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6,364贴子:14,923,068
  • 8回复贴,共1

以演义看吕布(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论武艺吕布是公认的魁首,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吕布并没有因绝伦超群的武艺,再加上“器宇轩昂”的外貌,而赢得美誉。一部《三国》,对吕布几乎无人说一句好话,“勇而无谋”、“见利忘义”、“义薄之人”、“轻于去就,无义小人”、“三姓家奴”,是《三国》中的人物对吕布的定论,使其“人中吕布”形象荡然无存。今人著书立说,论及吕布也少褒词好语。现成一些好事之人更给他戴上“有奶便是娘的小人”的帽子。笔者认为《三国》圈子中的人,乃至之后的几百年间封建时代的人,不能超越时代评说吕布是很自然的。而今人也是那样仅把吕布看作一个一无是处应予彻底否定的人物,就不够公允,也忽略了吕布这一艺术典型所蕴含的特质意义。
吕布的叛杀丁原,确实算得上是“见利忘义”的“无义小人”,但吕布的某些行为,即使让最看不起吕布的来评说,也不好名之以“无义”、“义薄”之类的恶誉。比如,吕布助王允杀了董卓之后,因王允对卓之余党操之过急,引来了祸乱。李、郭汜等人引兵攻破长安,吕布拦挡不住,只得撤离长安。以“别图良策”。危乱中,吕布先去救护王允,只是王允不肯离开长安,“再三相劝”无效。这时吕布再要去救护自己的家小已来不及了,最后只得弃却家小,飞奔出关。而谁都知道吕布是很爱自己的妻妾的,在吕布的天平上,丢却妻小,可决不仅仅是丢了一件“衣服”的份量。另外,吕布在和刘备争徐州时,有两次刘备的家小落到了吕布手中。第一次是“乘夜袭徐郡”,吕布得手后,“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又常使侍妾送物,未尝有缺”。后将刘备家小主动送还刘备。如果说,这一次吕布主动送还刘备家小,是因为这时两家表面上还算是盟军。双方矛盾不是十分尖锐之故,那么第二次情形就大不同了。第二次是吕布得知曹操和刘备结盟,要来攻打自己,大怒,于是起兵攻打刘备,志在必得。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吕布打破刘备唯一的守城——沛城后,听了糜竺希望不要加害刘备家小的请地他说:“吾与玄德旧交,岂忍加害他妻子。”随即把刘备妻小安置在徐州。在“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则有作者对吕布此举的评记:“此是吕布兄弟之情也。……此是吕布好处。”平心而论,吕布在危乱中不忘先去救护王允,以及两度不废刘备妻小,无论如何,应该称得上是有仁有义的。
吕布不仅时有仁义之举,而且在某些场合还表现出一定的明智和略谋。大家知道,张飞曾几次给吕布难堪。一次,吕布为了交好刘备,令妻女出拜刘备。这本是为了表达对刘备的敬意,刘备自然要谦让。吕布说:“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竟然对吕布“目大叱”,还要和吕布拼三百回合。显然两人私怨最深。但后来吕布乘夜夺取徐州后,并没有乘机去追杀张飞。倘若吕布此时决心要报一箭之仇,以他本人的武艺加得胜之后,要杀仅有“十八骑燕将”保护的醉酒张飞,应该是不难办到的,吕布没有那样去干。所谓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之说,殊无道理。这至少应该说,吕布是识大体的,甚至不乏几分仁厚之心。不然,吕布此次把张飞杀了,那势必激化了和刘备集团的矛盾,对自己不利。联系后来的辕门射戟之事,可以说吕布不仅有勇,也有一点谋略眼光。至少在袁术要攻击刘备时,能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而救护刘备,显得他比谋士陈宫等人反而有谋。 ;=$#"T4&=l  
  通过上述,可以说吕由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恶徒,什么“无义小人”、“通而无谋”的话,实乃偏颇之词。然而吕布实实在在是《三国》中最被人看不起,挨骂最厉害的一个。上文提到的,吕布令妻女出拜刘备,这本是对刘备的敬意,是一张“热脸”。张飞竟然十分生气,说“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张飞这话似乎十分无理,刘备是“金枝玉叶”,张飞你可是出身“卖酒屠猪”的“有田庄”的平民,你尚且能和刘备称兄道弟,而吕布此时身为一路诸候,武艺超众,为何就不能与刘备称兄道弟?——刘备后来是承认这个“兄弟”关系的。看来,张飞说的“何等人”不是指吕布与“金枝玉叶”配不上的出身,而是指吕布的德行不配。 wC¬9j'E H>  



