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钓叟吧 关注:734贴子:9,090

回复:五运六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象无空生,卦不苟造。是故羲皇录图象而画卦,纹之记,曰文;无之记,曰爻。爻者,交也,一阴(爻)一阳(爻)之升降消息也。是故羲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乃 真天文 也。
文 有其初;字,有其记。文始者,知也;字始者,意也。象之会,曰字。
文字之始乎用者,治也。用者录以字,可以为用也。文也,字也,岐而有同工者,情会于 一 也。
古圣结字,字皆有所本也。曰字者,孳也,六义相生无穷也。故 可畅演物象之性情也。
天地散人曰:余不揣浅陋,略演其名象之意,畅古圣为 脏腑命名之性情也。
臓,藏也,藏 五灵之神机也。臓为阴,故《脉地赞》曰:阴病治官。官,职也,官其能也。其失职也,则藏污纳垢,祸乱五灵。
腑,辅也,扶也,府也。隶属各臓,相为表里,上辅社稷,下安民生。故《脉地赞》曰:阳病治府。府其吏也,其失职,则生腐败,蚀气污血。


22楼2013-04-12 17:39
回复
    脏者,量也,衡也,藏营而支(配)养者也。
    腑者,抚也,腐也,哺也,消导传化而奉营者也。
    是故脏支其营,腑奉其养,支配供给,经济命脉,长(zhang)生益寿之大端也。


    23楼2013-04-14 17:13
    回复
      2025-11-13 06:22: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曰 肝者,感也,干也,敢也。故曰:将军之官。
      曰 心者,欣也,訫也,信也。故曰:君主之官。
      曰 脾者,譬也,辟也,批也。故曰:谏议之官。
      曰 肺者,扉也,霏也,斐也。故曰:相傅之官。
      曰 肾者,申也,深也,审也。故曰:作强之官。


      24楼2013-04-14 17:29
      回复
        或问曰:人为什麽活著?曰:为了 生 命 的延续。道无终始,物有死生。虽有其死,而生生不息也。
        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夫 天,上也,地,下也,宰万物者,人也。间气盗竽,是故治乱兴废之循环不已也。乱其道者,礼仪也;乱其方者,著恶也;乱于身者,贪侈也;乱于治者,婪奢也,乱于生者,疾也。乱于命者,病也。
        是故 七惑之损,损其性者也;八风发邪,伤其命者也。八正之益,善其生者也; 一意规中,怡其性者也;五气朝元,固其命者也。


        25楼2013-04-14 17:56
        回复
          天地散人曰:气化大要,化要以度。度其量也,量以衡也。
          大哉度也!气度,风度,温度,湿度。阴阳环周,天地交爻,太过不及,而变化生焉。
          春风拂柳,夏日映荷,秋雨泣竹,冬雪点梅。时至序,气之至也。
          气本无病,七惑乱其气,气其乱也,则翕张其器,伤其五灵,坏其形骸。是谓情志之病。用之治也,其针药汤液,利刃宰具,皆无能全其功者也。妄施之,反害无穷者,当翕反张,当张反翕,其器失衡度,气机败坏也。


          26楼2013-04-14 18:19
          回复
            恭录医神扁鹊祖师之言,以明五运阴阳之用。
            徵音人者,主心声也。心声笑,其音竽,其志喜。其经手少阴。厥逆太阳则荣卫不能通,阴阳反错,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大、小)定心汤主之。
            语声前宽后急,后声不续,惊掣悸语,前混后浊,口喎冒昧,好自笑,此为厉风入心,荆沥汤主之。
            心虚风寒,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痢无度,口面喎斜,此病不盈旬日,宜急治之。乾姜附子汤主之。
            又 笑(心主笑)而呻(肾主呻),呻而反忧(肺主忧),此为水克火,阴击阳,阴起而阳伏,伏则实,实则伤热,热则狂,闷乱冒昧,言多谬误,不可采听,此心已伤。若其人口唇正赤可疗,其青黄白黑,不可疗也。
            若其人本来心性和雅,而忽弊急反于常,心手不遂,语声冒昧,其所疾源,厉风损心。白术酒主之。
            或言未竟便住,以手剔脚爪,此人必死。祸虽未及,名曰 行尸。此心病 声 之候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可治者,明而察之。
            凡人死生休咎,则脏神前(先也)变(见)于外形。人心前病,则口为之开张;若心前死,则枯黑,语声不转。若天中等分(分部也),墓色应之,必死不治。看应(之)增损,斟酌赊(远也)促(近也)。赊则不出四百日内;促则不延旬月之间。
            凡面赤(火色)目白(金色),忧愤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不过十日死。又、面黄目赤不死,赤如杯血,死。吉凶之色若在于分部,(月出 月出)而见,赤黑入口,此必死,不出其年,名曰 行尸。若 年上(相法所谓年上、寿上,疾厄宫也) 无应,三年之中,病必死矣。


