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培的增强并没有终止,而其强度更在翌日达到颠峰。跟据联报所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0月12日23时的一次飞机观测中,录得泰培海平面最低气压为870hPa,比正常之海平面气压值低了14%,这创下了气象史上所录得的最低海平面气压纪录。除此之外,他们亦录得泰培中心附近的700hPa高度场只有1944米,比正常值低了38%。该层的中心温度为摄氏30度,比四周高出1~2倍之多,这显示了其强烈的暖心结构,以及其二类条件性不稳定(CISK)机制已经到达一个相当活跃的状态。
我们在此再进一步探讨一下泰培最强时的垂直及水平结构。从联报所提及,飞机观测录得泰培拥有半径1110公里的30knots(相当于55km/h)强风圈,半径280公里的50knots(92km/h)暴风圈;换句话说,假若泰培闯入巴斯海峡,本港经已可受到其强风圈影响,而有须要悬挂三号强风信号;而假若其进一步闯入本港800km范围,更有可能使本港吹烈风;说来可算是十分夸张,而皇家香港天文台当时亦的确有密切注视泰培的动向的,据当年的风迷提及,泰培在遥遥千多公里外,天文台经已有对传媒发布过相关的警告,可算是在天文台作风而言,甚为罕见。
接着,我们也看看当时,即1979年10月13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500hPa等高面天气图和100hPa等高面天气图,以及10月15日的500hPa高空天气图去了解泰培的垂直结构。10月13日时泰培集结在北纬15度、东经135度附近,1000hPa环流由西面东经127度至东面145度,横跨18个经距,日本方面则为一高气压所支配,并有高压脊向西南延伸至华南;泰培东北部有槽线延伸,应为台风槽,显示泰培当时仍是处于一鞍型场中的。这一点在500hPa天气图中更为明显,可见泰培的西北和东北部分别有副热带高压脊的势力存在,这是由原先的脊场断裂而成的单体。而西风带则有两条槽线,分别在东经113度及137度附近。在这种500hPa流场下,如果副热带高压脊是由西风槽弄断的话,泰培理应受鞍型场不稳定流场及其北面137度之西风槽所影响,有打转路径(Looping)并向北飘移的;不过情况却不是如此,从路径图中可以见到,泰培在10月11日至14日间是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而且都有7至10公里的稳定速度,因此,可得知泰培并没有受当时的西风槽影响,而且副热带高压脊更是被其大型的正涡流场所折断,而这亦是在联报中有提到的。天气图亦显示到泰培在500hPa的环流阔到竟是和1000hPa相若,这显示到500hPa这高度上仍是泰培的辐合层,而中间上升层可能在300hPa或以上;在这情况下,四周的天气系统跟本都不能对泰培作出引导,而泰培则纯在内力作用下,表现出其西北的路径。
100hPa天气图方面,我们则可看到高层反气旋覆盖整个西北太平洋,并有高压中心在泰培上空形成,高度达16725米。这反气旋随了是副热带高压脊在对流层顶部份之势力外,还有是泰培在自我增强机制间所强逼发展及加强而成的反气旋系统。
三、衰亡--泰培的减弱及变性
泰培160knots以上的中心风力大约维持了18小时,而其超级台风的强度则维持了54小时之久,大约在10月13日减弱为台风;之后由于内力作用渐渐减少,同时其受背景流场的影响重新变得较为显著,因此泰培的路径开始转向西北偏西并有所加速,中心风力维持在125knots左右。从10月17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和500hPa等高面天气图去分析,当时泰培经已移至台湾以东,东经127度附近,是最接近本港的时候,距离约1380公里,并正向北移动。泰培的环流直径经已有所缩小,减至15经距;500hPa中更可见其环流已经并入西风气流中,其西北面另有一支长波槽东移,东面则有副热带高压脊共同引导,中心已通过脊线;这表现为一个转向以及快将进入西风带的流场型态;另外,这显示泰培在海上减弱的主因,可能是受西风槽影响为主的,这包括其相关的强垂直风切变及干冷空气的中低层入侵;导至环流缩减、水气减少;其次的原因,可能是泰培环流太大,中心气压低,因此要维持他的强烈二类条性性不稳,则必须要求大量的水气供应和异常强烈的高空辐散,而这种环境实难以长期维持,倘若四周环境有丝毫转变,则可导致显著的减弱,是相当合理的。
10月19日,泰培正式进入西风带,同时受副热带高压脊引导,已接近70公里之时速及130km/h的中心风力横扫日本。10月21日,泰培转化为一温带气旋,但他的范围内仍保有暴风之风力,直至其填塞消灭为止。
总结:
其实,我们也可用近期的一些过案去和泰培比较,例如2000年的桑美、鸿雁,甚至和泰培同期的Roger,他们都有相当的共通点,就是在东经130至140度间发展为一十分大型的热带气旋,其中桑美更是一个由小变大的例子。总结得出一个热带气旋要发展出这么广大的环流,是必须要在强烈而广阔的跨赤道西南急流支援,而他们就正正是在东经130至140度间进入北本球;另外,还要大范围外来的高层反气旋支配该区,那么,在菲律宾以东广大而温暖的洋面下,一个经典的泰培就如此形成了。
跟据联报所提及,10月初时季风槽正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而且延伸范围极广。槽中有三个扰动,由南海至西北太平洋右数分别是Sarah、Roger、Tip(泰培),其中Roger和泰培将有较多的相互效应。
http://kuis.bokee.com/137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