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艾克用较大篇幅记述了战前美军,主要是陆军,的情况和发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党政军和普通老百姓对美国岛之外的一些看法。
和朱可夫的回忆录相类似,透过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情愫——当然不同于苏式的爱国主义,艾克直言不讳的指明了当时美国陆军的孱弱和存在的种种缺陷。不同于平常的印象,当时的美国陆军就规模而言甚至弱于一个月内就被纳粹德国彻底摧毁的波兰陆军,而技术装备的发展也大大落后于时代,国会给的经费也不多甚至只能进行分队战术演习。
美军的指挥官们当时也是官僚主义当道,论资排辈等一些情况同样存在于这只日后强盛异常的军队。而它们的指挥水平自然也不会太好。消遣休闲甚至代替了严格训练。看来日本人当时看不起美军是有根据的。
对于战争,貌似陆军那帮人的嗅觉远不如海军。而孤立主义不仅在民间大行其道,甚至在军界也很有市场。所以,民众的眼睛未必就是雪亮的,掌握真理的也并非大多数。
如果以倒序的目光来审视此时的美国,那么其陆军的发展可能就军队建设方面来说,比苏联红军更为不容易。虚知,苏军在战前就拥有数百万的部队,有较为先进的战役战术思想,有大规模使用部队的实战经验,有领先的技术装备,而这一切对美军来说,几乎都是零。所以问题的答案对苏军来说是修改和整合,对美军来说则是重建。
在这个意义上,当时的德军绝对是天下无双的。而美军要在五六年间从一只不入流的军队蜕变为天字第一号的武装力量,其困难程度可能无出其右。苏军如果是浴火重生,那么美军肯定是闭关苦修。
一个伟大的变革自然会有一个伟大的灵魂来推动。这个“灵魂”是谁,我还没读到。但可能是马歇尔将军。虽然笔墨不多,但可以看出艾克对马歇尔有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在珍珠港遭到突然袭击之后,在讨论当时美军所处环境的时候。
先欧后亚战略的逻辑基础,则被很好的讲了出来——竟然是很简单的道理——集中力量原则。会同美英苏三大国的力量,先摆平欧洲事务,然后拐回头和英国一起打掉日本——美军并不想以自己单独的力量面对对手,虽然后来在太平洋几乎可以说是美军一家在抗击日军。由此可以看出,在战略决策方面,美国绝对不是英国和苏联的“猪一样的队友”。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轴心国之间的战略合作——或曰战略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