泽环译《敬畏生命》一书)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读着这些精彩无比的议论,我无言而折服,它们使我瞥见了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深度。凡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生活的人,必然会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并对之充满敬畏之情,史怀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看来,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世界某种神秘的精神本质的显现,由此他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张。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尤以人的心灵生活最接近世界的这种精神本质。因而,他认为对于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质的人来说,“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为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14楼2013-04-12 01:09
                  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楼2013-04-12 01:10
                    收起回复
                      还有木有人看啊 有人看就继续发


                      16楼2013-04-12 01:10
                      回复
                        求带走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7楼2013-04-12 01:10
                        收起回复
                          靠 睡觉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4-12 01:11
                          收起回复
                            继续发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4-12 01:12
                            收起回复
                              2025-08-13 18:00: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o le


                              20楼2013-04-12 0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