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计算机可能由神经和化学试剂组成,也可能用黏菌和光线构筑。不切实际?是有那么一点,但计算机只是一种处理信息的工具,最初的计算机就是人本身。科学家正在用可用的一切运算原则去构思新的计算方式。
绒泡菌芯片,由黏菌构建并操作的发散式生物态计算设备。图片来源:Adamatzky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
(文/BRANDON KEIM)说起计算机,我们都知道它是用金属、塑料和芯片做成的神奇机器,能将电流转变为数字现实。再过一个世纪,计算机将和现在完全不同。未来的计算机可能由神经和化学试剂组成,也可能用细菌菌落和光线构筑——它们将令我们这些带着21世纪过时观念的人类相见不相识。
不切实际?是有那么一点。但计算机也不过一种处理信息的工具罢了,无需拘泥于特定的材料形式。毕竟,最初的计算机就是人本身。很多还健在的人都见证过电子管被指甲盖大小的晶体管取代的伟大过程。
在下文中,我们将见识一些非常“非主流”的计算机。
绒泡菌芯片,由黏菌构建并操作的发散式生物态计算设备。图片来源:Adamatzky et 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文/BRANDON KEIM)说起计算机,我们都知道它是用金属、塑料和芯片做成的神奇机器,能将电流转变为数字现实。再过一个世纪,计算机将和现在完全不同。未来的计算机可能由神经和化学试剂组成,也可能用细菌菌落和光线构筑——它们将令我们这些带着21世纪过时观念的人类相见不相识。
不切实际?是有那么一点。但计算机也不过一种处理信息的工具罢了,无需拘泥于特定的材料形式。毕竟,最初的计算机就是人本身。很多还健在的人都见证过电子管被指甲盖大小的晶体管取代的伟大过程。
在下文中,我们将见识一些非常“非主流”的计算机。

图片来源: Adamatzky et al./arXiv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合成生物学家埃里克·温弗里(Eric Winfree)的研究成果,图中显示一串经过编程的DNA用A、C、T、G四种碱基在进行合成。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设计的细胞门电路,它们通过所处的信息状态让细胞呈现红色或者绿色。图片来源: Bonnet et al./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