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307,394贴子:6,898,029

回复:【台风】历史上有哪些面积巨大的超强台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59.115.203.*
补充一下,台湾中央气象局近30年没给过级风暴风半径500公里的,唯独1986年这个薇拉台风有。彩蝶300公里,瑞伯、尤特、桑美一世350公里,泰培极盛期是350公里,减弱后是450公里


68楼2008-04-24 17:07
回复
    • 121.205.54.*
    经典台风回顾分析 --- 泰培 TIP- -
     


    序言:
    泰培被誉为是史上最强的热带气旋,除了其估计的中心风力可能被人质疑外,他所创出的最低中心海平面气压纪录,以及最大热带气旋直径、风圈直径等则是无可置疑的。在本章回顾中,我们将会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年报回顾(在此我们将简称为联报)、当时的地面和高空天气图,去讨论和研究泰培增强、移动路径以及减弱的原因和过程。

    §本文中所采用的为香港时间
     
    泰培基本资料:













    生存时期: 扰动初始于1979年10月3日,10月6日至10月19日为正式的热带气旋;转化为温带气旋后至21日完全消亡。
    中心估计最强风力: 165knots(相当于305km/h)
    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 870hPa,于10月12日23时录得
    系统最大直径: 1200nm(相当于2220公里)
    最接近本港距离: 大约1380公里,当时泰培已减弱为一股二级台风,中心风力约180km/h
    详细分析:


    一、初始发展响期--与热带气旋Roger的相互影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是在10月4日对最东面的热带扰动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的,当时Roger已发展成熟。从10月5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分析,我们可估计到当时地面上气压的分布状况;中间的一个深厚而广大的低压为Roger,而右下方的为泰培的初型;可以知道,受到Roger的影响,季风槽延伸到东经160度附近,亦跟据联报提及,当时是有广泛而强大的跨赤道西南气流存在,显示季风槽当时异常活跃。其中,Roger由于较为强大因而抢夺了西南季风所带来的大部份水气和辐合流场,因此泰培在初期发展上是受到抑制的;不过,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还是在10月6日上午8时把泰培由热带扰动定为一热带低气压--23w(不过当时尚未命名)。

    副热带高压脊在当时大致上仍是偏北偏东,联报所称,泰培初期路径受Roger影响,飘忽不定,不过Roger本身其实也在当日开始进入中纬度地区,从10月7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分析,Roger已经到达日本附近,并且显著减弱,似乎已经进入西风带并转化为温带气旋;而在右下方的泰培,已经开始呈发展之势,等高线转趋紧密,中心高度场下降。图中可见,东经135度至东经140度,由赤道至Roger中心其实已成为一广阔的低压槽状态,并且呈一大型鞍型场状态,地面槽以东为强盛的副热带高压脊、西面为大陆性反气旋,可以想像,西南季风将集中而强烈的汇聚于该槽间,因此当泰培向西移到该处时,将可预期得到强烈的大尺度辐合,以及高温高湿的水气支援。在高层环境方面,10月7日的200hPa等高面天气图,可以见到高层反气旋中心在北纬30度,东经160度附近,脊线向西南方延伸,到达20N附近。MAX最高高度场达12625米,外缘亦达12500米,比起一般200hPa的高压高度12480米是显著为高的,这表示当时的高层反气旋也是颇强的,这对于未来泰培发展所须的辐散十分有利。

    二、爆发增强--传奇的超台泰培出现

    联报提及,在泰培未爆发增强时亦先出现缓慢增强期,因素为一度热带对流层上部槽所带来的辐散,以及Roger离开后,季风槽的西南风已经开始集中流向泰培处。泰培一度有直趋关岛的威胁,当时关岛是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总部所在,因此可想像他们会十分注视及加强探测泰培的动态;联报一开始已提及,他们总共作出60次的飞机观测,也可说是一个纪录来的。后来,泰培在10月9日22时,于关岛以南约46公里掠过,当地录得风力平均为90km/h,阵风则达每小时118km/h,之后不久,泰培以被升格为一股台风。也让我们看看泰培于10月9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500hPa等高面天气图和200hPa等高面天气图。500hPa方面,副热带高压脊的势力范围相当之大(参考5880线),可伸展至海南岛一带,脊线在北纬20度。200hPa方面,反气旋参考线12475米亦大致覆盖着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大部份之区域。

    在副热带高压脊的引导下,泰培向西北偏西移动,进入由西南季风及高层反气旋所组成的强烈辐合,和高空辐散之区域当中,他的增强更是比想像中快;在其后两日,泰培的中心气压下降了98hPa;在10月11日时,泰培的海平面最低气压已经降至898hPa的水平,并增强成一股超级台风,中心风力被评估为240km/h;另一方面,泰培的环流直径更扩大至2220公里之广,创下了最大热带气旋的一个纪录。
    


    69楼2008-04-24 23:51
    回复
      2025-09-03 12:29: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21.205.54.*




      泰培的增强并没有终止,而其强度更在翌日达到颠峰。跟据联报所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0月12日23时的一次飞机观测中,录得泰培海平面最低气压为870hPa,比正常之海平面气压值低了14%,这创下了气象史上所录得的最低海平面气压纪录。除此之外,他们亦录得泰培中心附近的700hPa高度场只有1944米,比正常值低了38%。该层的中心温度为摄氏30度,比四周高出1~2倍之多,这显示了其强烈的暖心结构,以及其二类条件性不稳定(CISK)机制已经到达一个相当活跃的状态。

