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吉诺比利坐在板凳上,若有所思的望着斯蒂夫·纳什,他的左眼下依然有淤青的痕迹。2007年5月18日,一切一如往昔。即便这可能是马刺赛季的最后一个主场——假设他们连续败给太阳的话——波波维奇依然让阿根廷人坐在板凳上,让芬利首发。2007年1月26日以来,一直如此。
第一节进行了4分19秒之后,帕克3投2中,而马刺其他队员合计8投2中。波波维奇拍了拍吉诺比利的背,阿根廷人起身,脱去外套。他规规矩矩的从边线踏入球场,双手叉腰东张西望。当凤凰城开始进攻时,他双脚轻盈的小跳着,对他所防守的马里昂并不在意,他的眼睛始终跟随着纳什的步调。
在他上场之后的次回合,他获得了一次机会。从右侧向内线空切时,他接到了传球。在他起跳的刹那,太阳队内线立刻排起了黑色森林一般的墙壁。跟防帕克的马里昂回过头来,恰好望见阿根廷人在空中缩起双足,将左手伸长,手指轻轻抖了一下。球越过凤凰城高耸的防御,坠入篮筐。13比11,马刺领先。踏入前场时,马里昂看到刚才蛇一样在空中旋曲的白色影子又站在了自己面前。
虽然位置不同,但他们每场都要对位这么若干个回合。马里昂能够想起两年前的此时,负责防守他的是鲍文。2005年夏天,吉诺比利的蛇行步伐不断使马里昂挥出的手掌错失目标,太阳的31号只能闷声不响的看着阿根廷人罚球。那时的吉诺比利长发飞扬,还有着在两个华莱士头顶扣篮的锐气。2007年,距离30岁生日只有一个月时,他已经不再锐利如剑——对他而言,需要新的形容词。
就在两天之前,马里昂亲眼看着这条阿根廷毒蛇毁了自己的盛宴。在凤凰城的山呼海啸中,马里昂上半场射下20分,太阳似乎将要压倒马刺,连续三年步入西部决赛了——但后来发生了什么?这条依靠突破和罚球所向无敌的家伙,在第五场的最后不断抓住后场篮板,随即单人推进前场,然后——莫名其妙的——投进三分球。如果世界上还有比遇到一个左撇子突破手更让人痛苦的事,那就是这个左撇子还顺便是个杰出的射手。
吉诺比利不像邓肯那样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当然马刺的领袖需要随时应付托马斯、斯塔德迈尔热情的身体拥裹,寸土不让的争夺内线的领土。吉诺比利总是站在弱侧,双脚偶尔像兔子一样轻盈跳动。他看着纳什,看着贝尔从弧顶突破,于是他忽然放开了自己盯防的巴博萨,跳到了贝尔的面前。一群手臂像蜘蛛网一样纠结一番后,球莫名其妙的被抄在了他的手里,随即毫无停留的直向前场飞行。帕克已经出现在太阳阵脚的空隙处,直接上篮得手。
从他踏上球场开始,马刺就成为一支不同的球队。凤凰城的每个人——包括在场球员和在电视前屏息凝神的球迷——都能够感受到他给予的压力。邓肯与帕克意味着圣安东尼奥简洁如白沙流雪一样的风格,像雄伟的羽林军铁骑与快速的轻骑兵。而吉诺比利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是一个阴谋家,一个站在战场的边缘,随时决定是否投入战伐还是置身事外进行指挥的人物。他不会失去冷静,他总是在某个角落,一一扫视场上的人,抿唇不语,像不肯泄露天机的巫师。
第一节的末尾,邓肯和帕克下场,吉诺比利站在芬利和巴里身后,站上了舞台的中心。纳什用毛巾擦拭着汗水,看着这个阿根廷人继续不动声色的在弧顶运球,巴博萨看着球运动的轨迹。节奏快了两下,随即减慢,然后——吉诺比利向左刺出了第一步,但他的身体却向右倾斜。巴博萨紧跟着球的去向,但一刹那间,球转向了另一侧。吉诺比利从巴博萨肩左闪入,直向篮筐飞去。巴博萨伸出的手引来了哨声,圣安东尼奥人欢呼不止:他们终于看到有人给了闪电般的巴西男孩一个教训。
有些场合他消失了,比如第二节邓肯和斯塔德迈尔尽兴的单挑时节。吉诺比利回到配角的位置,他了解对于31岁的邓肯而言,提起兴致再与人对决是件难得的事。他也在寻找着第一节得到11分的帕克,送出横跨球场的长传。他每次停下来思考时,丹东尼都会感到痛苦。一如纳什给予联盟所有对手的痛楚一样,吉诺比利将会把这种思维的快乐和被剖解的无奈,一一呈现。第二节初,在没有邓肯的时候,吉诺比利与巴博萨做着类似于象棋的游戏。他的每一个步点都像快速的击刺,对巴博萨而言,判断和计算所需要的功夫更甚于单纯的速度比拼:这是吉诺比利令人痛苦的地方,在最快的速度下,他依然随时可以变换出击的方式。在他上场的第11分钟,他又一次闪入太阳内线,面对云集的黑掌们倾斜着投出一记抛射,得到自己的第10分。