            27楼2013-04-14 19:28
            回复
              曰:天道无知,肇始造物,奥意玄玄,类出不穷。生杀不时,予取不恒。天性人心,类一而兴。容邪任恶,弃德取欲,间气盗竽,欲之不竭。天地万物,不以我独。穷索极取,未央绝灭。命矣哉!
              含灵之生也,元神(虚也)生元炁(无也),元炁生元精(有也),元精生元形(质也),元形生成体(实也),体寓精,精生气,气生神,神生性,性生命,命生运,运则生长壮老已。
              命,生有处,行有经。神有阙,精有宫,意有舍,魂有门,魄有户。五运也!


              28楼2013-04-14 20:07
              回复
                《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太极也)。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两仪也)。
                天地散人曰:命之运也,出中府,上云门,下天府,环周而入期门。始於斯也,终於斯也,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常 经 为则,克以生功。万物之事,能度不竭。


                29楼2013-04-14 20:21
                回复
                  2025-11-13 06:16: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是故 戴人先生曰:不识五运六气,遍检方书何济?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30楼2013-04-14 20:29
                  回复
                    《经》之言,可谓详也尽矣!然人之不悟者,何以从之?曰:医,非书也,书,非文采也。古圣心传,乃传其 心得 也,非文语也。实为言之以说者,类者之言也。夫 心传须心受。其 耳食目餐者,其能收受乎?


                    31楼2013-04-14 20:41
                    回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谓三般。二分四路,三络六经。
                      一衍而十,天干也,天气干于地也;二衍十二,地支也,地气支于天也。
                      天地相乘,一百二十,人者,天地之长子也,故人之天年,一百二十岁也。
                      甲少阳、乙厥阴、丙壬太阳、丁癸少阴、戊庚阳明、己辛太阴,此天干之主六经也。
                      甲首、乙喉、丙肩、丁胸、戊腰、己肋、庚腹、辛背、壬足膝,癸骨,此干之应诸象也。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包络膻中、亥三焦,此支之应象而成其生和也。
                      子肾、丑脾、寅胆、卯肝、辰胃、巳三焦小肠、午心、未气海精宫、申大肠、酉肺、戌膻中命门、亥膀胱,此支之所注而应者也。
                      故曰:三般不识,焉明阴阳盛衰?五行不明,安知脏腑生克?
                      故 相生相凌,搏则为害;相对相冲,功乎生成;生成太过,反而刑破;制而无功,反为生合;支有其制,见制为合。
                      五行之用,胜之则病,胜者太过,气之所凌也。


                      33楼2013-04-15 11:25
                      回复
                        医,源于易。易者,道之常也;常恒见也。常者,五行之炁应天运而主生物者也。五运相袭,周而不殆,相生相成,承运以治。六气者,其本五行之气淫(太过、不及)而生,故曰:六淫。淫者,过度也。五运阴阳,阴阳之动,盛衰虚实,太过不及之所注也。
                        易者,圜也、周也、遍也、咸也、皆也,都也,意相通也,用不相同也;
                        易者,化也、变也、改也、换也、更也、替也、革也、代也、兴也、衰也、消也、息也,动而不居也。
                        是故天有寒热之变;地有厚薄之味;天有圜同之化;地有疏密之度。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各得其气,物自有化,以生冲和。
                        气、色、味之非恒,有时之夺。形之无易,质减于情。是故形之应其遗;质之应其蓄。是以取之以其治;用之以能疗。 形、色、气、味也。


                        34楼2013-04-17 10:31
                        回复
                          气、色、味有时之夺者,以 荔枝 为喻,所谓 荔枝者,离其枝也,一日而色变,次日而香(气)变,三日而味变。时之夺其气、色、味也。
                          形之应其遗者,曰:种下高粱,不生玉米也。质之应其蓄者,蓄其气、色、味也。


                          35楼2013-04-17 10:46
                          回复
                            恭录《黄帝内经》之明言 后天生化 之常。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 中根 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 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 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散人按:司其岁而备其物,气专而味正,取以其治,用以能疗也。)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36楼2013-04-17 11:07
                            回复
                              2025-11-13 06:10: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行。
                              水数一,火数二,土数五,水生而火化,用在中也。
                              水,其味咸,润也,利也;土,其味甘,周也,布也; 火,其味苦,消也,化也。一其往,生成始,同其化,动而不息;土,孕之育之掌之成之,万物有情,出乎根本。用之有则,始以其致,成就东(木)西(金)。是故天下之万物,皆可以称之为 东西。


                              37楼2013-04-17 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