1楼2007-07-10 19:05回复
      张飞还几次面对面地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这显然是指吕布先拜丁原为义父,再拜董卓为义父。但拜人为义父不见得就该称为“家奴”,刘封拜刘备为义父,关平拜关羽为义父,从未有人叫他们“家奴”什么的。张飞为此而骂吕布是“家奴”,实际还是因为看不上吕布的德行。  vN      "  
      那么对吕布的德行究竟该如何评说?上边我们列举了吕布的一些事,说明吕布某些场合也有仁有义,但还不足以说明吕布的大节。大节是“轻于去就”,先叛丁原,再叛董卓。可是按情理说,吕布叛杀了仗义执言的丁原,确是有罪于天下;但后助王允谋杀了董卓,应该是有助于天下。曹操后来围吕布于下邳时,曾对吕布说:“夫术有以逆大罪,而公有讨卓之功。”可见人们对吕布的讨卓之功是心中有数的。诛董卓是大快人心的事,无论吕布的主观动因是什么,客观上总是干了一件有利于社稷苍生的事。让人费解的是,对有讨卓之功的吕布,当时“诸候多不能相容。”在诸候们看来,吕布两次背主,是“轻于去就”的小人,十足的不忠不义。 q6Ub^f WH0  
      问题是,在《三国演义》中,有叛降行为的人,远不止是吕布一人。许攸、张合、高览背叛了袁绍;孟达背叛了刘璋;姜维背叛了曹魏;张辽、徐晃投降了曹操,甚至刘备也算做过曹操的部将,终而叛之。略举一二,可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人都有过叛降行为。对《三国演义》中那许多人的叛降行为都不予追究,为什么偏偏对吕布的背主行为揪住不放呢?甚至连对他的背叛丁原和背叛董卓都不能“区别对待”呢?这就值得探讨了。 4[> gm% |?  
      在中国封建时代,忠义是全社会共同维护的道德信条,是“天理”,犹如西方人康德所言的“绝对命令”,《三国》中的不少人物更是在这方面做得够“榜样”,甚至在双方激烈的交战中,也不忘处处以忠义为尺度评价人事。魏延杀韩玄、献长沙,有功于刘备,诸葛亮却要杀魏延,说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五十七回,黄奎和马腾密谋反操。黄奎的妻弟苗泽为能得到黄奎的侍妾李春香,竟向曹操告密,使曹操得以谈笑间就扑灭了这次叛乱。事后,曹操却不仅没有奖赏苗泽,反而说苗泽为了一妇人,害了自己姐夫一家,是“不义之人”,竟把苗泽杀了。    K/   }  
      如此看来,在《三国》的世界里,叛降并非不可,但须“有道”。如主人大恶大暴,昏暗无能,则可叛之;如旧主人已死或与旧主人恩断义绝,则可降新主,而且只能叛降一次(下边还要谈到这个问题),虽然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说,但《三国》中的多数人物遇到此类“道德选择”的问题时,彷徨、犹豫、抉择得非常艰难,如黄忠,韩玄曾要杀他,在“恰欲举刀”的最后一刻,被魏延所救,可他还要挡魏延。城破,关羽请他相见,他托病不出。后刘备亲自前往家中相请方才出降。关羽在“土山”被围,山穷水尽了,仍然是“约三章”后才“降汉不降曹”。 }.&*uL6NTT  
      《三国》中的诸候们之所以多不容吕布,就是因为吕布与一般的叛降者不同,天理一般的忠义观念对吕布形不成束缚,他在“道德选择”面前,毫不犯难,轻松自如、天马行空一般。杀丁原、诛董卓是何等地决绝!下邳城破被俘,以降将身份意欲和曹操横扫天下,毫不难为情。忠义对他尚形不成约束,还能有什么东西对他是不可逾越的道德“他律”呢?吕布的最高人生信条是:“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因此在政治生活中,必然是“事丁原而杀丁原,事董卓而杀董卓”。吕布的这种一叛再叛的行为,是《三国》全书极力否定的,是和封建时代的提倡的天理格格不入的。他自然也就难容于诸候了。 lYU. <F!/   
      吕布的不忠不义的叛降行为,被人们义愤填膺地骂了几百年,以致于对他的“好处”都视而不见了。但骂吕布的人们似乎没想过,假如吕布不是反覆无常,而始终对董卓忠心不二,董卓怎么败亡?如何解民倒悬呢?吕布的反覆无常客观上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enX W  xS   
      其实,对《三国》中的叛降行为,总体上不仅不应看作是十恶不赦的,反而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其道理用不着寻经据曲地找理论根据,小说本身表现得很明白: "D:O yIZWN  
    


    2楼2007-07-10 19:05
    回复
      2025-09-02 22:48: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0.168.135.*
      28207070三国群
      欢迎大家加入`


      4楼2007-07-10 19:21
      回复
        平心而论,吕布算不上什么“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绝对不是君子的作风,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怎么替他辩解,怎么把他的所作所为说成是可以理解的,也都改变不了“吕布不是一个品行高尚之人”这一事实。毕竟,我们在看三国的时候,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谁的人品好,谁的人品差,明白人(只要不是那些哗众取宠、颠倒黑白之人)还是能够正确判断的。我们不要把吕布说成一个大恶人,但也不必为他彻底平反,毕竟很多实事怎么说也改变不了,总不能他做的不对,我们还说“这是应该的”吧?

        这篇文章的作者还是有水准的,可是楼主却真算是一个“哗众取宠、颠倒黑白之人”,拜托你以后不要再黑这个黑那个,你黑过了之后,改变别人理性的思维和判断了吗?这样做有意思吗?


        5楼2007-07-10 19:37
        回复
          以黑为乐。
          “哗众取宠、颠倒黑白之人”
          就算如此,你能如何,我继续乐。
          我只黑该黑之人


          6楼2007-07-10 19:56
          回复
            有人已经空虚无聊到以黑为乐了,我还能说什么
            至于“该黑之人”,不过也是让某些人产生嫉妒心理的人罢了


            7楼2007-07-10 20:02
            回复
              嫉妒,笑话,这里有谁值得我嫉妒?
              我常常遇到一些搞笑的人,当说不出什么道理的时候,总说别人在嫉妒。
              曾经有一个背兜说我嫉妒他力气大,呵呵,有理


              8楼2007-07-10 20:05
              回复
                我也不跟你辩驳什么了,让别人自己去理解吧。
                此文毕竟是说吕布的,各位还是继续评论吕布吧


                9楼2007-07-10 20:08
                回复
                  2025-09-02 22:42: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引用楼上
                  “我也不跟你辩驳什么了,让别人自己去理解吧。 
                  此文毕竟是说吕布的,各位还是继续评论吕布吧”

                  我觉得你莫名其妙。我发一篇说阿布的,你急成什么样子


                  10楼2007-07-10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