第一节进行了4分19秒之后,帕克3投2中,而马刺其他队员合计8投2中。波波维奇拍了拍吉诺比利的背,阿根廷人起身,脱去外套。他规规矩矩的从边线踏入球场,双手叉腰东张西望。当凤凰城开始进攻时,他双脚轻盈的小跳着,对他所防守的马里昂并不在意,他的眼睛始终跟随着纳什的步调。
在他上场之后的次回合,他获得了一次机会。从右侧向内线空切时,他接到了传球。在他起跳的刹那,太阳队内线立刻排起了黑色森林一般的墙壁。跟防帕克的马里昂回过头来,恰好望见阿根廷人在空中缩起双足,将左手伸长,手指轻轻抖了一下。球越过凤凰城高耸的防御,坠入篮筐。13比11,马刺领先。踏入前场时,马里昂看到刚才蛇一样在空中旋曲的白色影子又站在了自己面前。
虽然位置不同,但他们每场都要对位这么若干个回合。马里昂能够想起两年前的此时,负责防守他的是鲍文。2005年夏天,吉诺比利的蛇行步伐不断使马里昂挥出的手掌错失目标,太阳的31号只能闷声不响的看着阿根廷人罚球。那时的吉诺比利长发飞扬,还有着在两个华莱士头顶扣篮的锐气。2007年,距离30岁生日只有一个月时,他已经不再锐利如剑——对他而言,需要新的形容词。
就在两天之前,马里昂亲眼看着这条阿根廷毒蛇毁了自己的盛宴。在凤凰城的山呼海啸中,马里昂上半场射下20分,太阳似乎将要压倒马刺,连续三年步入西部决赛了——但后来发生了什么?这条依靠突破和罚球所向无敌的家伙,在第五场的最后不断抓住后场篮板,随即单人推进前场,然后——莫名其妙的——投进三分球。如果世界上还有比遇到一个左撇子突破手更让人痛苦的事,那就是这个左撇子还顺便是个杰出的射手。
吉诺比利不像邓肯那样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当然马刺的领袖需要随时应付托马斯、斯塔德迈尔热情的身体拥裹,寸土不让的争夺内线的领土。吉诺比利总是站在弱侧,双脚偶尔像兔子一样轻盈跳动。他看着纳什,看着贝尔从弧顶突破,于是他忽然放开了自己盯防的巴博萨,跳到了贝尔的面前。一群手臂像蜘蛛网一样纠结一番后,球莫名其妙的被抄在了他的手里,随即毫无停留的直向前场飞行。帕克已经出现在太阳阵脚的空隙处,直接上篮得手。
从他踏上球场开始,马刺就成为一支不同的球队。凤凰城的每个人——包括在场球员和在电视前屏息凝神的球迷——都能够感受到他给予的压力。邓肯与帕克意味着圣安东尼奥简洁如白沙流雪一样的风格,像雄伟的羽林军铁骑与快速的轻骑兵。而吉诺比利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是一个阴谋家,一个站在战场的边缘,随时决定是否投入战伐还是置身事外进行指挥的人物。他不会失去冷静,他总是在某个角落,一一扫视场上的人,抿唇不语,像不肯泄露天机的巫师。
第一节的末尾,邓肯和帕克下场,吉诺比利站在芬利和巴里身后,站上了舞台的中心。纳什用毛巾擦拭着汗水,看着这个阿根廷人继续不动声色的在弧顶运球,巴博萨看着球运动的轨迹。节奏快了两下,随即减慢,然后——吉诺比利向左刺出了第一步,但他的身体却向右倾斜。巴博萨紧跟着球的去向,但一刹那间,球转向了另一侧。吉诺比利从巴博萨肩左闪入,直向篮筐飞去。巴博萨伸出的手引来了哨声,圣安东尼奥人欢呼不止:他们终于看到有人给了闪电般的巴西男孩一个教训。
有些场合他消失了,比如第二节邓肯和斯塔德迈尔尽兴的单挑时节。吉诺比利回到配角的位置,他了解对于31岁的邓肯而言,提起兴致再与人对决是件难得的事。他也在寻找着第一节得到11分的帕克,送出横跨球场的长传。他每次停下来思考时,丹东尼都会感到痛苦。一如纳什给予联盟所有对手的痛楚一样,吉诺比利将会把这种思维的快乐和被剖解的无奈,一一呈现。第二节初,在没有邓肯的时候,吉诺比利与巴博萨做着类似于象棋的游戏。他的每一个步点都像快速的击刺,对巴博萨而言,判断和计算所需要的功夫更甚于单纯的速度比拼:这是吉诺比利令人痛苦的地方,在最快的速度下,他依然随时可以变换出击的方式。在他上场的第11分钟,他又一次闪入太阳内线,面对云集的黑掌们倾斜着投出一记抛射,得到自己的第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