      我们在此再进一步探讨一下泰培最强时的垂直及水平结构。从联报所提及,飞机观测录得泰培拥有半径1110公里的30knots(相当于55km/h)强风圈,半径280公里的50knots(92km/h)暴风圈;换句话说,假若泰培闯入巴斯海峡,本港经已可受到其强风圈影响,而有须要悬挂三号强风信号;而假若其进一步闯入本港800km范围,更有可能使本港吹烈风;说来可算是十分夸张,而皇家香港天文台当时亦的确有密切注视泰培的动向的,据当年的风迷提及,泰培在遥遥千多公里外,天文台经已有对传媒发布过相关的警告,可算是在天文台作风而言,甚为罕见。

      接着,我们也看看当时,即1979年10月13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500hPa等高面天气图和100hPa等高面天气图,以及10月15日的500hPa高空天气图去了解泰培的垂直结构。10月13日时泰培集结在北纬15度、东经135度附近,1000hPa环流由西面东经127度至东面145度,横跨18个经距,日本方面则为一高气压所支配,并有高压脊向西南延伸至华南;泰培东北部有槽线延伸,应为台风槽,显示泰培当时仍是处于一鞍型场中的。这一点在500hPa天气图中更为明显,可见泰培的西北和东北部分别有副热带高压脊的势力存在,这是由原先的脊场断裂而成的单体。而西风带则有两条槽线,分别在东经113度及137度附近。在这种500hPa流场下,如果副热带高压脊是由西风槽弄断的话,泰培理应受鞍型场不稳定流场及其北面137度之西风槽所影响,有打转路径(Looping)并向北飘移的;不过情况却不是如此,从路径图中可以见到,泰培在10月11日至14日间是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而且都有7至10公里的稳定速度,因此,可得知泰培并没有受当时的西风槽影响,而且副热带高压脊更是被其大型的正涡流场所折断,而这亦是在联报中有提到的。天气图亦显示到泰培在500hPa的环流阔到竟是和1000hPa相若,这显示到500hPa这高度上仍是泰培的辐合层,而中间上升层可能在300hPa或以上;在这情况下,四周的天气系统跟本都不能对泰培作出引导,而泰培则纯在内力作用下,表现出其西北的路径。

      100hPa天气图方面,我们则可看到高层反气旋覆盖整个西北太平洋,并有高压中心在泰培上空形成,高度达16725米。这反气旋随了是副热带高压脊在对流层顶部份之势力外,还有是泰培在自我增强机制间所强逼发展及加强而成的反气旋系统。

      三、衰亡--泰培的减弱及变性

      泰培160knots以上的中心风力大约维持了18小时,而其超级台风的强度则维持了54小时之久,大约在10月13日减弱为台风;之后由于内力作用渐渐减少,同时其受背景流场的影响重新变得较为显著,因此泰培的路径开始转向西北偏西并有所加速,中心风力维持在125knots左右。从10月17日的1000hPa等高面天气图和500hPa等高面天气图去分析,当时泰培经已移至台湾以东,东经127度附近,是最接近本港的时候,距离约1380公里,并正向北移动。泰培的环流直径经已有所缩小,减至15经距;500hPa中更可见其环流已经并入西风气流中,其西北面另有一支长波槽东移,东面则有副热带高压脊共同引导,中心已通过脊线;这表现为一个转向以及快将进入西风带的流场型态;另外,这显示泰培在海上减弱的主因,可能是受西风槽影响为主的,这包括其相关的强垂直风切变及干冷空气的中低层入侵;导至环流缩减、水气减少;其次的原因,可能是泰培环流太大,中心气压低,因此要维持他的强烈二类条性性不稳,则必须要求大量的水气供应和异常强烈的高空辐散,而这种环境实难以长期维持,倘若四周环境有丝毫转变,则可导致显著的减弱,是相当合理的。

      10月19日,泰培正式进入西风带,同时受副热带高压脊引导,已接近70公里之时速及130km/h的中心风力横扫日本。10月21日,泰培转化为一温带气旋,但他的范围内仍保有暴风之风力,直至其填塞消灭为止。
       

      总结:
      其实,我们也可用近期的一些过案去和泰培比较,例如2000年的桑美、鸿雁,甚至和泰培同期的Roger,他们都有相当的共通点,就是在东经130至140度间发展为一十分大型的热带气旋,其中桑美更是一个由小变大的例子。总结得出一个热带气旋要发展出这么广大的环流,是必须要在强烈而广阔的跨赤道西南急流支援,而他们就正正是在东经130至140度间进入北本球;另外,还要大范围外来的高层反气旋支配该区,那么,在菲律宾以东广大而温暖的洋面下,一个经典的泰培就如此形成了。
       


      跟据联报所提及,10月初时季风槽正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而且延伸范围极广。槽中有三个扰动,由南海至西北太平洋右数分别是Sarah、Roger、Tip(泰培),其中Roger和泰培将有较多的相互效应。http://kuis.bokee.com/1370315.html


      70楼2008-04-24 2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