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堡,在我县东部平原的自然村子中还算是大村,人民公社前,曾作为乡镇存在,记得五几年我家买的那辆“生产”牌自行车登记证上,就盖了鲜红的“董堡乡”的长方印章。两几千户的董堡村,姓氏很杂,高,刘,杜,曹,靳,路,杨七姓为主,居住基本规律,故此便有了“高家街”,“刘家街”,“靳家大门”,之称。解放前村里的首户----高德庭就居住在高家街两棵古槐中间的路南边,是村里唯一的楼房。两棵古槐相距不足百米,没留下什么神奇传说,也没有人能说清它们所植于什么年代,西边那棵植于路南,树干挺拔,枝叶茂密。前几年,逐渐倾斜的树干横断了路面,完全阻碍了交通,但还是没有人去动它,据说后来还是出钱请了天主教的教徒,才得以清除。东边那棵生在路北,虽久经风雨,历尽沧桑,那粗大的树干已枯朽多半,但仍虬枝刚劲,绿叶峥嵘,而今的古槐,已经成了董堡村的一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