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古堡吧 关注:13贴子:289
  • 0回复贴,共1

〖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神宗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时当王安石行“新法”,很希望得到张载支持。张载并不反对变法,但提出不能“教玉人追琢”,遂与安石“语多不合”。后因其弟张晋反对变法获罪,张载辞职回乡,以讲学著书为生。张载精思过人,且强调践履,注重“外王”。他重视《周礼》,其重视的向度或与王安石有别,但主张通经致用的立场则完全一致。他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甚至想把《周礼》关于“井田”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构想,在关中集资购田以付诸实施。
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但这四句话并不好讲。今特稍作解释,或者於青年学子不无助益。
(1)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2) 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3) 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体制,却正是政治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
=== == === == === == === == === == === == === == === == ===
张载,既张横渠(1020-1077)。名载字子厚,陕西扶风人。为二程先生之表叔。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以千数,其著作凡而十三卷。因讲学于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生。屏居南山之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宋史.张载传》)。 有横渠书院,始建于元朝元贞(元成宗铁木耳,元贞1295-1297。)年间,占地十余亩。张载墓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凤翔县、横渠镇、大南大振谷口。
这句话也是著名历史教师袁腾飞的座右铭。


1楼2013-04-11 20: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