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坛吧 关注:83贴子:126
  • 3回复贴,共1

清明谈孝道 (一)钟茂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各位菩萨大家早上好!末学今天承蒙满公老和尚和本悦师父的厚爱,让末学今天在清明节为诸位大德报告一个孝道方面的专题,这对末学来说是个无比荣幸的学习机会。老和尚非常慈悲,在刚才这一篇的开示词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老和尚对於振兴佛教的那种悲愿,确实令末学非常地感动。
    印光大师曾经作过一篇文章叫做「佛教以孝为本论」,清明节是传统祭祀祖先的日子,今天在我们的恩师净公上人的倡导下,全球共同来祭祀我们的祖先。我们此地实际禅寺的四众弟子们随喜这种功德,一起来共襄盛举,确实诚如老和尚所说的不能够搞形式,真的是一分真诚恭敬的心态,来做好今天的法会。
    常住师父给我今日的讲题叫做「百善孝为先」,百善的「百」字不是数字,不是一百,它是表一切的善,不仅是世间善,出世间善也都是以孝为先;以孝为本。谈到世间法,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急需恢复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非常英明,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那麼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怎麼来入手?这个问题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已经回答了。在《孝经》里面,夫子一开端就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是夫子考问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古圣先王们,夫子指的就是尧舜禹汤、文王、武王这些圣人,他们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品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帮助构建和谐社会以胜天下,让天下人都能够和顺,让人民都能够和睦,衣食都能够富足,上下都没有怨恨,这麼重要的道理和方法,你们大家知道吗?结果台下的学生曾参,他就起来向老师行礼,非常地恭敬请问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我曾参并不聪明,没有那样的悟性,不知道夫子您讲的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麼?请给我们说明。曾子对夫子这种恭敬的态度,使我们联想到曾参为什麼能够成为孔子的传人。孔子的传人我们讲有七十二贤,曾参也是一位称为圣者的弟子,相传曾参是作《大学》的。曾参何以能够传老师的法?就是因为曾子对夫子的那种谦敬的态度。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承传圣人的法脉,因为每个人本来都是圣贤,只是我们受到社会的污染,有了这些习气毛病,把我们原本圣贤的品质给污染了。其实它也没有被污染,圣贤的品质依然还在,只是我们的圣贤品质不能起作用。那麼怎麼样开启这种圣贤的品质呢?就要用性德,恭敬就是性德。曾子对老师这样地恭敬,才堪成为法器,他才能够真正学到老师的东西。所以一个真正的好学生,他并不一定是智商很高的,并不一定是聪明伶俐的,只要他有那种谦敬的态度。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03-31 06:08回复
    是佛,是儒,也是道,平常心对待而已


    IP属地:广东2楼2013-04-05 17: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黑龙江3楼2013-12-04 16:54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山东5楼2020-05-05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