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它冲突就是冲突,你说它不冲突他就不冲突.
婚姻是因为爱情而产生的,爱情的萌生却不是为了婚姻.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西厢记》里的一句话,西厢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讲了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反对封建礼教而最后得到了爱情的成功.主题就是要表现"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里的愿是希望,而不是祝愿.因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对择偶的标准是"门当户对",主人公的爱情是对封建礼教的忤逆,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强调了"情"的自主,算是追求"自由恋爱"的代表作品.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大体就是有三种,第一种有婚姻没爱情,第二种是有爱情没婚姻,最后一种就是喜闻乐见的爱情和婚姻并存了.
第一种,你说了,你爸妈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之间却有婚姻,他们的婚姻促生的是亲情.我的父母之间也没有爱情,他们的婚姻单纯就是大龄青年为了敷衍父母,我妈当时都不想结婚,是被我外婆逼的受不了才结的婚.他们之间甚至连亲情都不一定存在,但是他们有婚姻.离婚就是因为有了婚姻却没有爱情,没有婚姻允许的人却有了爱情,没有这两项的冲突,就不会有那么多泛滥的内地肥皂剧诞生了.
第二种,你说的梁祝,他们之间有爱情,但是没有婚姻.这是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中国传统意义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家长观念,导致他们无法完成"婚姻"的形式,但是爱情已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已经表达了,所以最后为了烘托出爱情的伟大力量,他们化蝶了,现实生活中化蝶这部分当然是不可能存在的.世界上著名的悲剧爱情故事都是这个模式——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家庭,立场,身份……甚至是故事中的性别或种族,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然后殉情.像罗密欧和朱丽叶.
最后一种,皆大欢喜的团圆喜剧,也是爱情与婚姻的理想模式,即两者并存.《西厢记》里的莺莺和张生,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和王子.他们坠入爱河,他们进行了婚礼,王子得到了自己的半个国家,父亲死后他得到了整个国家,公主也得到了自己的国家,他们成为了两个国家的国王和王后,最后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至到离开人世.这种理想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不存在,只是因为前两种的阻碍,所以才变成了乌托邦式的幻想,才会有很多人认为婚姻和爱情是冲突的.
婚姻的原型是追求爱情,但是到了后来婚姻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了做事的手段和工具,就变味了,婚姻的目的就不一定是为了爱情了.比如政||治婚姻,以及所谓的"父母之命",还有为了家族利益的"假结婚""假离婚"等等.所以,信者有,不信者无.
因爱情产生的婚姻完全不冲突,而利益催生的联姻是矛盾的.